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日夜兼行(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18 字 2020-06-25

趙二娘一聽便玩笑道:「東家出手大方吶。」

她這樣說也很正常,五十兩按米價算能頂現代三萬多塊,出差一趟獎金就三萬還是算豐厚的。當然還是比不上她做密探的收入,冒的險不同,密探能得高賞金的差事隨時都可能暴露被殺。

張寧要日夜兼程,除了趕時間,還有一個考慮:怕在半道停留遭遇截殺。

漢王可不是一般人,那是無法無天的主,他有什么不敢干的?永樂帝那樣的強主還活著的時候,漢王在永安也敢派兵四下劫掠老百姓的財產,哪家小娘子長得好就隨手搶了。律法很多時候沒法制裁皇親國戚,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所以張寧才不得不留個心眼。

此前洪熙帝病怏怏的已經幾個月了,朝臣已經查實漢王在南北兩京安排了大量密探,朝廷的舉動只要不是刻意保密的機密,多半逃不出他的眼線。不過只要快速趕路,應該沒任何問題,就算那漢王敢干,從策劃到安排人手也是需要時間的。

中午出發的,下午騎馬跑半天毫無壓力,一路上偶爾張寧還和他們大聲地聊幾句。但接著又趕了整夜的路,大伙的精神就沒那么好了,停下來吃東西喝水時也大多沉默無語。現在考驗的不是智力,完全就是靠體力了。

只見文君用布把自己的腦袋包得只剩兩個眼睛,就像阿拉伯婦人一般。趙二娘也很快醒悟過來,也不動聲色地依樣畫瓢。原來這樣可以避免快速行馬時被風吹到臉上皮膚受損……婦人確實要比男子麻煩,甭管多急的時候,都不忘保養皮膚;或許外貌對女人來說確實太重要了。

張寧覺得自己的臉上一臉的油,渾身就像幾個月沒洗澡一樣總覺得不舒服。主要平時作息都很規律,很少熬夜,乍地連夜不息確實有點不太習慣,腦子也昏昏沉沉的。

日上三竿時,驕陽耀眼,雖然風吹著感覺不到熱,卻曬得人發暈。恍惚之中,張寧忽然有個想法:自己辦這件事其實就存在影響歷史進程的可能了。

他不屬於這個時代,如果在種地或者做做生意,短短年月之內對歷史應該沒有任何影響的;但如果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就不同了。假設歷史上吳三桂換了個人,馬上就投降大順軍,改變歷史進程會非常快速。

現在正值太子朱瞻基和漢王交鋒的歷史關頭,原本去迎接太子的人物肯定不是張寧。會不會因為換了個人,改變了處事方法就讓歷史結果大不相同了?他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但是又對自己辦事比較有自信,心道:難道我會比歷史上那個人辦得更不靠譜?

歷史是否會改變他根本不關心,只是覺得萬一漢王登基了,自己這個屁股問題可能會混不下去……至於如果歷史改變,那張寧腦子里的原本的歷史史料又如何解釋?這本身就存在邏輯矛盾,想不通只有干脆不想。宇宙之大,人類不過是其中的一粒塵埃,未知的東西太多,誰也不能「不惑」。

及至中午張寧等人又到了一個較大的驛站,停下來分工,張寧去簽押公文,其他人去換馬補充糧食和水。稍作休整又繼續上路。

他掐指估算了一下,一晝夜之間四個人跑了大約七百里,第一天體力精神狀態都比較好,速度還行;接下來估計每天跑五六百里沒什么問題的。他又算了一下:京師到南京的陸驛長度約二千三百余里,照預計四天四夜應該能到。

一路上沒出任何大的狀況,更沒遇到阻攔伏擊者,一行人大搖大擺從驛道狂奔,運氣也不錯,五月的天只在路上遇了場短暫的小雨,其它時候都是晴天或陰天,路況不錯。和預計的一樣,過了四天時間,下午時就進了南京城。

幾天時間竟然就在老家的城池里了,張寧一時間還有些感概。也許這種情況在現代太平常,但在此時出門在外的人要回家一趟太不容易了。他自然顧不上回家,徑直和隨從一起往南京皇城方向走。

到了青溪時,張寧忽然到了青溪上熟悉的一道橋梁竹橋,方泠的春寒梨園就在那附近。四個人一起走到竹橋橋頭,過橋就能見皇城的西安門了。張寧便停了下來,到一個店鋪里給了些銅錢借來紙幣,寫了張條|子落下日期,交給老徐道:「你們拿著紙條去那邊的春寒梨園,在顧春寒那里歇一陣,最好睡一覺。皇城不讓一般人進去,我這去辦事,辦好了去找你們。」

大伙都困得不行,就連干過武官的老徐顯然都沒修煉出馬上睡覺的功夫。這個安排倒是正合大伙的需要。

趙二娘卻心細地說:「咱們是不是很快又要返回京師?東家連著幾天幾夜不合眼受得了么?」

「該拼命的時候就得拼命啊,這也是需要機會的。」張寧露出了一個疲憊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