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北鎮府司爭鋒(1 / 2)

北鎮府司其實早就亂成了一團,和正德朝的錦衣衛比起來,現如今的錦衣衛實在有那么點兒和親軍的身份不太匹配。

這種結果可不單單是因為親軍權利的削弱,更多的在於整個體系的崩塌。都指揮使朱宸不過興王府邸舊人,說穿了,在原先的錦衣衛體系之中,朱宸算是什么東西?一個安陸來的土包子而已,連官話都帶著土得掉渣的味道,不只是原先的親軍不服,便是同屬興王府舊人的王佐、陳寅、駱安、陸松等人也不服他。

江南那邊剛剛收到的消息,倭寇潛入了京師,試圖不軌,這消息傳出來,錦衣衛內部已是爭議不休。

朱宸根本維持不住大局,一時也想不出個辦法來,如今坐在北鎮府司大堂的都是最高級的錦衣衛武官,眾人竊竊私語,有的冷眼旁觀,有的懷著心思,朱宸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錦衣衛知道了消息,東廠那邊肯定也能知道,東廠知道,宮里必定要把消息傳開,過不了多久,陛下說不准就要召他入宮詢問,到時如何作答?

至少也得拿出一個條陳出來,告訴陛下,錦衣衛會怎么辦,怎么樣布置,怎么樣拿賊。

其實對錦衣衛的事,朱宸一竅不通,他畢竟經驗不足,此時見錦衣衛其他幾座山頭的人物各自不露聲色,一副成心看他笑話的姿態,朱宸的心沉入了谷底,厲聲道:「事態緊急,不容有失。一旦讓倭寇得逞,則後果不堪設想,不拿住倭寇,錦衣衛上下怕是寢食難安。諸位,老夫先說幾句……」

眾人好歹表現出了幾分洗耳恭聽的態度,不過都默不作聲。

朱宸道:「所以,錦衣衛上下必須先排查起來。緹騎要全部放出去,搜查各個客棧、酒肆,在各處渡口、商會,都要布置眼線,但凡有外鄉人聚集的地方,都要盤查……」

錦衣衛同知王佐冷笑:「盤查?這么多地方,要盤查起來人手怎么夠?」

王佐一向和朱宸不睦,其實這也難怪,當年在興王府的時候。王佐和朱宸同是興獻王的隨扈。兩個人不相仲伯。誰曉得進了京,反倒朱宸成了指揮使,而他卻成了同知。別看這只是幾字之差,區別卻是極大。王佐是最不服氣的,沒少在朱宸面前惡心他,偏偏朱宸在錦衣衛里立足不穩,又拿他沒有辦法,就算到了陛下面前告狀,朱宸固然是有些聖寵,可是王佐的發妻可是伺候過王太後的,從前是王太後的貼身嬤嬤,你能奈何?

朱宸正色道:「人手不夠就借調,各衛親軍閑余的人手,暫時都可以借來。這可不是小事,但凡是出了丁點差錯,你我如何向陛下交代,如何向朝廷交代?」

王佐翹著腿便不肯說話了,只是故意將眼睛瞥到一邊去,一副對朱宸不屑於顧的樣子。

朱宸壓著火氣,繼續布置道:「無論是僉事還是千戶……」

這時有人道:「大人,卑下覺得萬萬不妥。」

朱宸怒道:「有何不妥?」他定眼一看,才發現說話的是新任的千戶徐昌。

徐昌按理只是個千戶,千戶是沒有資格參與這種會議,不過徐昌和其他千戶不同,地位超然,再加上又欽賜了飛魚服和金牌,在錦衣衛中自成體系,就如主張南鎮府司的陸松,就算陸松只是個千戶甚至是百戶,怕也無人敢漠視這種首腦級的人物。

徐昌坐在末座,一直都沒有開口,只是現今終於忍不住,說了自己的想法。

朱宸心中更是怫然不悅,他在錦衣衛內部的對手很多,這個徐昌也絕對是一個不可小視的人物,徐昌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爬到了千戶的位置,這樣的升遷速度,國朝百五十年能有幾個?本來大家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徐昌突然打斷朱宸,更是讓朱宸感覺自己的威信動搖。

朱宸冷冷地道:「徐千戶何出此言?」

他故意將千戶二字說得很重,千戶上頭還有僉事,僉事上頭還有同知,你算什么東西,也配來教訓老夫?

心里雖是痛罵,面上卻是帶著淡笑,繼續道:「哦?你說不妥,如何不妥?」

徐昌正色道:「倭寇潛伏入京,此事要是傳出去,必定會引起軒然大波,朝廷的臉面自是不好看。可是現在,為了這么幾個蟊賊,朝廷卻是如此緊張,緹騎四出,親軍四處按圖索驥,大人想想看,若是陛下知道,會怎么想?」

眾人恍然大悟,不由都深看了徐昌一眼,覺得這個徐昌確實有他的高明之處。這種事本來就已丟了朝廷顏面,現在就因為這么個消息,嚇得朝廷做出如此過激的行動,想想看,天下人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