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多事之秋(1 / 2)

張太後並非是牆頭草,她在宮中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審時度勢。

現在的情況是徐謙的態度幾乎無比的堅決,又得到王太後的支持,生死未卜的天子也必定是站在他這一邊,更不必說,宮里的禁衛也握在徐謙手中。

還有張家和徐家之間的關系,這一些,當然要好好的衡量。

正在這時,有太監急匆匆的過來,冒冒失失的道:「陛下相召。」

陛下醒了……

所有人又都打起精神。

宮中的氣氛十分詭譎,不過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天子的態度很重要。

雖然天子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白,不過明白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

一群大臣毫不猶豫,朝向暖閣而去。

………………………………………………………………………………………………………………………………………………………………………………

張皇後的寢殿里。

冷若寒霜的張皇後不安的在殿中來回踱步。

當暖閣的消息傳來,她便知道,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到了。

劉貴人和自己多有不睦,事實上張皇後的出身並不好,一個出身不好的皇後,平時也不過是仗著天子的寵幸,這才取而代之,將陳皇後取代。在這種背景之下,幾乎所有的貴妃幾乎都在虎視眈眈。

道理很簡單,你能做皇後,只是因為天子寵幸。可是天子的寵幸只是一時,你能做皇後。那么我為何不能?

這里頭,就關系到了名正言順的問題。假若是陳皇後,大家或許會服氣,因為陳皇後乃是嘉靖發妻,嘉靖在安陸時,她便已是王妃,而且娘家也有一點勢力,家境不錯。可是張皇後呢,張皇後的後位卻是從陳皇後手里奪來的,這就好像一個弒父弒兄的皇子。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然會滋長更多人的野心。

面對宮里這些虎視眈眈的人,張皇後的態度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最大的競爭者就是劉貴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張皇後沒有兒子,而劉貴人卻有,母憑子貴,嘉靖對朱載基愛護有加,自然而然。也對劉貴人頗為寵幸。

張皇後恨透了劉貴人,對劉貴人沒少使絆子,劉貴人也絕不好招惹,自然是針鋒相對。宮里是不知道,這皇後和貴妃二人勢同水火。將來若是讓朱載基做了皇帝,張皇後有好果子吃嗎?

張皇後一雙美眸閃爍不定。終於,似是下定了決心。叫來自己的隨侍太監,慢悠悠的道:「朱載基近來怎么樣?」

這太監道:「殿下近來還算安好。只是人在慈寧宮,奴婢也打聽不出什么來。」

張皇後淡淡道:「你去拿筆墨來。」

這太監也不敢遲疑,連忙拿了筆墨,張皇後握筆沉吟片刻,最後寫了一份懿旨,隨即呼出一口氣,待墨跡干了,交給這太監道:「蓋上本宮的印璽,你小心收好,一旦陛下大行,就立即交給楊公。」

張皇後自然沒有擬定懿旨的權利,不過有一點卻是不能否認,一旦皇帝大行,那么她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後,天子大行,太後的地位最是崇高,便是兩個太皇太後,只怕也及不上。

所以這份懿旨,頗有效應。

這太監當然知道張皇後的意圖,他早和張皇後在一條船上,一旦張皇後失勢,他離去中都守陵的日子也不遠了。因此十分謹慎的將懿旨貼身藏起,道:「奴婢出去看看。」

「好。」一切盡在不言中,張皇後沒有多說什么,很是干脆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