第一百八十九章:斗法 二(1 / 2)

徐謙進了寶相樓,隨即躬身行禮,口里道:「學生見過兩位娘娘。」

王太後端坐在鳳榻上不做理會,顯然這口氣還沒有消下去。

倒是張太後道:「坐下說話吧。」

和徐謙總共說了五個字,也僅這五個字而已,等到徐謙落座,張太後便再也沒有關注過徐謙一下,反而笑吟吟地看向謝詔道:「謝卿不是說送禮嗎?讓我們這兩個婦道人家開開眼界罷,也好成全你的孝心。」

徐謙乖乖地坐在角落里,聽著太後對謝詔的溫言細語,他原本想要解釋一下,可是誰知人家壓根就不問,既然不問,自己若是跑去解釋,未免有些不敬,因此只能坐在一旁,且先看看再說。

其實他進了這樓,便受到許多不懷好意的人上下打量,估摸著許多人此時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徐謙心里冷笑,不禁在想:「哼,到時誰看誰的笑話還不一定呢。」

此時已經有太監呈上謝詔的禮物了,贈予張太後的乃是一支雞心吊墜,具體是用什么打造的,徐謙也看不出端倪,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打造的技藝極為精湛,紋路清晰,樣式新穎。

便聽謝詔道:「家祖曾奉命攻打安南,在安南帶兵七年,那里的土人進獻了這藍瑪瑙一塊,家父為之稱奇,於是回京之後命工匠將其制造了吊墜,原本是借以傳家之用,到了學生這一代已經傳至五代,不過今次學生入宮,其他尋常珠玉恐會唐突娘娘,因此特意敬上這傳家寶物,還請張娘娘笑納。」

張太後素愛珠寶,如今見這吊墜自是愛不釋手,吟吟一笑道:「本該哀家賜你這後生晚輩賞賜。誰知竟是讓你拿出了傳家寶,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說哀家奪人所好?」

這本來就是客氣,世上哪里有禮物收回的道理?謝詔更加客氣。道:「這是學生的一片孝心,張娘娘切莫推辭。」

張太後沉默一下,也就不再說話了,自然是默許了接受這個禮物。

這時第二份禮物送來。卻是一本古朴書籍,謝詔鄭重其事地對王太後道:「這是河上公本的《道德經》的孤本,學生聽聞王娘娘好黃老,在杭州時便留上了心。四處打聽這本書的下落,終於黃天不負,總算是讓學生尋到……」

他說到一半。王太後已經動容。忍不住連續叫了兩個好字。

嘉靖的父親興獻王就尊崇黃老之術,王太後耳濡目染,自然也頗有造詣,而興獻王健在的時候,最喜歡收藏各版的《道德經》,其他的版本七七八八早已收於內庫,唯獨這河上公本的道德經卻是沒有下落。王太後曾向人感嘆,若是能收集到河上公本,先王也就是現在的先帝,當時便是死,只怕也瞑目了。

誰知道這個時候,謝詔竟是給她尋了來,這不但了了她的心願,況且她本身就愛好黃老,在她眼里,這份禮物實在不小,雖然先帝已經仙去,只是這本孤本的意義對她來說卻是非同凡響。

王太後連說幾個好字,竟是眉飛色舞,忍不住道:「你有這個心思,真讓哀家沒有想到,哀家素聞你人品庄重,學富五車,怎么,你也懂黃老之術嗎?」

謝詔搖頭晃腦地道:「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王太後的眼眸不由一亮,接著他的話茬道:「玄牝即是道也,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謝公子想來,也是有道之人了?」

謝詔連忙誠惶誠恐地道:「學生不過是耳濡目染,心中向往而已,有道二字,萬不敢當。」

王太後頓時笑起來,道:「你莫要謙虛,方才你那番話卻是一語道出了道之本源,哀家粗淺的知道一些,卻遠遠不及你。」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卻是大談黃老道術,這一下子,讓那些准備看笑話的士人們不由目瞪口呆,他們可是儒生,是聖人門下,雖然在他們眼里,黃老之術雖不算什么異端,可是謝詔好歹也是自己人,王太後說是國母也沒有錯,在這種鄭重的場合大談黃老,讓許多人無所適從。

謝詔當然也明白這些士人們的心思,只是這時候也只能如此,哪里還顧忌得上他們的感受?

於是一時之間,這些士人們的臉色有些尷尬,看謝詔的目光也有點不好了。畢竟這謝詔已有取寵之嫌,來了就算不談儒術,那也不該談道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