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瘋狂(1 / 2)

周昌之所以去寧波,實在是杭州呆不下去,每每想到那一次去了誠意伯的府邸,卻被徐謙撞見,他便心里發寒,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就怕這徐謙,什么時候對自己下手。

若是其他巡撫,周昌身為御使巡按,當然不會怕他,可問題在於,這個徐謙不同,徐謙在京師里頭的事他可耳聞已久,現在招惹到了他,自然是小心為好。

於是周昌決定出來避避風頭,巡按的職責本來就是巡按本省各個府縣,官職不高,權利卻是不小,他之所以決定去寧波,也是因為寧波近來據說喧鬧揚塵,想要來看看,能不能抓到一點把柄。

此次他沒有大張旗鼓,而是微服,到了寧波,才發現這兒實在變化太大,上年他也曾巡按過寧波,寧波自從寧波之亂,其實並沒有什么變化,只是這一年來,變化實在太大,整個寧波,無論是府城、縣城,再不見百姓閑散而居,反而人人腳步急促,街市更加熱鬧,到處可見商賈、掮客,城外更是灰塵漫天,似乎所有人都在忙碌。城中的人口也增加了許多,大明朝苛刻的戶籍制度,到了武宗時期就已經幾乎崩壞,進城不再如此嚴苛,可是周昌所見所聞,就仿佛這寧波府城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數倍。

對此,周昌心里恨恨,暗罵百姓不安生業,春耕時非但沒有耕作,反而在城中閑盪,可見風氣敗壞。

下文給了本地知府衙門,隨即。便有差役匆匆來報,道:「大人……大人……在衙門外頭,有人鬧事。」

鬧事……

周昌一下子激動起來,就像是蒼蠅聞到了臭蛋。他不怕有人鬧事,就怕沒人鬧事,忙道:「這是為何?去,叫人去問問。讓他們不要到知府衙門鬧,有什么冤屈,盡管來找本官,本官為他們做主。」

差役立即去了,回報道:「說是征地的事,有個鄉紳不忿,前些時日,有人向這位鄉紳購地,本來作價是四十一畝水田。這鄉紳便賣了。誰曉得。田契一交割,地價節節攀升,如今已漲到了七十兩銀子一畝。鄉紳不忿,不肯發賣。走投無路之下來知府衙門狀告,說是被那些商賈坑了。」

「原來是這個……」周昌頓時沒了興趣,這是白紙黑字的事,哦,地價低的時候你把低賣給了別人,等轉了手,又覺得吃了虧,還要狀告人家,這種家伙,理來也沒什么意思。

「不過……」這個差役畢竟是巡按大人的知心人,曉得巡按大人的心思,不由湊上前去道:「大人,此人告的乃是如意坊,還說這田是如意坊迫他賣得,狀告之人姓沈,叫沈文,據說乃是吳中大家沈周之後,因其叔父在這兒曾做過官,所以舉家搬來了寧波,購置了地產,誰知這一次吃了虧。」

「沈周……」這一下子,周昌徹底激動了。

沈周是誰?或許大多人並不清楚,可是在這個時代,在江南,甚至在京師,卻很多人知道他,此人乃是弘治年最著名的書畫家,他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後世將他與文徵明、唐寅、仇英比作明四家。他的書畫造詣可謂一絕,如今早已成了天下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但凡有他的畫作出世,必定會引起轟動,人人爭相搶購,便是現在京師的內閣、六部和翰林之中,亦是不乏有他的許多追捧者,以能夠得到他的遺作為榮。

周昌立即意識到,自己的運氣來了。

這個沈文若真是沈周的後人,那么只要他咬死了如意坊占了他的田,是強買強賣,那么必然會引起天下震動,而如意坊和徐謙息息相關,那么是否可以說,徐謙為政浙江之後,利用如意坊四處欺負鄉紳,圈占田地?不管這個案子最後能不能定案,也夠這姓徐的吃一壺的,而這個案子捅出來之後,自己正好憑著這個功勞,借機調回京師去,至於浙江如何,與他何干?

周昌立即道:「快,立即去請這位沈世兄來見。」

沈文當真來了,確實是沈周之後,一番對談,周昌如獲至寶,立即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把他的地拿回來,並且立即表示,希望沈文能夠和他回杭州。

回杭州當然是必要的,寧波畢竟是個小圈子的地方,在這里問這個案子不會引起軒然大波,只有杭州那種地方,才有發揮空間。

沈文與他一拍即合,二話不說就隨著這位周大人打道回府。

回到了杭州,據說撫台也回來了,是從紹興回來,周昌心里有些遺憾,他早知徐謙去了紹興,正打算把這個案子問的差不多了,等那徐謙回來時才好,現在姓徐的回來,就是不曉得會不會掣肘。

只是現在遇到這樣的好機會,周昌哪里肯放過,連忙給杭州知府衙門下了公文,希望借用杭州知府衙門。

這……也是巡按可悲之處,巡按屬於京官,所以就算要斷案,自己是沒有衙門的,本來也可以直接到行轅去審,只是行轅去審案顯然屬於自己關著門逗自己玩,想要有影響,當然是正兒八經的衙門才有用。

所以一般遇到了大案要案,巡按都要借用知府、知縣衙門,這也是常例,對此,杭州知府汪大人自然沒有什么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