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皇親(1 / 2)

月朗星稀,轉眼已到了子時,當空的銀月慘然灑下光輝,照在琉璃屋檐上,如鍍金的琉璃瓦閃閃生輝。

往常這個時候,北宮早已熄了燭火,張太後也早就睡下。她體恤宮人,並沒有讓人在夜里伺候,外頭掌燈的太監,也讓他們提早去休息,不過今夜似乎有些反常。

只是此時,張太後盤膝坐在鳳榻上,目光幽幽地盯著幾案上宮紗里的燭火,燭光在悅動,她的眸光也隨著悅動。她長吁了一口氣,隨即慢悠悠地道:「陛下突然過來,不知是什么意思,他這是賣個好呢,還是受了王娘娘的授意?」

老嬤嬤看了張太後一眼,道:「方才陛下說……」

張太後的目光一亮,道:「是了,方才陛下說那個路政局,還說了徐謙父子,這二人立下了大功,陛下對他們贊賞有加。」

張太後吁了口氣,道:「這個徐謙,哀家早就料到他聖眷隆厚,本想將侄女嫁與他,誰知道竟是給他辭了,若是結了這門親,對張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惜,可惜……」

老嬤嬤道:「這個徐謙,好不識抬舉。」

張太後卻只是微微一笑,道:「哀家有哀家的打量,他也有他的心思,他是絕頂聰明之人,自然知道張家的處境,不想來趟張家這趟渾水。不過……他現在就是想不趟也是不成了。」

張太後慢悠悠地道:「陛下突然跑來,又大大的贊揚了徐謙父子,他這是希望哀家為他請功。」

張太後目光幽幽,接著道:「聽說這個徐謙的名聲不是很好,朝中樹敵不少,他們設路政局。會不會因此而得罪人,哀家並不知情,可是哀家卻是知道路政局能掙銀子,就肯定有人會吃虧,陛下這是提防哀家,怕哀家與外朝的一些人勾結一起反對此事。若是當真極力反對,陛下那邊縱然肯頒布恩旨,只要朝中反對,他們也辦不成。所以才陛下既希望哀家不要反對。同時能給外朝通通氣,讓他們不要過份阻撓。」

張太後忍不住道:「陛下終究還是提防著哀家,對哀家太忌憚了。」

老嬤嬤道:「娘娘,他畢竟是皇帝,這個面子終究還是要賣的。不如娘娘送書信一封給那楊相公,權當為徐家父子求個情。」

張太後淡淡地道:「假若真去尋楊廷和,豈不是坐實了哀家和楊廷和勾結?坐實了哀家和楊廷和是一伙的?你啊,不知這其中的險惡,陛下不但是借此來求情,又未嘗沒有試探的意思。」

老嬤嬤聽了他的話,忍不住嚇了一身冷汗。她陡然意識到這件事的難處,不賣這個面子,陛下定然怫然不悅,娘娘在陛下心目之中怕是份量更低。現在或許還會以禮相待,可是將來呢?

可是賣了這個面子亦是好不到哪里去,楊廷和屢屢觸怒宮中,聲望如日中天。已為宮中所忌,一旦坐實了娘娘和楊廷和的關系匪淺。將來有一日,若是楊廷和致仕甚至是獲罪,娘娘又當如何?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就無解的問題。

「娘娘,奴婢說句斗膽的話,陛下此人,猜忌之心極重,既然他有意試探,娘娘索性當作並沒有體會到陛下的深意……」

張太後微微一笑道:「左又不是,右也不是,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明日的時候,你托人出去給哀家那兩個不成器的兄弟傳信,這事兒不能去求楊廷和,得靠自家兄弟,告訴他們,無論他們跟姓徐的有什么恩怨,讓他們在外頭多多聯絡一些王公顯貴,記著,不要聯絡朝廷大臣,只聯絡京師里的那些侯爺、公爺,大家一道兒上書,給這姓徐的抬抬轎子,事情要辦就要辦大,切莫不溫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