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開拓進取(1 / 2)

事情商量定了,事情沒有出乎徐謙的預料之外,徐謙松口氣,呵呵笑道:「大家近來都在做什么營生,是了,天津那邊的道路修築的如何?」

王成笑道:「這事兒是我經手辦的,一條去天津衛,一條是去塘沽,天津衛這邊的已經修築的差不多了,至於塘沽這邊,因為港口還未修繕,所以也不急。制造局那邊,倒也不急著開工,不過每年花費的銀子卻是海了去了,如意坊這邊家大業大,雖然不在乎這點銀子,可是這樣浪費,終究不好,是不是讓他們先開工,可以先制一些農具出來先掙點蠅頭小利?」

王成如今滿身的銅臭,一肚子的生意經,哪里像什么皇親國戚。

不過如意坊給他的影響實在太大,當他嘗試到了大筆銀子大筆銀子掙錢之後,有了這個甜頭,便再沒有心情去飛鷹逗狗了,人就是如此,賺了第一桶金之後,自信心也就建立起來,開了眼界,就會發現原來這世上掙錢如此簡單,這興趣自然而然會放到事業上去。

反而每日圈養著,讓他每日玩樂,這玩久了就會膩味,膩味了就要嘗試各種新奇的東西,其他的皇親國戚,大多走的都是這條不歸路,要嘛去煉丹去了,要嘛就是產生某種嗜好,染上一身花柳回去。

徐謙倒是對王成的提議頗為贊同,道:「先制農具也好,可是先讓工匠們練練手,現如今不比從前,許多士紳地主都缺人手,因此這農具反而好兜售,人手不足,自然得用好的工具嘛。到時候正好販賣給他們。」

眾人哄笑,某種意義來說,在座的眾人和地主是天生敵對的,有你沒我,正如後世某國南北戰爭一樣,北方的工廠主和南方的庄園主之間的矛盾絕不可能調和,因此說到了掙士紳們的錢,大家都不由會心一笑。

張鶴齡感慨道:「這銀子怎么就這么好掙呢,從前就不曾想過。現在回頭想想,人家做買賣一年賺幾千兩便算巨富,可是我們……」

徐謙道:「這叫錢生錢,利生利,誰的本錢最多。誰掙得就越多,你有十兩銀子,一年下來未必能掙一兩,可你要有一千兩銀子做本錢,一年下來兩三百兩也未必賺不到,可要是你有十萬、百萬兩銀子,便是一年將這些錢賺個十倍百倍。那也不算什么。說到底,誰的本錢高,誰就掌握了主動,就如這地價吧。你一千兩銀子買一個鋪面來,一個月租出去能掙多少,可是你有十萬百萬兩,再將這方圓數十里的土地全部買下。在上頭修築碼頭,修建道路。再設一個如意坊,等過幾年再兜售出去,十萬兩銀子的本錢,怕是要價值百萬了。說白了,到了咱們這個地步,已經不在是做買賣,而是引領潮流,天津北塘的那塊地,本來一錢不值,隨便幾萬兩銀子,能將附近的土地全部盡收囊中。再花幾十萬兩砸下去籌建制造局,招募人工,修築道路、修繕港口,那幾萬兩銀子買下來不值一錢的土地可就寸土寸金了,現在這么多商賈都往那邊涌,為何?這便是我等引領了潮流,將那兒變成了金山銀山,我剛看到了賬目,不少商賈都在咱們手里買地,有的用來建商鋪,有的呢修築貨棧,還有的將來用來修築工坊,好從制造局邊上分一杯羹,單單咱們賣地的收入,今年就已超過了九萬兩,這本錢幾乎收回了三成,明年後年,除了一部分自留的土地,其余的土地也全部都要兜售出去,本錢也就全部回來了,至於這制造局,這港口、道路,還有相當一片的土地,都是別人花錢送給咱們的,將來只要制造局能辦好,你我雖是砸了幾十萬兩銀子,可是將來的利潤卻是十倍百倍,就算辦不成,單單咱們賣地的收入,怕也有足夠的賺頭。生意,就是這么做的,今日是北塘,明日或許就是其他州縣,不毛之地多的是,錢掙不完。」

眾人紛紛點頭,對徐謙滿是崇敬。

這家伙掙錢確實是一把手,鼓搗出了個制造局,本來剛剛要從如意坊拿銀子的時候,大家還舍不得,畢竟是幾十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原以為是穩賠的買賣,誰曉得幾萬兩銀子買下了那一大片不毛之地,方圓數十里之多,而後又瘋狂招募人手、吸納人口,又打出各種旗號招商,並且進行規劃,那兒的地價一日三漲,原來不值一文的土地,現如今時價竟遠超一般的州府,而且按照明年的走勢,怕這價格還要往上漲一漲,畢竟這一塊土地相對寬松一些,有制造局在這邊,大家做買賣也方便,更何況制造局招募了大量人手,這些都是強大的消費力,而隨之而來的無數商鋪又要招募無數人手,結果扎堆的人越多,吸引來的商賈自然越多,商賈越多,需要招募的伙計就越多,這便是一個循環,由於人口不斷增加,所以需求越大,需求越大,就提供了更多的生意,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商賈,商賈們的進入,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因此又吸引了更加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