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不敗之地(1 / 2)

杭州府開始賣力了,上下的官吏已經甩開了膀子,大有一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其他各府一看,琢磨了一下,覺得不對勁,亦是快步跟上。

身居官場的人,哪個不是嗅覺靈敏,稍有風吹草動,立即便能嗅出不同尋常的意味,只看這汪知府如此賣命,再稍一打聽,再加上布政使司、提刑司。學政衙門紛紛跟進,就是傻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這個時候若是不趕緊緊跟步伐,難道等著別人收拾嗎?

不少官員不得不坐著轎子下鄉,督察河工,督察土地的清丈,寧波府更加離譜,居然去關心起紡織局的事了。

以往的時候,官員不免要避避嫌,畢竟工坊這東西,還是少礙著為妙,省的被人指斥為追腥逐臭,可現在,風向已經變了,不去露個面是不成。

寧波的織造局位於寧波以東三十里的海晏鄉,這海晏鄉大大有名,是個半島,與舟山島和雙嶼港遙遙相望,這兒,港口已在興建了,無數的巨木和石料通過海路運到這里,數以萬計的人在這里動工。

不只是這里,還有離這里不遠的舟山島,亦是開始破土動工,那舟山島面積可是不小,相當於一個縣的規模,緊挨著雙嶼港,雙嶼港的面積畢竟有限,現在海路安撫使司,便打算在這舟山島上,設立行署,並且興建港口,將來大量的貿易,名義上是在雙嶼港進行,不過將來,舟山島才是真正的中心。

這座島嶼大明並沒有太多關注,甚至在歷史上,這里曾為昌國縣,可是到了明初。雖然這里依舊設縣,卻一直鮮有人活動,而現在,這里更多像是一塊處女地,因為靠著大陸近,所以從前的倭寇還不敢猖獗到這里活動,而又因為禁海,這個島嶼幾乎沒什么人煙,這面積方圓近四百里的大島。如今這兒已在大興土木。

織造局就在這座島嶼的對面,而寧波的港口抵達舟山島港口,水路只需一個時辰,若是去雙嶼港,則需要三個時辰的路程。

這里的土地。事先早已被如意坊購買干凈,如今大批的商賈入主,則是向如意坊大量購買土地,圍繞著織造局,也都開始破土動工,紛紛建立工坊,畢竟單靠一個織造局。生意是不可能做完的,它就算再如何規模宏大,也不可能包攬所有的海路安撫使司的需求,大家現在看中的。就是出口,再加上一旦織造局在這里,那么將來許多求購絲綢的商賈,都會在這里挑揀貨物。將工坊設在這里有著極好的預期。

現如今,不少商賈已經開始招募伙計了。幾乎哪里都需要人,無論是土木的工匠、壯丁,還有未來能染布、織造的工匠亦是緊俏無比。

港口那邊,則是大量的招募腳力,如今不少人聞風而來,人口暴增,短短數月之間,竟是高達十萬之多。

寧波府的官員看了很久,也沒有看出什么名堂,只是覺得這里一下子熱鬧起來,人流竟是不下府城,不由有些暗暗咋舌,只是他們自身的思維,很難理解眼前的事務,也只有慢慢的消化接受。

與此同時,兩封奏書一起抵達了京師,一封,乃是杭州知府所奏,而另一封,則是密旨,由徐謙所書,直接入宮。

這兩封奏書幾乎同時抵達,目的卻是不同,此時楊一清已經正式入閣,這自然是妥協的結果,不過眼下嘉靖天子越來越氣盛,已經漸漸有了幾分天子氣象,便是楊廷和,有時也需退避三舍,因此,楊一清入閣不入閣,似乎對嘉靖並沒有什么影響。

此時一份奏書擺放在了楊廷和的案頭上,楊廷和目光幽幽,捋須不言,隨即道:「邃庵,你來看看這份奏書。」

楊一清頜首點頭,接過奏書一看,隨即怒道:「巡按竟是死了,這是什么道理,巡按可是欽差,這個徐謙,當真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