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天命在我(1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04 字 2020-06-25

更新時間:202-2-0

出謀劃策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不然空有滿腹經綸說不出來,或者剛開口結結巴巴的口齒不清,肯定被那個老頭子輔臣厲聲幾句給吼回去了。張寧當官不久,好在是個現代人,充分領悟過在現代社會善於展現自己的重要性;沒這項能力就是應聘個工作也是麻煩,在快節奏的社會不表現出來誰知道你有多少能耐?

眼下這場面並沒有把張寧嚇住,雖然臉色疲憊,但還算神情自若。一見朱瞻基對自己的意見有興趣,當下就說道:「殿下定是要盡快趕回京師的,風險無非著眼於現在和以後……」

朱瞻基一聽他說話口齒清楚有條不紊,聽在耳里很順暢,目光便停留在他的臉上,並且點點頭。不知怎么地,張寧這個太子竟覺得非常面善,倒不是因為太子允許自己留下並發表意見而產生的好感,而是光從外貌就覺得很順眼。

張寧繼續說道:「目前的風險如何全在殿下及諸公胸中,我便不再累述。凶險主要在途中,率軍護衛北上,勞師動眾行軍布陣,有兩點不利因素:慢、目標大。也就是說殿下的行蹤肯定全在漢王的掌握之中,如果他悍然率兵出擊,就會上演一場同室操戈的慘劇;明顯此時在南京甚至太子府中都一定有漢王的細作,一旦行動緩慢,就會讓別人確認太子的行蹤……諸公以為漢王明知太子殿下在途中,率兵出擊的可能大不大?微臣且不說勝敗如何,只說那漢王曾長年追隨太宗南征北戰,特別在靖難之役中屢立奇功,可見武功方面絕非庸碌之輩,總之一旦短兵相接時太子殿下遇到的應該是一個勁敵,戰場上瞬息萬變常常不能被人力所控,這不是風險、不是冒險么?」

起先想攆走張寧的輔臣強辯道:「太子殿下從小便得太宗之愛,嘗被太宗帶在身邊學習行軍布陣,早已得太宗文治武功之髓,豈是那漢王能相提並論的?」

對於這種連一點論據都沒有的語調,張寧都懶得搭理他,見朱瞻基仍有興趣在聽著,就繼續說:「其次,給以後帶來的風險。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樂安之漢王的威脅不只在眼下,等殿下君臨天下初期仍將是一大隱患;若殿下現在勞師動眾,顯然是告訴天下人咱們害怕漢王,對登極大寶之後樹立威信和維持穩定極其不利。」

張寧面向朱瞻基深深一拜:「故微臣斗膽獻策,曰『出其不意兵貴神速』。」

朱瞻基聽到這八個字愈發有興趣了,就像張寧當年聽到於謙說這八個字一般的心情,又好奇又新奇,明明不是打仗,卻弄得一套是一套的。果然朱瞻基便道:「何為『出其不意兵貴神速』,你說說。」

此情此景恍若前年,張寧暗自感嘆,拜道:「出其不意者,先帝駕崩至今不過四日,漢王應料想不到數日之後殿下便會啟程去京師。京師到山東樂安路途約七百里,漢王最快得知先帝駕崩的消息應該在兩三天以前,然後會收到朝廷傳告四方的遺詔,他現在知情的事止於此。遺詔中有一句『在外親王藩屏為重不可輙離本國,各處總兵鎮守備御』,漢王在掌握的信息不足、對於殿下的動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絕不可能貿然帶兵離境,否則先輸於大義、公然違抗先帝詔書,又沒有取得任何進取,定四方不服眾叛親離。

所以漢王會先設法摸清殿下的動向,這個消息只能從南京的密探傳回去。這時候就有第二條所謂『兵貴神速』者。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火雲邪神名言),昔日高皇帝起兵驅除韃虜時,中山王(徐達)善用騎兵晝夜奔馳數百里長驅而進所向披靡,兵貴神速也。

殿下突然輕騎北上,漢王密使要回去密告消息,也只能快馬北上,咱們並不輸速度。等漢王獲悉之後,再集結人馬出發時,恐怕為時已晚。故微臣以為『出其不意兵貴神速』似鋌而走險,實則風險很小……」

朱瞻基聽罷立刻說道:「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天命在我!今我奉召繼承大統,何懼之有?」

他一時間滿臉豪氣,頗有風范。當機立斷也非常明智,因為剛才已經出現了爭執,此時若不能乾坤獨斷、再征求意見的話,肯定爭論得沒頭。

這時胡瀅開口道:「平安之策甚好,不過殿下准備妥當出發之前最好不要泄露風聲,此事只有在場的幾位知道。」

眾人聽罷以為然。

這時張寧忙道:「微臣有幾個隨從不能進皇城,正住在別處,殿下將要出發時請准許微臣去叫人,隨後定跟上殿下的隊伍。」

朱瞻基點點頭:「你們現在就去准備一下,隨從不能超過二十,盡快啟程,晝夜兼程去往京師!」

大伙遂告辭去准備行程,張寧暫時不能出皇城,就在詹事府的一間屋子里睡了一覺。等快要出發時才被人叫醒,這會兒可以出去了,他便徑直奔春寒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