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抄家(1 / 2)

在這深宮,一舉一動都需深謀遠慮,動手殺人,一是立威,而是徹底的斷絕舊黨後路,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徐謙要告訴這些皇家校尉,告訴宮外的父親,告訴自己在錦衣衛中任職的親族,告訴黃錦,告訴新黨,告訴所有人,從現在開始,只有破釜沉舟,走到了現在,斷無僥幸,徐某人已經自斷後路,諸位跟著徐某人,放心大膽的干吧。.

做大事,尤其是涉及到了宮變的大事,其實問題永遠都不在於你犯下過大的罪過,一旦打算動手,就不在乎你殺的人是誰,你要殺多少人。

關於在於,你作為主謀之人,有沒有決心。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率先射死李建成,弒殺他的兄長,當時埋伏於玄武門的親信,足有數百人之多,為何李世民要一馬當先,親自動手,先殺李建成?

原因只有一個,李世民要斷自己的後路,他要告訴他的同黨,一旦事敗,死無葬身之地的,千刀萬剮。大家看到了李世民的決心,再無疑慮,於是孤注一擲,和李世民一起開創歷史。

徐謙這一劍,並非泄憤,至少這個時候,皇家校尉們目光毅然起來,他們已經知道,眼下已經沒有了回頭路,所有人不自覺的緊綳神經,露出幾分決然之色。

楊慎看到徐謙這一幕,駭然無比,他雖是囂張跋扈,可是還不至於到這個地步,若說從前,徐謙在他眼里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他畢竟是翰林學士,出身也不比徐謙差,又有個好老子,徐謙能得到的東西,他照舊也能得到。可是等到徐謙成為戶部尚書,他對徐謙便多了幾分嫉恨了。

你是什么東西,憑什么年紀輕輕做戶部尚書,而我這內閣首輔之子,卻還在翰林院蹲著。

楊慎很不高興,看徐謙很不順眼。

可是現在,楊慎對徐謙,就只剩下刻骨的仇恨和恐懼了,恐懼穩穩壓倒了仇恨。

徐謙這時候似乎又注意到了他,朝他一撇,道:「楊學士還有話說嗎?」

楊慎像是斗敗的公雞,默不作聲。

徐謙淡淡道:「一並拿下,下錦衣衛詔獄,定要嚴刑審問,挑唆百官不行大禮,這是大不敬之罪。」

百官們清醒過來,這時候無論大家是什么想法,此時也已經無濟於事了,因為這時候,他們想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眾人紛紛行了大禮,而後乖乖退出殿去。

有太監上前,道:「諸位大人隨徐大人入慈寧宮。」

無人反對,便是先前大聲抗議的幾個人此時也不敢吱聲了。

眾人浩浩盪盪的到了慈寧宮。

在慈寧宮里。

楊廷和為首的一批大臣顯然已經不耐煩了,太皇太後王氏絮絮叨叨的說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他們壓根就沒心思聽,可是畢竟是太皇太後,要走也沒這么容易,於是只好一個個心不在焉。

楊廷和已經感覺不太對勁了,滿腹狐疑,徐謙去了哪里,太皇太後這是想做什么。

一時之間,楊廷和也猜測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心里不斷的在推演徐謙可能采取的動作,可是越猜想越是糊塗,益王殿下顯然已經是入了京,可是要說徐謙會對益王殿下不利,楊廷和倒是不擔心,他之所以不擔心,是因為認為徐謙還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這畢竟是下策中的下策,除非徐謙想要魚死網破,寧願鬧到天下大亂的地步。

正在這時,外頭有太監進來,道:「娘娘,百官們到了。」

王氏點點頭,道:「請進來說話吧。」

緊接著,在徐謙帶領下文武百官們魚貫而入。

他們一個個臉色蒼白,如喪考妣,魂不守舍,至於徐謙,卻是格外引人注目,因為這個家伙衣冠有些凌亂,身上散發著一股濃重的血腥。

楊廷和大驚失色,這時徐謙跨前一步,拜倒在地,道:「微臣徐謙,見過太皇太後。」

王氏點頭,道:「起來吧。」

她的目光,慈和的看向百官,見徐謙神情篤定,已經知道徐謙已經把事情辦成了。

徐謙卻是不起,道:「娘娘恕罪,微臣前來,是特來請罪的。」

「請罪?」王氏故意露出疑惑之色,道:「徐愛卿何罪之有?」

徐謙道:「微臣主持大禮,因有人滋事,微臣不得已,已誅一人,又拿辦了一人。」

楊廷和此時在人群中尋找益王的身影,可是哪里找得到什么益王,他突然發現,便是楊慎,似乎也不見了。

王氏道:「殺的好,拿的好,大行皇帝剛剛駕崩,此時正值紛亂之際,不容有絲毫閃失,若是有人滋事搗亂,為平息事態,這既是不得已的做法,也是權宜之計,殺得是誰,拿的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