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惡名要人領(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62 字 2020-06-25

朱勇頓時一語頓塞,不料這丑太監一張嘴十分了得,竟說得自己目瞪口呆無言以對。他倒是不清楚,這王振自閹入宮前本來就是個生員,單論文采口舌,或許比身經百戰的成國公經驗更豐富,是為術業有專攻。

王振這么一說,朱勇再也沒法開口問他要聖旨了。人家連傳的口諭都沒有,就是這么意思,你著辦。

不僅朱勇沒辦法,連他旁邊的文人幕僚也一時束手無策,這事說白了就是這么個意思:成國公必須放棄到嘴的肥肉,北上去打「蚊子」;而且見死不救的惡名還必須自己扛下來,或者另外找個人來背黑鍋,反正不能是皇帝的意思……問題是,兵權在朱勇手里,要撤軍,哪里去找人背黑鍋?

王振道:「成國公領武陵總兵官之職時,就已經清楚主次各是什么了,現在弄成這樣,您著辦罷。您是皇爺信任重用的國家棟梁,本應早就領會其中輕重的……您既然是明白人,多的話咱家也不想說了。」

朱勇不是不明白皇帝的心思:苗人從湖廣西部的山區涌出來,能干什么事,打下辰州?可是天下有無數個辰州;而那建文亂黨起兵的目的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要奪取江山。所以王振暗示的輕重,無非就是這層意思。

「唉。」朱勇不經意間微微失望地輕嘆了口氣,任誰把仗打到這個份上要前功盡棄,心里的郁悶也可想而知。他隨口道,「天下雖兵禍四起,尚未逢大亂,亂黨不過幾百人,滅之彈指之間,咱們或許太得起他們了。」

王振的口氣中帶著些許譏諷:「您這樣的名將眼里,打仗如同對弈,是棋逢對手更有趣?可國家大事豈是對弈兒戲,何苦要等到別人壯大到足夠棋逢對手的時候,才去與之一決高下?」

……

湖廣那邊朱勇本來已經准備好了戰爭,卻不得不中止;而徐州這邊的朝廷主力,也准備好了大戰,不同的是,這里的大戰沒人有權力可以阻止。

按照英國公張輔的建議,朝廷官軍的戰略是先取淮安府,再取揚州。

不少人以京營精銳的戰斗力和兵力優勢為憑據,建議攻略兩地的戰役一起進行,以節約時間。但皇帝朱瞻基卻否定了大部分人的建議,堅持下旨主力全部攻打淮安府一地。

朱瞻基善於從諫,但絕非人雲亦雲沒有主見的人。他在軍中處理奏章時,發現還有人上書建議分取二地的策略,認為這是在浪費他辦公的時間,讓他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毫無意義的廢話上,當下就在一本奏章上批復:官降三級。

他只想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執行自己的意圖,而不想明確地解釋自己的思路:如果天子的心思都讓人們透了反而不好。他的做出這樣的決定有兩個考慮:第一,漢王進占南京,這場戰爭已是沒法速戰速決,分兵攻打以節約時間意義不大;第二,淮安戰役是朝廷軍與漢王軍第一次大規模交鋒,他不僅要求勝利,而且要打出氣勢來,在輿情上占據優勢和主動權。戰爭本身並不是目的,目的是另一種高度上的需要。

當名將張輔之輩提出中肯的戰爭方略時,朱瞻基需要有自己更大的考慮,讓那些英明的作戰方略為自己服務,而不僅僅是聽從名將們的建議只是怎么打贏一場戰役。

朱瞻基翻閱著各部官員送上來的稟報,他的注意力幾乎都關注著即將到來的淮安之戰。但喝茶休息的間隙,輕松下來注意力分散,腦子里閃過一些紛亂的念頭,其中就包括湖廣那邊平叛的事。

當初他是打算讓兵部派人去督促,但王狗兒提出辰州被圍,突然下旨撤軍會招當地官民不滿。朱瞻基頓時就認為王狗兒說得不錯,便問他應該怎么去辦;王狗兒提出派太監密見,不用說得太清楚也能達到效果,並推薦了人。

王狗兒這樣的奴婢,真是越來越招人喜歡。可朱瞻基心里又不太信任這個太監,要是這么下去王狗兒在宦官中的權勢會越來越大……在鳳陽守陵的海濤,或許應該找個機會讓他出來活動活動了;這個奴婢確實招人恨,但資歷能力方面確是制衡王狗兒的人。

當初海濤一敗塗地,以至於罪大惡極,皇帝卻不殺他。這也是王狗兒一直沒搞明白的事,更不明白這個「罪大惡極」的人怎么可能還有機會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