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運氣好(2 / 2)

其實中東這種地形,要擴張真的很容易,沙漠里最關鍵的據點就是綠洲,科威特城其實也是個綠洲,只不過科威特位於波斯灣沿岸,所以才會形成港口。

目前這個時間節點的科威特城,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雇佣兵的軍營,鑽井隊的後勤營地,建築工人的臨時營房,以及港口周圍占地面積巨大的倉庫,已經占據了多半個科威特城,整個科威特城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土著居民,他們不是被送往尼泊爾,就是被保護傘公司雇佣,之前的那位酋長,更是在前往英國定居的途中遭遇了海難,結果一家人都屍骨無存。

現在的科威特城也不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伊麗莎白港,雖然這個名字有點俗,而且奧斯曼帝國估計也不承認,但是在尼亞薩蘭的官方文件中,伊麗莎白已經取代了科威特城,成為這個嶄新城市的新名字。

依照慣例,伊麗莎白港還是被分為港務區和生活區兩部分,港務區包括軍營、倉庫、以及辦公區,生活區還是尼亞薩蘭傳統的那種兩層木樓,現在的科威特城,已經有大約五千人生活在這里,比之前的規模大得多。

這其中,有將近四千人都是保護傘公司的雇佣兵。

這里要強調的是,剛剛被發現的油田距離伊麗莎白港的位置有點遠,所以保護傘公司第一時間派人占領了新油田周圍的幾個綠洲,宣布這一地區完全屬保護傘公司所有。

這看上去有點扯,但是並沒有人對保護傘公司的行為提出什么抗議,甚至原本生活在綠洲內的土著部落,也隨著保護傘公司的勢力擴張,逐漸在想更遠處搬遷。

這給了戴維更大的信心,到三月底,保護傘公司在伊麗莎白港的勢力范圍擴大到十五萬平方公里,比之前的科威特領土幾乎翻了十倍。

保護傘公司的這一行為,終於受到奧斯曼帝國和凱加王國的注意。

可是讓人無語的是,奧斯曼帝國和凱加王國雖然注意到保護傘公司的行為,但是卻沒有能力對保護傘公司進行限制。

愷加王朝其實就是伊朗,兩年前,英國和俄羅斯兩國通過談判劃分了在愷加王國的勢力范圍,愷加王國的北部屬於俄羅斯帝國,南部屬於英國,中部為緩沖區。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逼迫凱加王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到1909年,凱加王國雖然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

這種情況下,愷加王國雖然注意到保護傘公司的勢力范圍在擴張,但是因為伊麗莎白港周圍都是沙漠,所以愷加王國也真的沒有多在意。

至於奧斯曼帝國,他們只是發表了一則不疼不癢的聲明,強調伊麗莎白港依然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說起來讓人無語,就連奧斯曼帝國現在的官方文件,也開始使用伊麗莎白港這個名字。

羅克對這個情況當然就是喜聞樂見,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聲明,羅克也沒有多在意,干脆授意克里斯蒂安去奧斯曼帝國活動下,如果英鎊搞不定,那就再加上蘭特,反正奧斯曼帝國也存在不了多長時間,另一個時空在1922年,奧斯曼帝國最終滅亡。

來自科威特的石油,給尼亞薩蘭的經濟帶來了嶄新的活力,之前南部非洲的石油價格一度飆升到一英鎊一桶,和歐洲價格相比幾乎高出一倍。

相對來說,科威特的石油價格就非常低廉,每一桶的成本僅僅只有一個先令,還大多都是運輸費用,不過短時間內南部非洲的石油價格也不會快速下降,畢竟科威特的石油要達到一定規模,也需要一個過程。

其實現在科威特的石油產量已經不小了,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紀的標准計算,第一口油井的日產量達到2.5萬噸,如果按照這個數值計算,即便是這一口油井,每天開采出來的石油,也足夠滿足整個南部非洲的需求。

所以羅克根本沒有擴大產量的打算,反正羅克也不靠這個賺錢,伊麗莎白港石油的日產量,完全就取決於南部非洲對石油的需求量,用多少采多少,多一點也不浪費。

這種行為,當然又招致魯道夫·狄賽爾的反對。

魯道夫·狄賽爾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汽油的價格下降,那么會更有利於尼亞薩蘭汽車廠的發展,汽車的增多,反過來又會增加對石油的需求,所以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羅克也確實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羅克不准備擴大伊麗莎白港的石油產量,這會導致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在奧斯曼帝國滅亡之前,羅克都不會主動暴露伊麗莎白港的石油儲量。

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