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轉機(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616 字 2020-06-25

有種人的言論總是叫人很「提神」,朱恆正是這樣的人。當時他在山東樂安就這么干過一次了,在很多漢王部屬的家眷都在樂安的情況下,朱恆主張回避京師、向南進軍;雖然後來張寧幫助他實現了主張,但他一開始就是有這種見解的。

漢王當初要違背大多數人的意願,采用朱恆的主張,連漢王也很難為。不過事實證明漢王起兵能持續到現在,當時朱恆主張的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哪怕朱恆在官場上樹敵很多,仍然在漢王跟前得到器重。

而這回朱恆出的難題對朱高煦來說不比上回輕松。

朱恆回顧大殿下的許多人,向朱高煦拜道:「臣認為可以與湖廣的湘王示善意,與之結盟,這是我們獲得火器制造方法和戰術的最快方式。」

殿中的大臣頓時嘩然,立刻就有人站出來說道:「湘王便是那張寧?此人借我軍在江東牽制朝廷兵力,方有機會在湖廣興風作浪,實則不成氣候之輩,朱尚書竟然說要與之結盟,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朱恆神情自若道:「正因湘王要借漢王之兵牽制朝廷,所以他定不願意看見咱們敗於京營之手。只要主動約盟,在湘王知道朝廷已經准備仿制其犀利火器的情況下,他沒有道理不出手相助;何況就算湘王沒有趁機起事,對咱們面臨的局勢又有shime好處?我相信借此獲得新的戰術,或許是江東局勢的一個轉機。」

那大臣嘲笑道:「朱尚書之言實在有**份,軍國大事,豈是一兩件兵器就能左右的?你說得也未免太兒戲了。」

朱恆道:「東周時,趙王大膽改進戰術,胡服騎射,一時強於諸侯,又豈是兒戲?王大人於兵事一竅不通,卻在此高談闊論,難道不是兒戲?」

王位上的漢王朱高煦不置可否,每天有很多事都讓他很頭疼,割據一方後他面對的不僅僅是軍事問題,很多麻煩的東西攪人心神,主要是內斗那一攤子,還有眼前這種所謂謀略,其實就是勾心斗角。

大臣反對兵部尚書朱恆,漢王心里也不贊同。大家反對的理由其實是一樣,但不是表面上說的shime和不成氣候的人結盟怕人笑話之類的借口;真正的原因,只能心里琢磨一下,不太好當眾拿出來說道。

其中的關節十分簡單:漢王和當今宣德帝都是「燕王」一脈;而張寧是打的建文旗號。「燕王」和建文本就是水火不相容的兩方,道理上根本沒有共存之處。

漢王與宣德爭天下,卻要和「外人」建文一脈的結盟,弄起來就不好在明面上說通了。這讓朱高煦的腦子一團混亂。

那朱恆雖然精通兵法,但主要還是在官場滾打的文官,哪里連這點道理都想不到?

朱恆心里明白得很,湖廣的張寧坐大從長遠著眼對漢王一點好處都沒有,難道建文的人真能和「燕王」朱棣的兒子擰在一塊?但是朱恆更明白,漢王面臨的困境無須考慮長遠,眼下就過不去京營渡江進攻的坎,照現在這種戰爭進程,漢王被徹底鏟平不過是時間問題,而且那一刻或許並不是想象中那么遠。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朱恆覺得自己確實是在為漢王謀事。南京已成坐以待斃的死局,諸公還冥頑不化去考慮shime前朝恩怨,何益之有?他多方打探,對新近出現的戰術還是很有希望的,一種完全克制步兵的陣法,加上漢王擁有的比湖廣張寧強大二十倍的兵力本錢,扭轉現在這種死局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而漢王殿下的這幫大臣,一個個於大事愚蠢至極,內斗卻精通無比。朱恆早就心懷不滿了。

「隔日再議。」朱高煦終於開口制止了眾人的爭執。他現在根本分不清誰對誰錯,朱恆講起道理好像也有幾分理;但大臣們反對的大義問題,也不是能置之不理的,哪里有永樂的兒子突然跑去和建文之子眉來眼去的荒唐事?

朱恆暗嘆了一口氣,只得與其他人一起向漢王拜禮告退。

他朱恆也是毫無辦法,在朝廷里鐵定是頭號罪犯;就算是以前沒跟漢王造反時,在朝廷也無甚出路,選賢制度就注定了朱恆這種一無出身二無上位者特意垂青的運氣三無頂尖科舉功名的人一生都難有作為,任你自認才比孔明也毫無用處。

跟著漢王起兵,結果他也預見到了,別說眼下的名位財富,腦袋都難保。而西邊的張寧,朱恆也不怎么看好,並不是完全因為輕視張寧的實力,實在是事實擺在面前:只要漢王一倒,朝廷的主力肯定會向西徹底平定湖廣,就憑張寧那點地盤和兵力,如何能擋住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雄厚實力?

於是朱恆十分地不開心,哪怕錦衣玉食也過得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