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沁園春(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27 字 2020-06-25

但是到嘴邊的肉難道就要放棄?不把南路軍徹底擊潰,這塊肉就要威脅腹背。

大帳中的要員時不時議論著,談論自己的主張想法。良久之後張寧才開口說道:「現在就應該提早做出抉擇,趁早讓常德府把重炮和兵器局作坊運到辰州去……在不得已之時放棄常德府,以戰略縱深換取時間;先將南路兩萬多人擊潰,減少我軍此後的壓力。」

周夢熊如今在軍機議事時很積極,大約是因為和張寧已聯姻的需要從常德府調糧賑災;若是咱們只剩辰州府了,又有一萬多兵馬就食於當地,稍假以時日,恐怕難以支撐。」

張寧心下一橫道:「常德府幾無能戰之兵防守,謹防意外失陷……決不能讓野戰炮落入官軍手中!我們寧肯在常德府迎戰北路軍時沒有野戰炮,也不能承擔火炮被繳獲的風險。下令常德府的官吏組織人手轉移火炮,吾意已決;常德辰州路途遙遠、事不宜遲,今晚就派快馬去傳令。」

朱恆疑惑道:「王爺認定官軍會自入死地固守?」

「暫時尚無實據確認,但我判斷這事**不離十,於謙應該在軍中,此人不可小視。」張寧道。

眾人皆有些不解,甚至有人覺得張寧今天的表現很糟糕,完全沒有可信的情報和憑據支持下就決定軍機大事,大事豈是憑一個人的直覺決定的,難道將決策視為兒戲?大伙兒也不覺得張寧屢次提到的湖廣巡撫於謙有多厲害,此人不到三十歲就完成了科舉道路、並升任兵部右侍郎兼一方大員,或許為官之道頗有造詣,但除此之外又有shime過人之處;此時的於謙也沒太大的名聲,大家此前都沒聽聞過。

但是在場的人聽到了「吾意已決」這口話,也無法再說shime。因為張寧集團結構精簡、缺少牽制分權制度,他實際上就是獨|裁者,不言而喻地擁有軍政最高權力。加上張寧在建文黨內部的皇子身份、以及朱雀軍是他從無到有組織起來的現實;內部根本就沒有任何人有相近的實力與之抗衡。

不過,等到第二天上午大伙就服氣了,前鋒探馬已經回報了南路大營的動向,真是向岳麓山而去;人們不得不承認,張寧有時候靠直覺也是很准的。

南路軍的動向多半是要上岳麓山,此時已無路可走。只要朱雀軍不主動撤走,這股官軍必大部滅亡於此,上山就沒有縱深和余地、只能是死地。

張寧在行軍途中回顧左右道:「於謙必在南路軍中!除了他,湖廣的武將官僚沒有誰敢下這樣的命令,把整整幾衛兵馬調到死地,誰也不敢擔此責任;而且上岳麓山顯然是臨時決定,一夜之間調動南路軍隊。」

他又傳令軍中各將,攻下岳麓山後嚴守各處關口,務必拿住湖廣巡撫於謙,如不能俘獲可斬殺之。

張寧對於謙同樣沒shime私怨仇恨、相反很欣賞他,但是對於這種和自己作對的能人,必要時決不能心慈手軟。當初他的「父皇」建文和燕王北軍作戰時,就因為礙於叔侄關系下了免殺令,結果讓燕王朱棣有機會死里逃生,這完全就是個天大的錯誤;張寧當然不想步父皇的後塵,將來不斷地為自己的失誤悔恨。

待朱雀軍尾隨追至湘水邊,果見官軍主力都上山去了。從湘水岸看上去,用眼睛直接就能看到幾個主峰上都是人;算來山上的人馬應該接近兩萬,而岳麓山占地不算遼闊,那么多人布置在上面、兵力是相當密集的……那光景,讓張寧想起了五一和國慶的風景區,好像這座山本來就是「風景區」。

張寧又向東望去,看見了江心的橘洲,也就是後世的「橘子洲」……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首詞就是寫的此地光景!不信玄虛的張寧也忽然覺得好像此地形勝、有帝王之氣一般。

大江對岸,長沙城單單西城就有多達四座城樓,巍峨聳立近在眼底,這座城不愧為大明湖廣布政使司的重鎮,氣勢就足可與它的名聲相配。

在塵世幾多掙扎奔波,忽然就來到了這樣一個風景絕好的地方,可惜時機不對、張寧此時壓根沒心情去欣賞,他心里只想著要把那山上的軍隊殲|滅。若是往後換了一種心情到來,感受一定是相當不同的。

就在這時,忽有快馬來報。信使自常德府來,張寧忙開漆封觀閱,只見蓋有參議部印,上面寫著:探馬來報、參議部復實,澧州北五十里發現大股馬隊,官道上塵霧蔽天、大軍不見其尾,兵馬或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