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大考(1 / 2)

徐謙心情暢快地領了牌號大步進入自己的考棚,此時考生們已經三三兩兩就位,各自在考棚中入座,徐謙如今是老油條中的老油條,考藍放下,坐在棚中的椅上,並不去張望外頭,而是瞑目入定,靜養心神。

臨考時,心態最是重要,其實不少水平極高的考生平時發揮極好,可每次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往往都不盡如意,徐謙兩世為人,心態方面自然占盡優勢。畢竟見過大風大浪,豈是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能比得上的?

他的腦海頓時進入空明,沉浸在這一片空明之中,耳目仿佛都無比靈敏起來,宛如即將得道飛仙的僧道,了無牽掛,大道於胸,而胸中自然成竹。

緊接著,一聲炮響,卻已是到了辰時三刻,肅靜的考院驟然嘈雜起來,一個個同考官和差役穿行在考棚之間,便有人厲聲道:「不得喧嘩、不得東張西望、不得……」

又有差役舉著木牌,慢悠悠地過來,上書「申之以孝悌之義」七個大字。

申之以孝悌之教,出自孟子篇,取自謹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這個題目,既既沒有截斷,也沒有喬搭,乍看之下,似乎很是簡單。

徐謙頓時有些失望,如此輕巧的題目顯然不足以發揮他的水平,他腦中立即回憶起朱子給予這句話的注釋:庠以養老為義,校以教民為義,序之以習射為義,皆鄉學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庠序學校,皆以明此而矣。

這里頭的庠出自殷商,殷商將學校稱作是庠;而這里的序則出自姬周,周代稱學校為序。

庠序指的就是學校,是教育。這是關於教化、教育的考題。若是在後世,提到教育,少不得有人大放厥詞。各種各樣的教育模式,五花八門,諸如瘋狂學某某者,又如空泛的所謂素質教育者,可是在這里。教育的主題永遠只有一個,即程朱子他老人家所言,養老、教民、習射而已。

若是缺了一個,都屬於離經叛道。

因此寫這篇文章難度還是有的,因為明里是一個考題,暗中卻是三個考題,分別是孝敬父母。教化百姓,學習本領。

當然,後頭的習射已經開始沒落了,教育顯然已經不是為了學習本領。不是所謂的『習射』、教育,重點還在於養老和教民,至於習射,稍稍一筆帶過即可。

但凡八股考試最怕的就是出現幾個論題。因為如論題只有一個,則可以圍繞這個題目發揮。可是論題多了,難度則以幾何數增長,許多人或許不以為然,徐謙卻是深知這個道理,因為所謂八股其實就是個填字的游戲,將華美的詞藻填入早已限定的方格之中,先是破題,再有承題,每一個,都有相應的字數規定,前頭還必須對仗工整,就如作詩作詞,卻又必須長篇大論,不能脫離宗旨。

因此讀書人往往喜歡對句為樂,因為對句能提高對文字的掌握,一個對句的高手必定是八股高手,這里頭不但需要你有很高的學識,還需要快人一步的敏捷思維,可是出現三個論題,在這個填字游戲里就不太容易了。

徐謙心里又不由大喜過望,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題目,這個題目表面上沒有截取、喬搭,其實難度更高,這倒是挺適合自己。

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