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節操碎了一地(1 / 2)

內閣,是楊廷和的內閣。◎◎

換句話的說,這里是他老人家說了算,甚至是毛紀,也必須在楊廷和的掌握之下。

他需要的部屬,而不是榜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做法無可厚非,內閣大臣們不可能個個都如三楊內閣或者是劉健內閣那樣的和諧,既然不和諧是大概率的事實,那么不妨就用強力的手段制造和諧,這個和諧就是,楊學士說你和諧就和諧,你敢有歪心思,他會毫不猶豫的弄死你。

而毛紀犯得錯誤就是,他有點飄飄然了,這不是個好兆頭,楊廷和整垮蔣冕,可不是為了讓你毛紀冒頭,他這是立威,當然,按資歷來說,這次輔終究還是毛紀的,可問題在於,毛紀表現的太早了。

這句話似乎很難理解,可是想想皇帝和太子,那就好理解了,按理說,天下畢竟還是太子的,可縱是老皇帝奄奄一息,你這太子若是敢表現的太過歡喜,怕也得倒霉。

楊廷和要的就是態度,他沒點頭,自然就還輪不到毛紀,當然,楊廷和倒還不至於一棍子把毛紀敲死,剛剛弄了個蔣冕,若是毛紀再出事,難免引人議論,況且毛紀平時還算乖巧,楊廷和只是想借機敲打一下而已。

可就是這么一下不輕不重的敲打,卻是把毛紀嚇壞了,毛紀腦子嗡嗡作響,臉色青白不定,最後小心翼翼的道:「楊公…我…」

楊廷和卻是壓了壓手,打斷了他的話,他微微一笑,道:「老夫知道你有你的難處,陛下平倭,固然有他的小心思。可是你呢,你極力反對,怕也有你自己的私心吧。」

毛紀愕然一下,期期艾艾的道:「我……我怎么可能會有私心,只是一旦起了戰事……」

楊廷和輕輕嘆口氣,道:「你不必再說了,起了戰事,國庫難免收支就要紊亂,再過些時日。你就要接掌戶部,這國庫在別人手里沒什么事,可是一到了你的手里就出現了虧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嘛。」

毛紀心里一暖。道:「楊公明鑒,我確實有這個心思,不過另一方面……」

可惜楊廷和根本不給毛紀一點機會,他繼續道:「可是國庫是國庫,你站在戶部的角度上,自然想著的是國庫。可是天子和老夫站在朝廷的角度,想的卻是整個國家。我大明沃土千里,帶甲三百萬,卻有跳梁小丑,肆虐神州。雖是疥癬之疾,可朝廷若是不發兵,豈不是為人所笑?」

毛紀呆了一下,道:「楊公的意思……」

楊廷和卻又微微一笑:「可是話說回來。陛下平倭,和老夫的平倭不同。陛下平倭,先整頓衛所,老夫卻以為,這是徒勞,你說要從長計議,要徐徐圖之,卻也沒有道理,要平倭,就要先有平倭之策,且再看看吧。」

毛紀一開始聽楊廷和極力贊成平倭,心里猛地覺得不對勁,可是後來聽到楊廷和的後半截話,心思總算放了下來,連忙道:「後日按理是廷議,陛下現在如此急切於平倭,內閣這邊的章程他又不滿意,只怕後日的廷議,陛下是要打算拋出來讓大家討論了,我聽說,現在外頭確實有不少風聲,也有不少大臣極力贊成平倭,怕就怕那個時候……」

楊廷和微微一笑,道:「這件事,就不怕問老夫了,你自己心里思量吧,你是內閣大臣嘛,再過些時日就是次輔,難道連這個事都辦不妥?」

毛紀精神一振,至少楊廷和沒有反對他的政見,憑著這一點,他就覺得足夠了。

從楊廷和的值房出來,毛紀的案牘上已經積了一沓待擬的奏書,他坐回自己的椅上,卻沒有擬票的心思,突然想起什么,尋來一個書吏道:「徐編撰回來了嗎?老夫這里有一份票擬,要讓他代為抄錄一下。」

書吏是剛剛從待詔房那邊過來的,搖頭道:「回大人的話,還沒有回呢,若是回了,肯定去叫人去翰林存檔,到現在他那值房還是空空如也,要不,小人去請李翰林或是楊翰林來一趟?」

毛紀目光一閃,變得意味深長起來,道:「這就不必了,你下去吧,是了,讓張舒來一趟,斟茶過來。」

那書吏連忙去叫人了。

張舒是通政司的差役,專門負責傳遞票擬和奏書,他和毛紀是同鄉,平時關系不錯,聽到毛紀傳喚,他自然不敢怠慢,連忙斟茶過來,在毛紀身邊候命。

毛紀吃了口茶,皺眉道:「今日的茶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