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決一死戰(1 / 2)

很多時候,一個簡單的意外,可能會擾亂所有的布局,就如兩軍交戰,數十萬大軍交鋒廝殺,也只是一陣風沙亦或暴雨,都可能改變數十萬人的生死和命運。

命運顯然沒有站在毛紀這一邊,毛紀嗅到了一股子不太好的味道。

他的兩個殺手鐧效果並沒有他想象中的大,他原本以為,只要殺手鐧一出,徐謙嗔目結舌之際,無數大臣挺身而出,就可以逼迫嘉靖皇帝做一個了斷。

可是他覺得自己有理,徐謙比他更加牛氣哄哄,明明是膽大妄為的事,反倒說的義正言辭,仔細一琢磨,還真他娘的是這么一回事。

徐謙可以慶幸的是,在這崇文殿,畢竟還是講理的地方,徐謙講了道理,這個道理似乎說得過去,古有周亞夫治細柳,今有徐侍讀治學堂,要是輿論再鼓噪一下,保准是一場佳話。

所以……那些本來摩拳擦掌的大臣們,本來是打算好了牆倒眾人推,早就想好了怎么抨擊姓徐的拘禁大臣,抨擊徐謙膽大妄為。可是現在,心里打好的腹稿竟是一點用都沒有,說出來,只是貽笑大方,平白給姓徐的刷聲望。於是大家索性三緘其口,既然抨擊不成,那么就看戲吧。

毛紀感受到的就是這個變化,他已經感覺到,這些該死的言官一個個作壁上觀,心里不由急了,黨爭和黑社會血拼差不多,大多數時候也是需要看人頭的,大爺我兄弟多,砍死你這個王八蛋又如何?可是毛紀卻忘了,黑社會天天高舉義氣的大旗,尚且一眼看過去全是二五仔和王八蛋。這些所謂的讀書人和大臣更不必提了,你春風得意時才是兄弟,你若是遇到了麻煩,自求多福去吧。

徐謙的一番話,聽的嘉靖差點大笑出來,一開始,徐謙說什么周亞夫的典故,他只以為這是徐謙的辯詞,嘉靖可不是漢文帝。他從來沒有將自己當漢文皇帝那樣看待,他是個欲求不滿的皇帝,希望一切都能盡在掌握之中。

這么一個皇帝,怎么可能能忍受漢文帝的待遇。

而接下來,毛紀非常聰明的把話題引到了嘉靖頭上。就是希望徐謙表現出一點節操,一點風骨,然後挑撥徐謙和嘉靖之間的關系,徐謙的後台就是嘉靖,若是兩個人失和,要收拾徐謙還不是彈彈指頭的事?

結果徐謙大談他的道理,把嘉靖比作了皇家校尉們的恩師和干爹。這既破解了毛紀的陷阱,同時,也讓嘉靖心花怒放。

表面上,好像皇家校尉們沾了光。干爹這東西,一向是很牛逼的存在,多少人欲求干爹而不可得,可是如果這個干爹是皇帝。對皇家校尉們來說,這自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同時對嘉靖來說。也挽回了顏面,同時,也覺得體面非常,平時這些大臣,一個個騎在天子頭上,牛氣哄哄,可是在皇家學堂,還不是照樣吃癟,大學士如何,該打照打,可是朕不一樣,朕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你能咬朕?

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干脆利落,順帶把毛紀的老臉打腫了。

毛紀怒了,勃然大怒,整不死你也就罷了,你居然還得瑟來勁,怎么著,還想弄死老夫不成。

現在殺手鐧俱都無用,毛紀雖是恨得咬牙切齒,卻是無計可施,若是照這樣下去,這場『公審』最後就是無疾而終,而他毛紀也成了天下人的笑話,成了笑柄。

一個成了笑話的大學士,還叫大學士嗎?毛紀臉皮雖然厚,卻還沒有厚到這個地步。

毛紀想了想,突然又有了主意。

既然自己親自上陣沒有用,那么就請外援來,請王康來殿中回話,這王康在皇家學堂肯定吃了許多苦頭,吃了苦頭,心里肯定懷恨在心。既然懷恨在心,一定會拼命,只要他拼命,來個死諫,到時候再表現的凄慘一些,博得了大家的同情,自己才出頭附和,到了那時,百官必定會有人站出來說話。

只要聲勢起來了,事情就好辦,這徐謙一旦面臨千夫所指的局面,看他還怎么得意洋洋,還怎么造次。

毛紀冒出這個念頭,頓時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整個人打起了精神,眼眸也變得猩紅起來。

在他的心里,似乎有人在對他說:「弄死他,弄死他,不是這姓徐的去死,就是老夫與他同歸於盡。」

這個念頭一旦滋生,就再也難以遏制了。

毛紀森然一笑,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就像是一個賭輸了的賭徒,正在不斷的加碼,整個人全然沒有了大臣的氣度。

這是因為,他不能輸,他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