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平安艦(2 / 2)

平安傳 西風緊 1566 字 2020-06-25

再根據動量守恆定理,通過稱出火炮的重量和炮彈的重量,計算炮身後座初速。接著通過沖量的公式,很容易就能列出緩沖鉸鏈軌道長度和沖力之間的數據表。

整個實驗計算是非常簡單的,中學生都算得出來。但是張寧也遇到了一點麻煩,帶入重力加速度的數據單位是米每秒平方,但是此時用的長度尺寸單位和時間計量都完全不同。兵器局的刻度單位做到了標准化,以丈尺寸毫微為單位,雖然可以推算大概一丈約三米,卻難以避免誤差很大……米是現代世界通用計量,和明朝本土尺寸一點關系都沒有。而且計算時間的單位秒同樣起源於西方鍾表機械,單位上和明朝用的完全是雞同鴨講。

於是張寧只好在城樓上用鐵球和沙漏等工具重新測量重力加速度,以當下的單位為計量。

一個簡單的計算,張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諸多周折後終於制定出了數據表。從這件事上,他再次認識到,在沒有基礎的環境下要完成一項簡單的科技實驗也是多么不容易的探索。

……

不過兵器局檔案室因此又多了一份寶貴的資料,那就是重力加速度的數據。完全采用兵器局長度單位和「彈指」時間單位的新數據。

同時張寧的計算過程也被兵器局的書吏和工匠頭目視作珍寶存放。他們已經開始研究張寧留下的各種公式,符號和阿拉伯數字有漢字注釋,有的人已經弄懂了皮毛,只是覺得深究會很「深奧」……兵器局的銃規公式,他們已經可以自行帶入公式計算制定,這也是成果。

為什么書吏工匠們會對張寧搗鼓的玄妙東西投入極大熱情?就像一個學派、一個工匠師傅的弟子,徒弟們會認為從師父那里學到的東西是一種衣缽繼承……顯然繼承湘王的衣缽,以其弟子自稱是有莫大好處的。這種影響力來源於權勢地位,而非學術本身。

九江之役後,坊間流傳著一種言論,有人認為湘王在深山里遇到過半仙高人,學到了一些不是人間的神秘學問;而他常常書寫的鬼畫符一樣的符號也巧妙地讓這種流言多了幾分可信度。就連很多讀過聖賢書的官吏也認為湘王確實師承過高人隱士。人們總是想要把王侯神化,給其加入一些神秘的光環,就好像漢高祖劉邦出身的時候電閃雷鳴之類的傳說。

湘王無所不能。造船的工匠和官員在一起討論新艦的構造,他總是能恰到好處地提出一些觀點,而經過人們的琢磨,這些點子總是高明而合乎情理的……比如舷炮放在甲板下面,徐子新的幕僚很快寫了洋洋灑灑萬言來論述這個設計的利弊。

但是這樣的討論無法持續太久了,因為江西那邊的事已經刻不容緩,徐子新需要馬上就任九江,帶著他的一幫幕僚和工匠頭目過去,才能讓一系列准備工作不至於出現問題。

江西那邊籌備水師船只的准備於謙已經發了公事咨文。要開挖運河,直接連通八里湖和長江;在八里湖岸建船塢,修建好之後引湖水灌船塢工事。一系列工程是否有問題,需要徐子新的團隊親臨現場進行考察評估,這幫人有文官、書吏、有經驗的匠人頭目,直接從岳州拉攏組建的完整人才系統。

朱雀軍水師主力艦的設計還沒有完成,徐子新呈報到江西定論後再上奏兵部。臨行前,張寧又叮囑徐子新和於謙搞好關系,因為造船所需錢物主要依靠江西資源,必須要於謙妥善籌備。

一天徐子新忽然請張寧為水師主力新艦命名,臨時才提出,張寧便隨口提到:「戰船又寬又穩,就叫平安艦吧。」

周圍的眾人頓時附和了一番,大伙兒很容易想到,湘王以前的表字就是平安,以此命名,當然要滿心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