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子非魚(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88 字 2020-06-25

張寧道:「湖廣數面受威脅,江西大戰眼看無可避免,正是用兵之時,朱雀軍兵力嚴重不足。湖廣兵部新募兵丁的事從今年初就開始籌備了,現在馬上就到八月,半年有余的時間還遠遠不堪使用。六部及地方官府在募兵事上做得不能算盡善,辦得也算過關了。問題出在組織訓練人馬上,要把眾多農夫、手工業者、市井百姓訓練成軍隊,著實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以為火器兵成軍容易,兩三個月就能練成,現在看來有點高估。我尋思,關鍵是武昌缺少一個真正能治軍的將才。武昌守備陳蓋,數年前只是山村里的一個武裝頭目,如今看來要掌管幾萬人的訓練確實是太勉強他了。」

姚姬道:「你成天不是都在顧著公事?此事重要,你何不親力親為?」

張寧皺眉道:「案牘決策、理政和直接在營中治軍是兩碼事,我可能也干不好這種事。有些事想起來簡單、實辦起來難,怎么治軍,紙上談兵很多人都會,但是實際大營中大小諸事很多,影響成效的因素也不少,沒經驗的人極難讓軍隊訓練達到預期的目標。此事緊迫,要想辦成目前還真的需要一個軍營經驗豐富的大將。」

姚姬不依不撓地又提道:「你舅舅(姚和尚)和他的兒子二郎在岳州管兩三萬人,水軍營不也是他們從新練起來的?讓你舅舅回武昌不行?」

張寧默然不語。他當然明白姚姬的擔心,要找一個人回來掌武昌的兵,在這里有兵權的人直接影響她和所有人的安危。相比周夢雄,她當然更信得過自己的哥哥姚和尚。

別說姚姬信她們姚家的人,就是張寧也覺得姚和尚回來要更值得信任。雖說周夢雄是他的岳父,但周夢雄從靖難之役時就是建文帝的武將,後來又跟了建文帝二十幾年,諸多舊事考慮起來著實還是有點掛心。

現在尋思起來,張寧也覺得馬皇後其實不足為患,那個婦人或許工於心計但缺少長遠眼光,她要報仇最好的目標應該是選周夢雄,長遠經營才有可能。

姚姬見他不答話,臉上便露出一些憂色:「真的嚴重到只是召周夢雄了?」

「我翻過吏部的卷宗,目前有資格身份能出任武昌新軍統率的人,就只有那幾個人,周夢雄是不二人選。」張寧垂下目光,「周夢雄出身武將世家受軍事教育良好,在靖難之役時帶兵打過仗;他現在醴州帶的『武昌營』一年多以前也是新軍,但效果看得到了,長沙等重鎮是他去年就輕而易舉拿下的,前不久調兵入苗疆,兩千人彈指而定。雖說這些仗都有別的有利因素,但若武昌營自身不堪使用,決不能那么容易的。」

張寧繼續說道:「這次進犯江西的官軍是宣府大同兵和京營一部,都是大明最精銳的人馬,兵力甚眾。目前江西只有永定營一萬多人可以依仗,漢王降軍不知其詳,拒敵又沒有山川險要為屏障,形勢凶險。需要武昌新募的大量兵員盡快成軍,作為東線後續戰爭潛力……為了避免滅頂之災,咱們必須要作出一些妥協考量和抉擇。」

姚姬問道:「你能打贏么?」

這回張寧沒有發牢騷訴苦,他想起對張小妹做的保證,便點頭道:「我想試試。」

姚姬輕咬著朱唇沉吟一陣,幽幽說道:「那你看著辦吧,如果有更好的辦法,讓你舅舅回來比周夢雄要好,我只能說到這里了。」

既然姚姬沒有太激烈的反對,張寧已然做出了決定。

……此事辦起來沒費多少周折,張寧在內閣大堂上議了一下,然後直接下令了。當初組建內閣六部時,周夢雄姚和尚兩個武將身份的人就是兼領尚書閣臣的人,地位與在武昌的其他三個閣臣平起平坐;湘王對這種身份的人調令,其他人通常是不方便過多左右的,除非是有確實理由或公然與同僚對立。

張寧親筆書信,調任周夢雄出任武昌守備,掌管新軍大營,並直接叫大學士擬了張詔書,封周夢雄為鎮國將軍,拿到南宮去給建文蓋個璽就可以頒發了。醴州大營的兵權移交武略將軍李聞達,這個李聞達是周夢雄的妻子李氏娘家的親戚,排起來就是周夢雄的親信,所以調周夢雄回武昌同時也相當於沒奪他的醴州兵權。

周夢雄這回是實實在在的升遷,沒什么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