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大案要案(1 / 2)

徐家這邊鬧翻了天,這消息倒是傳播得快,只可惜畢竟人家老婆生孩子,還不至於讓人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反而王鰲整肅吏治,一直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自弘治開始,大明朝的吏治就日漸敗壞。弘治皇帝是個好皇帝,不但勤勉,對大臣也好,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問題滋生了不少,正因為弘治一直恪守刑不上大夫的觀念,使得不少官員貪墨明目張膽起來,反正就算是敗露,大不了就是丟官而已,極少有重懲的,而到了正德時期,吏治敗壞達到了一個高峰時期,由於朱厚照這位仁兄實在有點極品,他對人的評判標准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在他眼里,官員貪不貪瀆,又或者是否玩忽職守,都不是區分官員好壞的標准,因此這滿朝的袞袞諸公就更加放肆起來。

現在嘉靖朝突然掀起一場風暴,在這場風暴之中,王鰲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人物,大量的官員落馬,自然引起許多人的拍手稱快,心里有鬼的也不敢聲張,除了膽戰心驚,還沒有膽色跳出來反擊的,再者大量清流的鼎力支持,使得王鰲的風頭一時無兩,似乎隱隱之間蓋過了楊廷和。

王鰲無疑成了一個新的英雄人物,提到王鰲,大家第一個念頭想起來的就是青天老爺,顯然這位青天比起此前塑造的所謂青天要靠譜得多,因為人家確實很給力,事實上也辦下了許多案子,成績斐然,這是實打實的成績,都看得到摸得著。

戶部這邊,前幾日又有幾個落馬,其中一個居然涉及到了右侍郎。右侍郎已屬於高官了,整個朝廷也沒幾個,一下子牽出了個右侍郎,戶部上下一片哀鴻,這戶部部堂幾乎無人有心思辦公了,就算是一些庫銀的出入,幾乎都是由王鰲這邊點了頭才算。

毛紀的日子自然越來越不好過,他變得越來越焦躁起來,變得有些喜怒無常。他清晰地感覺到,王鰲不但是在借治吏立威,還在借此整合整個吏部,甚至借此將手伸進戶部來,控制戶部。

現在戶部上下的人早就不再看毛紀一眼。你是學士又如何,你是尚書又如何?現在做主的,能掌握大家生死的,只有一個王學士,只有一個王侍郎,毛紀……沒有聽說過。

毛紀深知這樣下去,他除非甘願做個木偶。若不然,遲早有一日,他會完蛋的。

畢竟混了這么久的官場,不該拿的東西沒少拿。不該占的東西也沒少占,雖說是內閣學士,可是誰能保證這位王老爺子是否會心血來潮,突然查到他毛紀的頭上。

毛紀畢竟根基不穩。不像楊廷和,樹大根深。

而且楊廷和近來雖然和他關系還算不錯。可是楊廷和似乎有後發制人的意思,後發制人就意味著什么都可以拿來做籌碼,甚至隨時可以壯士斷腕,毛紀隱隱感覺自己會成為棄子。

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讓毛紀寢食難安。

不過令毛紀欣慰的是,總算來了消息,這一日的半夜三更時分,一個錦衣衛百戶深夜到訪,毛紀打起精神出來會見,二人落座,並沒有寒暄什么,這百戶道:「奉大人之命,還真有點消息,這其一:張鶴齡兄弟,他們上一年因為田庄與人爭地,鬧得很凶,勾結了通州知府,巧取豪奪了張姓人家七百余畝良田。」

這個消息倒是沒有出乎毛紀意外,張家兄弟是蠻橫慣了的,現在還算收斂了一些,在正德年間的時候,這種事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毛紀搖搖頭,顯得沒有什么興趣,因為想拿這個東西做文章,未免太小家子氣,畢竟只有七百畝,不算多。況且這件事肯定是張府的下人去辦,不會和張家兄弟有直接關系,張家兄弟大不了壯士斷腕,照樣可以脫身。

毛紀道:「還有呢?」

這百戶道:「還有就是陸家,陸家的錦衣衛僉事陸松,在任的時候貪墨了不少錢財,其中有一部分倒是能尋出證據。」

「陸松……」毛紀還是搖頭,這個人雖然頗受陛下恩寵,也是陸家骨干之一,可是畢竟不是最核心的人物,對他開炮,就算能治罪,可是不能做到整垮陸家,乃至於引來天子力保的目的。

「還有就是路政局那邊,有一筆銀子很奇怪,雖然都是以調撥皇家學堂的名義支出來,可是又似乎並沒有用在皇家學堂的上頭。可是卑下細查,卻總是沒有眉目。」

聽了這話,毛紀頓時激動起來,忙道:「這筆銀子有多少?」

百戶道:「總共支了三次,第一次是八萬,第二次又追加了三萬,第三次是六萬。」

毛紀目瞪口呆,三次的開支即是十七萬兩,這在大明朝絕對是一筆巨款,至少在朝廷看來,這個數目足以驚動天下了,現在國庫的開支也不過數百萬而已,十七萬所占的比例可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