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泰山在上,受小婿一拜(1 / 2)

這嬤嬤態度客氣到極點,道:「老爺說了,一切事都等拜了天地再說,想來令尊是必定歡喜的。」

歡喜才有鬼了!

徐謙心里腹誹,可是看到屋外人影晃動,不知有多少人守著,只得耐著性子,心里卻在想著主意,琢磨著怎么脫身。

那嬤嬤很快走了,獨獨留下徐謙,徐謙出又出不得,坐在這里又覺得心煩意亂,心里不免苦笑:「好不容易中了個會元,不曾想鬧出這樣的事,南方那邊這種事已經少見,前幾年也不曾聽說過哪里還有榜下捉婿的習俗,這東西理應出在戲文里,怎么今年卻是格外的多?」

他突然有種感覺,這種東西的重新流行,可能隱隱和自己有關,宋朝的時候,富戶們捉婿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這便是所謂的權錢結合,自家有錢,而這些新科的進士將來遲早有權,以此來達成某種共贏的局面。

可是到了明朝,問題卻是出現了,大明朝對於商賈的歧視到了頂峰,富戶連絲綢都不敢穿,還敢去捉婿?雖然現在管禁已經越來越松散,再不如明初那樣苛刻,可是這種事畢竟是個忌諱。

只是現如今,隨著如意坊的出現,使得不少富戶的地位陡然增高一些,至少有了報效國家的這個名頭使他們漸漸放寬了視野,而其中有一部分商賈其實卻是介於商和士之間,他們從前是士,如今從商,又或者從前行商,現在卻通過某種機緣成了士,這一類人腰纏百萬,與士人也有一些交道,於是漸漸大膽起來,今次恩科便有人想從中撈取好處。

要知道大多數中了進士的人其實都是窮困潦倒之人,這一批人是最好利用的,畢竟人家沒見什么世面,只要拜堂成了親,你想賴都賴不掉。

想到這里,徐謙不由苦笑,暗罵自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他又不由想,這個趙家倒是頗有財力,方才聽得馬車似是進了中門,這一路過去也坐了半柱香時間才到內院,可見趙家的宅子有多大。

亂七八糟地想著,隱隱聽到外頭傳出喜氣洋洋的樂聲,對方准備充分,可能早在半月前就開始謀劃,似乎什么都已經准備好了,這樂聲一直響徹,可是過不了多久卻是戛然而止。

徐謙感覺奇怪,怎么突然一下子樂聲就停了,莫不是出了什么變故?

足足等了小半個時辰,卻也沒有人催逼他去拜堂,如此一來就更古怪了,按說這種草率的親事也不會講究什么良辰吉日,可是現在將近正午,若是再耽擱時間,莫非他們想抹黑拜堂嗎?

正在徐謙胡思亂想的時候,先前那嬤嬤卻是來了,這嬤嬤仍然帶笑,和顏悅色道:「老爺托我這婆子來說,方才對徐公子多有得罪和唐突,還請公子恕罪,現今老爺已是知錯,公子能否換回衣衫,讓人恭送公子出府?」

聽了這話,徐謙目瞪口呆,人是你綁來的,怎么現在又下逐客令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心說莫不是八字不合?於是忍不住道:「你家老爺好生生的綁了人來,為何現在又要趕人?」

這老婆子勉強一笑,道:「這個……卻不是我這老婆子知道的事了,怕是我家小姐高攀不上公子,哎,雖說趙家有家財萬貫,天下各處都有趙家的當鋪,而我家老爺膝下無子,只有我家小姐一人,小姐又溫柔嫻熟,端庄美貌,不過和公子比起來卻還是差之千里,老爺不敢沖撞了公子,因而……」

這一番話聽得有點心動,膝下無子,這不是說這萬貫家財將來要送給別人?至於什么端庄美貌,若是先前,徐謙是一個字也不信的,不過現在嘛,卻是信了,因為人家現在根本就是趕人,難道還用假話蒙你?

換做這種好事,任何男人怕都要遲疑很久,不過徐謙也只是遲疑一下而已,徐謙還不至於沒有節操到見錢眼開把自己節操都丟了的地步,只是方才別人催逼他,他心里萬分不願意,現在要趕他走,心里不免酸溜溜的。

等這老婆子出去了,徐謙便換回衣衫,走出門外,這才發現外頭已經變了樣,先前徐謙來的時候,這一路披紅掛綠,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過目的人都是喜氣洋洋,個個一身大紅的禮裝,可是現在,這些人全部變回了青衣小帽,所有的燈籠和紅紙貼花也撤了去。

一個青衣小帽的小廝引著徐謙原道返回,一路所過,亭台樓閣比比皆是,假山回廊相輔相成,徐謙不由咋舌,他自是見過世面的人,可連他都不由盪漾。

出了府門,門口已停好了馬車,想來這趙家想的也是周到,似乎並不願意得罪徐謙。

徐謙正要上車,這時,街尾處卻傳出馬蹄聲,卻見王公公帶著兩個扈從心急火燎地朝這邊飛馳而來。

王公公顯然是來找自己的,徐謙不得不將踩在高凳上的腿放下,靜候這王公公勒住了馬,王公公見了徐謙,驚喜地道:「徐公子,你真是叫咱家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