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炮打紫禁城(1 / 2)

一見聖旨遞來,所有的大臣紛紛涌上來,徐謙將聖旨展開來看,許多人也伸長了脖子,許多人壓根就不去看聖旨的內容,而是直接去瞅那印璽的章記。

在場的人可不是好糊弄的,看聖旨,其他都是假的,印璽的真假才最是重要,當有人看到那朱砂紅印時,忍不住道:「果然是聖旨,千真萬確,絕不是偽詔。」

湊的比較近的幾個人紛紛頜首點頭,顯然他們也看出來了,這絕對是真的。

後世有一句話,叫所謂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放在大明朝,則應該叫大臣們的軟弱性。

這些家伙本質上來說,就是時局的維護者,同時,他們又有不滿,他們因為不能掌握中樞,所以經常對朝廷的政策不滿,對皇帝不滿,對權臣和奸臣更加不滿,這種不滿的情緒,往往都出現在他們的嘴里,於是乎,罵朝廷最多的往往都是這些大臣,什么社會黑暗,什么奸賊誤國,什么社稷八成要完蛋了,什么國有妖人,必然禍及天下。

他們什么話都敢說,而且分析起來還是頭頭是道,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就比如大明朝的禁書,十有八九都是致仕的大臣偷偷摸摸寫得一樣,這些家伙,最擅長的就是指桑罵槐,用各種陰毒和隱晦的話去抨擊時弊。

但是,假若你認為這些家伙是那種口里說要誅奸賊,要把某某內閣大臣拉下馬,別看他們一副要和你拼命的架勢。其實這些人最大的職責就是忽悠別人去拼命罷了,自己拼命?這是另外一回事。

固然許多人都知道。這聖旨可能是張天師這些亂黨偽造,並非皇帝的本意。可是聖旨就是聖旨,大家有了理由,一個個道:「陛下既然無恙,我等便是師出無名,還是按旨意行事吧。」又有人道:「散了,散了,一切等明日再見分曉。」

「徐部堂,你看,陛下無恙。為何不罷兵?」

「是啊,是啊,聖旨已下,若是再圍住午門,那便不是救駕,是謀反了,還請徐部堂三思,不可誤了自己。」

徐謙眯著眼,將這聖旨撕爛。冷笑道:「這是亂命,並非陛下本意。」

趙高跳出來質問:「大人如何就曉得這是亂鳴,就不是陛下本意?」

徐謙冷冷笑道:「因為旨意既非司禮監秉筆書寫,也非內閣楊公字跡。更非陛下親書,只不過印璽是真,其他都是假。若不是宮中生變,怎么可能他人代擬聖旨?」

有人火了:「徐大人。你這是胡攪蠻纏,吳某不奉陪了。你要謀反,自管去吧。」

正說著,有個校尉飛快跑來,道:「大人……大人,有人從城牆上拋下一份聖旨。」

還有聖旨……

所有人下巴都掉下來。

徐謙正色道:「拿來我看。」

又是一份聖旨落入徐謙手里,徐謙展開,便見上頭寫道:「朕受奸賊所惑,生死只在一發之間,社稷危如累卵……」

所有人面面相覷,因為在這聖旨之下,也有一個大印,同樣是皇帝之寶。

徐謙揚起聖旨,大叫道:「看到了嗎?看到了嗎?陛下生死只在一發之間,社稷危如累卵,我等食君之祿,還等什么?」

趙高傻眼了,其他人傻眼了,一時不知該如何反駁。

徐謙怒斥道:「奸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今日竟敢禍亂宮闈,徐某人,和他們勢不兩立,誰敢攔我,殺無赦,城樓上的人聽著,本官身負勤王詔書,你們速速開門,如若不然,則視為反賊,本官定誅殺你們九族!」

趙高這些人乖乖退到一邊去了,兩份聖旨,而且兩份都是真的,誰也說不清這兩份聖旨哪一個是天子本意,不過徐謙現在拿了聖旨,膽氣更壯,那就讓他去玩吧,大家看熱鬧就是。

其實大家心里隱隱在想,反正這午門便如一道深淵,姓徐的過不起,大家跟在後頭搖旗吶喊,混著吧。

混日子,是大多數人的心態,所謂能過且過,至少事情還沒有到大家日子混不下去的時候,何必要像姓徐的打了雞血呢。

城樓上的人大叫:「徐謙,我等敬你為尚書,對你百般客氣,現在你得了聖旨,還敢造次,可見你另有所圖,莫非要造反嗎?休要賊喊捉賊,再敢造次,我們便要放箭了。」

現在雙方各執一詞,誰都不會讓步。

徐謙也沒有再和城樓上的人多說什么,徑直找來了幾個武官,下達了命令:「攻城!」

武官們略顯幾分不安,不過卻還是一起抱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