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重磅消息(1 / 2)

檀香繚繞,更有地龍冒出來的騰騰熱氣,燒得嘉靖的臉頰帶著暈紅。

他只穿著一件薄衫,剛剛會見了幾個熱得渾身冒汗的大臣,此時嘉靖手里拿著一份奏書,神色中帶著幾分隱隱的憂色,旋即又有兵部官員覲見,嘉靖和他們說了幾句話,顯得有些乏了。

一連召集了吏部、戶部、兵部的主事官員,嘉靖眯著眼,闔目養神。

這時黃錦悄悄進來提醒道:「陛下,徐侍讀到了。」

嘉靖張眸,頜首點頭道:「叫進來。」

不多時,徐謙入內,朝嘉靖行了個禮,道:「微臣見過陛下。」

嘉靖慢悠悠地道:「書修的如何了?」

徐謙微笑道:「進展還算順利,主要是托了陛下鴻福。」

嘉靖不由啞然失笑,道:「朕托了你什么福,你這些時日折騰得不輕,不過編雜學,你也算是開歷史先河了,你編這些書有什么目的,朕不想管,想來你有你的主意……」

嘉靖對徐謙還是頗為信重,正是因為信重,所以許多事才放手讓徐謙自己去拿主意,畢竟徐謙鼓搗出來的路政局、如意坊都讓宮中獲益甚大,單憑這一點,嘉靖就不會在這些事上橫加干涉。

你能編的成你的書,那是你的事,編不成,他這做天子的也幫不上什么忙,無非就是放任而已,至於這編書有什么益處,嘉靖既然放任,自然也不會去問,徐謙肯下這么多的功夫去辦,當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嘉靖沉默了一下,又道:「朕喚你來。卻是要讓你來拿一下主意,兩份奏書,你都看看。」

嘉靖指了指案牘上的奏書,侍立一旁的黃錦連忙撿起,送到徐謙的手上。

徐謙有些疑惑,旋即打開奏書,這第一份奏書乃是李時親自送來的,俱言官軍在慈溪和海鹽二縣打了勝仗,殲滅倭寇兩百余人。李時毫不掩飾的稱呼其為慈海大捷。

這是一份很規矩的報捷奏書,通篇並沒有問題,徐謙不明白嘉靖為何要將這份奏書交給自己看。

連續看了幾遍,在確認看不出端倪之後,徐謙微笑地道:「恭喜陛下。官軍又獲大捷,看來倭寇即將窮途末路了。」

嘉靖的表情卻沒有太多輕松,朝黃錦點點頭,黃錦會意,又將第二封奏書送到徐謙的手里,徐謙皺眉,曉得真正的關鍵是這第二封奏書。因此也不遲疑,接過奏書看起來,這一看不打緊,看了之後才是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寫這奏書的乃是浙江巡按御使王安。王安彈劾江南總督、浙江巡撫、福建巡撫人等,虛報軍功,掩蓋平倭事實,又言官軍不堪為用。尤其是浙江為最,浙江官軍數萬人。雖募新軍,可是吃空餉的卻是超過了五成,如此倒也罷了,更重要的是,倭寇日漸猖獗,趁著從前各衛裁撤的緣故,越來越肆無忌憚,屢屢登岸襲擊沿岸,官軍往往一觸即潰,屢屢敗北,可是各省巡撫以及江南總督卻虛報軍功,甚至縱容下頭殺良冒功,沆瀣一氣,蛇鼠一窩。

這份彈劾奏書十分嚴厲,幾乎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王安在奏書中極為不客氣,等於是將江南軍政體系的大員統統檢舉,竟是沒一個落網,上到總督,下到其他的總官兵和各部參將、游擊,也幾乎無人幸免。

徐謙看得目瞪口呆,一方面是捷報,另一方面又是如此措辭嚴厲的彈劾奏書。

也難怪嘉靖連續召對各部官員,這事兒實在太大了。一旦張揚出去,必定轟動天下。

嘉靖冷著臉,道:「徐愛卿怎么看?」

徐謙後怕不已,不由道:「微臣想知道王安的履歷。」

嘉靖淡淡地道:「朕也已經問過了,王安一直在都察院辦差,半年前調任浙江道御使巡按……」

徐謙搖頭道:「微臣想知道王安是什么時候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