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帝心(1 / 2)

楊一清表現出來的大度和廣闊的胸懷,很是讓徐謙……心里腹誹一番。

老油條就是老油條,明明是心里難過得要死,卻偏偏還能臉色平和,一臉的憂國憂民,滿口的誇口之詞,就好像自己不是失敗者,而是旁觀者一樣。

這也難怪楊廷和一直希望楊一清入閣,和那連情緒都控制不住的毛紀比起來,這位仁兄實在要高明得多,徐謙暗暗慶幸,還好自己沒有讓這廝得逞,否則自己的苦曰子有得受了。

嘉靖顯然也覺得意外,一時分不清楊一清誠懇和寬容是否偽裝,不管怎么說,人家表了這個態,嘉靖肯定是要勉勵的,嘉靖笑呵呵地道:「楊愛卿所言很有道理,這才是謀國之言嘛,無論怎么說,武備學堂和皇家學堂都有大用,朕自然不能等閑視之。」

他眯了眯眼,拿手指頭敲擊著御案,沉吟良久,繼續道:「皇家學堂欽賜麒麟服、欽命為武英殿帶刀校尉,武備學堂賜虎服,敕文華殿帶刀校尉,學堂教習人等加武義將軍。楊愛卿,你雖已致仕,仍以少傅節制武備學堂,至於徐愛卿嘛,仍以侍讀銜教習授課吧,你爹以千戶掌學學堂,似乎略顯不足,便欽賜飛魚服吧。此次前去迎接倭使,便交給皇家學堂來負責,徐謙,待會你留下,朕要給你交代一些具體的細節。」

嘉靖一碗水端平,算是正式給了兩個學堂正式的名份,一個武英殿,一個文華殿,按朝廷規矩,武英殿比文華殿等級要高一些,比如武英殿的學士顯然就比文華殿更高一籌,從此之後,皇家學堂的校尉可正式稱為武英校尉,而武備學堂也算有了校尉之實,文華二字卻是不輕易賜予的。

再如武英校尉俱都賜穿麒麟服,自然高級一些,文華校尉卻是虎服,又比武英校尉低了那么一個檔次,雖然楊一清心里不自在,不過也無話可說。

你能說什么?就算是皇上一個子兒都不賞你,你也無話可說,輸了就是輸了,輸了就得服氣。現在嘉靖這個舉動頗有是給你安慰獎的意思,這也是嘉靖的帝王心術之一,就算是不喜歡武備學堂,可是表面上的公允還要有的,所謂施恩就是如此,至於背地里怎么樣,又是另一回事,絕對不會因為自己的喜好和感情而影響決策。

楊一清覺得時候差不多了,告辭道:「陛下隆恩浩盪,老臣感激涕零,陛下曰理萬機,容老臣先行告退。」

嘉靖倒也不挽留他,道:「你去吧。」

徐謙卻沒有告辭的意思,等待楊一清走了,嘉靖目光變得深沉起來,剛才的和藹不見了蹤影,冷冷地道:「徐愛卿,你看這武備學堂如何?」

徐謙道:「中上。」

嘉靖點頭,憂心忡忡地道:「雖是中上,卻是非同小可,這些生員都是出自邊鎮,與邊鎮密不可分,你懂朕的意思嗎?」

徐謙忙道:「微臣聽明白了一些。」

嘉靖冷笑道:「所以不能掉以輕心,將來節制武備學堂的必定是皇家學堂,是皇家學堂出身的錦衣衛,皇家學堂辦得好,親軍才能有用,錦衣衛才能成為朕的左膀右臂,要慎之又慎啊,朕已經聽說邊鎮那邊不但世襲嚴重,各部儼然成了土皇帝,甚至還有人私下與蒙古人交易貨物,這些事,你聽說過嗎?」

徐謙覺得嘉靖杞人憂天,因為邊鎮徹底的糜爛,那還是幾十年後的事,幾十年後,尤其是到了萬歷年間,丘八們開始自成體系,比如李成梁手握私軍,名為家丁,卻是精銳中的精銳,他們將朝廷的糧餉供給自己的私人武裝,而對其他的官兵則是采取壓制的態度,最後的結果就是,數萬所謂的官軍不堪一擊,而總兵身邊的『家丁』們卻如狼似虎,靠著這些家丁,一方面可以壓制部眾,另一方面也成了他們向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

雖然現在只是出了點苗頭,邊鎮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行為,一些武官為了弄錢,甚至不惜與商賈合謀,由商賈帶著貨物出關,與蒙古人交易,而商賈們掙了錢,則大筆的孝敬這些武官,使這些武官漸漸荷包豐滿起來。

人有了銀子又有了人手,底氣就足,再加上朝廷使用的是乃是以文制武的方略,派去的巡撫多是書呆子,這種書呆子其實最好忽悠,就算是書呆子曉得下頭的這些事,多半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下頭有不少武官都是一車車的往京師里送銀子,送給的是誰怕只有天知道,你現在要追究別人,難保不會踢在鐵板上,若是因為一時激憤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這不是沒事找事嗎?就算是你把這種事遏制住了,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