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老虎歸山(1 / 2)

大禮議事件爆發。

其實這場禮議事情,早就該爆發了。歷史上嘉靖為了尊皇考,而釀成了大禮議事件。

只不過當時,尊皇考表面上,只是一場所謂的禮議之爭,實則卻是新天子與內閣學士之間的權爭。

只是由於徐謙的出現,使得天子的權利逐漸鞏固,尤其是宮里的內庫掌握了財權,使得矛盾漸漸緩和,天子已經不必要在這上頭樹立威嚴,自然而然,這件事也最終無疾而終。

而現在,這一場新的禮議,卻是一下子推到了高潮,而大禮議的背景,卻是當下最大根本的利益沖突,代表江南新興利益集團的王學,和老舊地主階級的理學,雙方的矛盾在催繳官糧之後,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

既然要沖突,就得有理由,而現在,理由已經有了。

楊慎來了個開門紅,緊接著無數官員好不猶豫的跳進了坑里去,涉及之廣,空前絕後。

從京師到地方,無數的奏書,便是春雨一般絡繹不絕,天下的事,仿佛再沒有比這禮議之爭更加重要,所有人圍繞著南京孔廟的禮議之爭,不斷的進行激辯,相互攻訐。

這當然只是開始,誰也沒有打算結束。

而天子,顯然對於這種激斗並不關心,恰恰相反,似乎近來,沒有人有心情來管他修仙的事了,以往隔三差五,總有人上書勸諫自己,而現在,似乎都不見了蹤影。

這反倒讓嘉靖,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更感覺到自己智珠在握,想想看。用王學來制衡理學是他的念頭,而現在,起了學爭,所有人都在相互斗爭,而他這天子的態度,變得尤為重要,便是楊廷和,對待自己也越來越恭敬,說到底。這是內閣也在害怕,害怕這個時候,天子若是站出來,大力支持王學,那么整個學爭的力量對比。立即會失衡,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所以,楊廷和必須穩住天子,絕不能讓天子支持王學,既然要穩住,就必須要有實際行動,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事,他開始心平氣和的去和天子商量,甚至許多事的處置,也能十分恭順的聽取天子的意見。

至於天子修仙或者是選秀女還有修宮殿。那也只能眼不見為凈了,若是以往,楊廷和就算不吭聲,怕也要悄悄知會一下言官。讓言官們彈劾一下,可是現在。他卻一直在避免這樣的事發生,因為他太了解嘉靖的性格,嘉靖屬於你們的事是你們的事,只要不吵到他頭上,他則會選擇用冷漠的態度來對付你們。

你們要爭,隨便你們爭,可要是誰敢插手到天子頭上,到時候,就不要怪天子小雞肚腸了。

楊廷和的辦法是對的,而他的辦法,正對嘉靖的胃口,因為嘉靖覺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朝臣們又一次被自己玩弄於鼓掌之中,這樣的感覺,相當的好。使得嘉靖的修仙事業,也有了極大的進步。

結果,宮中不聞不問,放任彈劾的奏書堆積如山,而整個京師乃至於大江南北,則是永遠圍繞著一個話題,相互叫罵不絕,數以萬計的人牽涉其中,甚至於各部的尚書,都不免赤膊上陣,所有的人,都在絞盡腦汁,用一個個新的理論,去打擊自己的對手。

爭論不但涉及到了廟堂,甚至還深入到了廣泛的民間,同鄉的生員,可能因為一言不合,直接翻桌子。詩會之上,甚至有人惡言相向,甚至國子監里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鬧的不可開交。

不得不說,這樣的爭論,有利的推廣了王學,使得王學第一次,達到了理學的高度,這個時代,宣傳的作用畢竟有限,一個明報,暫時也只能拘泥於江南數個較為富庶的省份,至多也就在府城中流傳,而現在,連鄉下的生員,漸漸也記住了王學,通過各種關系,明白了王學的主張。

楊慎是個絕頂聰明之人,明報在京師開始開張,並且開始兜售,與此同時,楊慎親自辦了理報,用以刊載理學觀點,有了官面上的支持,這份報紙的銷量也是驚人,尤其是在江北和京師,竟是隱隱占了明報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