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搖曳的燭火(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98 字 2020-06-25

但是要怎么說,說自己要陪他同生共死?像這種表忠心的話,湘王恐怕是沒少聽下面的人說,起不到任何作用還顯得假。

辛未脫口道:「就算王爺真輸了仗,我也願意一直追隨左右,只要你覺得我還有用的話。」

「哦?」張寧翻過身來,屋子里沒別人,他也不忌諱直接說道,「你或許不懂輸了此役意味著什么。就好像一個財主,你以為他家底厚做買賣賠了剩下的也很可觀,但大凡堵上身家的買賣,弄砸只能是一身債收場,沒有留一手的余地。」

辛未的聲音很輕,但是口齒清楚:「王爺自然看重身份地位權勢,但在小女子看來,不過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沒了,你的模樣沒有變,才華也不會被偷走,還有你對我那樣……哎呀,不說了。」

這番傾述十分真切,張寧聽得,心里竟好受了不少,不禁伸手摟住她的腰,辛未順勢把頭溫柔地靠過來,光滑的臉輕輕摩|挲著他的脖子。

……

次日,一行人並未立刻回九江城。張寧昨夜得知湖口縣的官軍要出城決戰,遂准備多留一天。他甚至不顧鄱陽湖面被官軍控制的風險,再度率衛隊來到了湖岸的一座山上觀望。

不過一直到中午什么也沒看見,隱約之中聽到了對岸傳來隆隆的炮響,僅此而已。

張寧屏退左右,獨留於謙一起在山崖邊觀景,過得一會兒他便用很誠意的口氣說道:「若你我現在還是故交好友,廷益會有什么逆耳忠言勸故人?什么都可以說的,哪怕是當面罵我。」

於謙抬頭打量了張寧一番,又轉頭看著湖面,好像不理會似的。但張寧頓時覺得他會說心里話了,不然於謙此時想都不用想就有一大堆恭敬但無用的套話敷衍出來。

如此窘況,張寧確是很想聽聽於謙的真實看法。畢竟在張寧的心里,這位能留名千古的名臣應該是相當有本事的,他比此時的世人更加看重於謙。

「王爺請看湖邊的浪頭。」於謙終於開口道,「風往湖邊一刮,又有後面的水擠著前面的浪子,順勢就涌過來了……時至今日,臣非有言不進,或是瞻前顧後,實在是無計可施,不然早就進言了,何必等到今天?」

張寧點頭稱是,態度極其寬厚。

於謙又道:「不過王爺問臣有甚看法,倒是有一些。朝廷官軍布兵數十萬圍剿,進逼九江的各路水陸兵力亦不下十萬;光憑咱們在江西的人馬絕非敵手。昨日不到半天,九江軍就損失了一萬多人,由此看來真正能寄希望的只有永定營一萬多兵力,只有官軍幾路進兵的十分之一,如何取勝?臣曾思量直言,放棄九江;但此地事關全局,細想之下還有一點指望,那便是武昌新軍。」

張寧沉思,武昌新軍人數是不少,造入名冊的數目就不下六萬,只可惜成軍時間太短,訓練不足且毫無實戰經驗,要靠他們對抗精銳官軍,恐怕也是十分困難的。

於謙道:「若只靠永定營,在九江與官軍打、或是撤退等官軍進逼湖廣再戰,實力高低並無變化,結果也不會有什么區別。若是醴州、岳州的兵也回調收縮,那咱們面對就不是十萬官軍,而是四十萬,有弊無利。因此臣以為,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武昌新練的兵馬;這也是王爺很早就為今日的決戰開始籌備的。

有兩個辦法,一是憑借九江城的大城工事,囤積糧草固守待援,讓大戰在江西解決;這條路的壞處很明顯,一旦等官軍合圍之勢形成,咱們在九江便無路可走,被圍死了,是個笨法子。二是放棄九江和江西,徐徐向湖廣退兵,拖延時間等新軍准備妥當合軍增強兵力再戰……

不過後者也非萬無一失,放棄九江後,往湖廣方向再無堅城高牆可以憑據,恐怕只能在官軍的追擊下一退再退,很快就要被逼到武昌,照樣無路可走。況且咱們雖是主動讓出江西撤退,卻形同戰敗,這會造成不利的大勢。」於謙再次看著湖面,「就好像那浪頭一樣,風刮水擠,控制不住勢。特別是武昌新軍,大量士卒軍心還不穩固,人多勢眾打順風仗易,見勢不妙苦戰則難。何去何從,只有王爺才能下決定。」

張寧聽罷覺得言之有理,遂向於謙拱手一拜。於謙急忙彎腰道:「臣不敢當,不敢當。」過了片刻,他又說道:「臣自當會與王爺同進退。」

這句話張寧信,如果戰敗了於謙被朝廷捉住,他的下場恐怕也比自己好不了多少。</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