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密(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098 字 2020-06-25

但鄭洽卻忍不住再次提及之前的想法:「此事有稍顯不密之處……陛下可下旨將王狗兒召回,並救出太子為好。」

馬皇後難得地覺得鄭洽說了一句人話,立刻贊成道:「鄭洽說得好,把太子救回來要緊!」

建文雖然已不如當初當皇帝一般有實權,但他依然不是一個婦人能左右決策的;而且因為太祖祖制嚴令後宮和宦官干政,建文對皇爺爺的這句話是身體力行,最不聽的就是女人的話。

不過建文有個傾向就是特別願意相信學問大的士大夫,召回王狗兒並救太子的建議不僅是馬皇後的意思,鄭洽也這樣說了。建文帝不是不關心太子的死活,他主要的顧慮是覺得這樣做沒用,王狗兒最可能的是不會遵詔;而且鄭洽的意思也只是試探王狗兒,並且已經想到了詔令不遵的可能……可是如果王狗兒真的沒有從命,應該怎么辦?馬上撕破臉、還是再次揭開自己軟弱的傷疤?再次讓大家都看看,朕的聖旨就是一紙空文……

再則,建文帝也覺得根本就沒有試探王狗兒的必要。他自己揣度,鄭洽也不是真的懷疑,他只是為了一種苛刻的嚴密和謹慎。

建文從登基起到現在五十歲了,性格基本沒大的變化,他願意聽士大夫的話,但首先得說服他,因為他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初登大位時的削藩等國策,就是他自己決定的。

一番思量,建文帝便道:「最緊迫的還是當下如何應對,別的事稍稍延後也無傷大雅。」

鄭洽在建文帝身邊呆了二十多年,也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性。這是鄭洽第二次諫言,眼看沒湊效,是自己的說法方式沒有說服力的關系;他尋思著不能死諫,得另外想一種辦法……反正總有說服皇帝的法子,因為他知道皇上心里就是信任士大夫的,這就是前提。

這時連堂弟被姚姬殺掉了的郭節也說道:「目前得派個人到湘王那邊游說。要讓他們真相信此事是朝廷陰謀,一時難辦;但只要說服湘王為了大局,暫時穩住局面也是有利的。」

郭節堂弟被殺,但後來發生了王宮縱|火案,那邊卻沒有過多牽連追究,最後不了了之,讓郭節的仇視也消了幾分;最主要的原因,是建文黨眾臣都不希望雙方發生沖突……現實擺在面前,已經有風聲傳出來,湘王集團要組建六部九卿,並且會重用一直以來追隨建文帝的忠臣。

在郭節看來這事確實難辦,之前就有個縱|火案,才過不到半年又出了鬧市刺殺的事件,都和建文諸臣有牽連。接二連三的叫別人怎么相信一點關系都沒有?

建文回顧左右,目光在鄭洽身上停留:「還是鄭學士去為好,你與姚貴妃和文表都曾有往來,相熟便更好心平氣和地商榷大事。」

鄭洽無法推卸的,只好拜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