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窮寇(1 / 2)

杭州城已是大亂,各家的門戶都是關得緊緊的。

好在聽說城外已調集了大軍,於東門、西門處列陣,又有水師列艦於西子湖,隨時登岸剿倭,因此城內的倭寇焦頭爛額,倒是還沒有分出手來劫掠,因此,杭州城雖然人心浮動,人人不安,可是大規模的劫掠卻還沒有發生。

只是也有一群潑皮般的人物見縫插針,一面討好倭寇,一面走街串戶盜搶劫掠,卻也足以讓人心悸。

沒了官府,一切的律法都成了一紙空,各種流言蜚語也傳出,有說官軍新近在城外又敗了一陣,又有說北郊武林門外生了大火,火勢連綿,燒死了不少人。

膽戰心驚的日子一連過了幾日,偶爾在夜里傳出喊殺聲,驚心動魄,可是外頭的官軍似乎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叫陣攻城的次數不少,可是總是過不了多久便偃旗息鼓。

倭寇還是殺了不少人,地上偶爾會有血跡干涸的屍首無人敢上前收斂,這些倭寇似乎也不怕瘟疫,放任不管。

有時一些大夫會被倭寇揪走,只是後來一直沒有回來,卻也不免讓人惶恐不安。

明報這里暫時是不能開張了,印刷的工匠、學徒多是附近的鄉人,城里被倭寇占了,又出不了城,如今都由徐申組織了起來,大家聚在一起,都在報館里吃用,也好隨時有個照應。

城里的米價已經飛漲,好在明報有不少現銀。徐申倒是意識到這一點,也囤下了不少口糧,因此在明報這五六層的樓和兩進兩出的院子里,如今已住下了兩三百人,大家累了席地便睡。在地上鋪了些干草馬料,人擠在一起,倒也不算冷。

只是這樣下去實在沒有辦法,這個時候,幾個徐家人和趙小姐以及幾個大儒聚在一起,正商量著對策。

徐申嘆息道:「糧食怕是不夠了,最多堅持半月,這么多人吃用,能堅持多久?我聽說外頭地官兵攻城並不用命。多是敷衍了事,再這樣下去,倭寇們看清了他們的路數,怕是要分出手來開始動手劫掠了,咱們報館這么大的門臉。一旦有倭寇來,該怎么辦?其實拿走銀子倒也罷了……」他看了趙小姐一眼,繼續道:「就怕女眷出事,咱們的女眷都在後院,假若對方起了淫心,卻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啊,我的意思……」他顯出幾分無奈。繼續道:「倭寇燒殺淫掠是常有的事,實在不成只能以死明志了。咳咳……」他說罷,悄悄地看了趙小姐一眼。

趙小姐的臉色倒是篤定,頜首點頭道:「徐叔父說的是。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只能如此。」

眾人不由唏噓,現在的處境實在讓人絕望,事情到這個地步不由讓人扼腕,外頭的官軍怕是指望不上了。眼下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城內的倭寇凶殘。已經傳聞有倭寇開始索要女人到城樓處犒軍,現在就已如此,明報能幸免嗎?

現在城中已是群龍無首,更聽說有不少人被倭寇組織起來,也去做那賊人,其中街上的地痞潑皮居多,這些人沒臉沒皮,又熟知城中的情況,一旦為惡,也是個麻煩。

「現在該怎么辦?我聽說錢塘那邊有人沖出了城去,不如我們也走吧?」說話的是徐家的一個叔伯輩的人,因為明報生意越來越好,所以現在在印刷的工坊那邊督工。

徐申卻是冷笑,道:「走?能走哪里去?咱們幾個男人還可以逃,或許可以試一試,可是這么多家眷在這里,你走得了嗎?眼下只能在這里耗著,真是可惜,咱們徐家好不容易發跡起來,誰曉得竟是出了這樣的事,我倒是無憾,畢竟兒子在京師,有徐謙他們爺倆照料著,將來總會有出息,我和你二嫂若是真沒了也就沒了,還不至於死不瞑目……」他又嘆息,道:「只是可惜了趙小姐。」

說到趙小姐,眾人又都唏噓,在徐家人眼里,趙小姐也算是半個徐家人,至少也是徐家半個未過門的主母,否則她一個女子為了徐謙主持大局,這算怎么回事?

京師那邊雖然偶有幾封書信來,也提到趙小姐,可是許多人對徐謙那小子依舊有點不忿,他娘的,人跑去了京師,把人家丟在這里算怎么回事?趙小姐年紀也是不小了,也不是沒有媒人上門,便是趙小姐的爹都曾特意跑來杭州這里勸過,可最後還是無疾而終。

趙小姐什么心思,雖然沒有表露,大家卻都是曉得的。

這筆債,連徐申都覺得說不過去。

趙小姐看著大家都看向自己,攏了攏頭發,強顏笑道:「有什么可惜的,人活著無非就是靠一點盼頭,盼沒盼到是一回事,至少心里有個念想,真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倒也罷了。可是我卻以為大家也不必如此絕望,船到橋頭自然直,朝廷不會坐視我們不理的,就算……徐公子不是也在朝中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