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封王(1 / 2)

徐謙突然的舉措,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這邊楊廷和在極力反對立太子,那邊徐謙啥都不說,直接來了個太子殿下千歲。

顯然襁褓中的朱載基正忙著吸允他的手指,也沒有功夫和空閑去管這種事,可是任誰都知道,這件事的影響極大,儲君就是以後的天子,因此儲君的人選意義極大,它可以影響到王朝的興衰,也可以影響到無數人的榮辱。

徐謙的表態,無疑是一陣強心劑。

因為這時候的徐謙,在大臣們的心目之中,地位崇高,假若這個時候,徐謙旗幟鮮明的支持朱載基,那么就意味著,未來的朱載基再不只是一個皇帝荒誕的念頭而誕生的皇位人選之一,而是一個擁有整個王黨,整個直浙支持的一個強大勢力,除此之外,還有大明最頂尖的明報,掌握大明財源的戶部和如意坊,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廠衛,甚至於在宮中,多半還包括了黃錦等人,在皇親國戚之中,太後的幾個外戚,也將成為朱載基的強力支持者,還有皇家學堂,還有新軍。

這些一個個人組成的新利益集團,早已不在是吳下阿蒙,徐謙表了態,那么就意味著,朱載基縱然沒有天子的支持,也絕對有足夠雄厚的爭儲實力。

許多大臣臉色大變。

徐謙的舉動,顛覆了他們的認知,他們看了看態度堅決的嘉靖皇帝,再看看拜倒在朱載基下頭的徐謙,許多人突然意識到,一場決定未來天子的爭斗,似乎已經拉開了帷幕。

一方是新近的實力派,而另一派則是老樹盤根,且有舊有的所謂道義作為旗幟,雙方不可避免,將在儲君的人選上進行交鋒。

而此時·不少人猶豫了。

徐謙的可怕,大多數人已經見識過,這個人,抽冷子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再兼他這次立下的汗馬功勞,和昨夜顯露出來的雄厚實力,和他對著干,換做是誰,都得重新掂量掂量。

「微臣張子麟,拜見太子殿下。」張子麟倒也不含糊,既然徐謙表了態·什維爾同黨,若是這個時候猶豫,反而不倫不類。

徐謙和張子麟打頭·不少人拜倒,紛紛向朱載基道:「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又是一批人撲通一聲拜倒在地。

整個寢殿里,數十上百個大臣,居然烏壓壓的跪了一地,只是有的人是跟著徐謙拜倒,口稱是太子千歲,有的則是請陛下三思。

朝廷百官,第一次在這所謂『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徹底決裂,舊黨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必須抱緊所謂的祖宗之法,雖然祖宗之法大多數時候是給人擦鞋的,可是就算擦鞋·該用的時候,還得把口號喊得震天響,涉及到利益的時候可以繞開祖宗之法·只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卻是絕不肯讓。

其實對楊廷和來說,誰做天子,和他關系不大,甚至朱載基這個幼主,對他也有好處。可是他同樣明白,他必須極力反對·因為他雖是首輔,但是某種意義來說·只是守舊勢力的代表而已,他所代表的這個利益集團,或者說這個階層的反對態度,才會使他不得不選擇反對。

可是對王黨來說,他們原本就是一股逆流,新的利益誕生,就導致這些人必須逆所謂的潮流而動,假若不反對既有的成法,還談個屁的新政。

王黨們自然看到了一個機會,皇儲之爭,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利益之爭,只是通過皇儲的形式,進行角逐而已,其實這和所謂的政爭和禮議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通過皇儲的角逐,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利益,因為誰都考慮,政策的延續性,假若王黨支持朱載基,那么朱載基的基礎,就是王黨,權利來源,也來自於王黨,將來一旦登基,必定要依賴王黨治理天下。

現在王黨們當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此時不支持,還等什么時候?

嘉靖眯著眼,看著分庭抗禮的兩撥大臣,道:「這件事,就說到這里吧,明日朕會敕命皇子朱載基入東宮居住,徐謙加為太子少師,張子麟為太子少傅……」

楊廷和正色道:「臣不敢奉詔。」

到了這個份上,只能硬頂,不少大臣也是氣急敗壞的道:「陛下若下聖旨,臣等便封駁,此事萬萬不可為,一旦綱常顛倒,起了這個頭,這便是取禍之道,祖法之中,以嫡以長,自有其原因,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如若不然,微臣人等,只好請辭。」

這些人,祭出了自己的大殺器。

請辭,看上去好像是小孩子耍脾氣,背後,卻有更深層的原因,若是朝廷大規模請辭,甚至楊>也要求致仕,按道理,嘉靖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