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不聽不聽(1 / 2)

進入二月份,剛果自由邦的局勢迅速崩潰,隨著大企業的相繼撤離,中東部大片地區淪陷,比利時政府面對混亂缺乏有效應對手段,連利奧波德維爾和博馬之間的聯系都被切斷。

利奧波德維爾以利奧波德二世的名字命名,是剛果自由邦最大的城市,不過卻不是剛果自由邦的政治中心,博馬才是剛果自由邦名義上的首都。

之前利奧波德維爾和博馬之間因為河道受瀑布群隔斷,兩個城市依靠鐵路連接,叛亂爆發後,叛軍將利奧波德維爾和博馬之間的鐵路炸毀,整個剛果自由邦,就只剩下出海口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處於比利時政府的控制中。

剛果自由邦的地形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漏斗,斗身是位於內陸的熱帶雨林地區,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出海口極為狹窄,只有不到三十公里。

雖然剛果自由邦絕大部分領地都被叛軍控制,但是比利時政府並沒有放棄對剛果自由邦的野心,叛亂發生後大企業的紛紛撤出,給了比利時政府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比利時政府此時能拿出強有力的方式,那么比利時政府就可以趁機收回各大企業在剛果自由邦的權力,完成對剛果自由邦的實際控制。

問題就在於,面對叛軍,比利時政府連平叛的部隊都無力組建,雖然比利時政府堅持對剛果自由邦的所有權,拒絕周邊國家地區的任何「幫助」,但是剛果自由邦的實際情況卻在不斷惡化,到二月底,剛果自由邦境內僅剩少數白人控制區還在堅持,連利奧波德維爾都被叛軍圍困。

現在的叛軍,也和以前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不同。

自從葡屬東非的非洲人成功將葡萄牙人趕走之後,圍困成為非洲人對付殖民者最有效的手段。

和比利時葡萄牙這些國家相比,非洲地區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力資源,以及復雜的地理環境,以往非洲人和白人作戰時,因為對白人武器的不了解,經常主動向殖民軍隊發動進攻,結果就在殖民軍隊憑借優勢武器構築的堅固工事面前碰的頭破血流。

現在非洲人學聰明了,他們不再主動進攻,充分發揮人數優勢,利用復雜的地理環境采取圍而不打這種方式,逐漸消耗殖民部隊的物資儲備,倒閉殖民部隊主動進攻,這一正一反瞬間破局,以往的劣勢反而轉化成優勢,結果就是殖民部隊處處被動,潰不成軍。

剛果自由邦境內爆發叛亂後,運氣好的白人紛紛逃亡,運氣不好的白人就消失的無聲無息,羅克原本是從二月初開始,准備逐步將尼亞薩蘭境內的難民分批送回歐洲,但是卻遭到大部分難民的拒絕,很多難民希望能留在尼亞薩蘭生活,根本就不想離開。

「非洲的大部分白人都是在歐洲活不下去所以才選擇移民,就連我們這些官員都是因為在本土不受重視升遷無望,所以才選擇到非洲另謀出路,那些剛果自由邦的難民現在身無分文,所有的財產都在叛亂中損失一空,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多半淪為社會底層,所以他們不想離開很正常。」亨利了解非洲白人的心態,當初亨利也是因為沒有繼承爵位的權利,在家族中不受重視,所以才跑到非洲參軍。

「就算是留在尼亞薩蘭,他們也將處於社會底層,而且尼亞薩蘭沒有非洲人供他們奴役,他們恐怕不習慣尼亞薩蘭農場的經營方式。」羅克不看好這些難民,如果是跟叛軍浴血奮戰過,最終不敵被迫前往尼亞薩蘭,那羅克多少還會給他們一些尊重,現在就算了吧,那些不戰而逃的懦夫,根本不值得憐憫。

這一點確實是對比鮮明,在尼亞薩蘭,即便是女人,每年也要抽出時間接受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就是為了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有殊死求生的能力。

尼亞薩蘭的這些難民,在剛果自由邦都是種植園主,打獵是剛果自由邦白人最熱衷的運動,他們閑暇時甚至以射擊剛果自由邦的非洲人取樂,按說他們都擁有不錯的軍事能力,但是在面對叛軍的時候,這些人還是選擇主動逃走,而不是殊死一搏,這實在是很讓人遺憾。

「回到歐洲同樣沒有,而且回到歐洲連農場都沒有,只能進工廠受人奴役,留在尼亞薩蘭至少有農場,只要不是懶得無葯可救,養家糊口還是沒問題的。」亨利這個問題上也是沒辦法,奧蘭治已經有經營不善被迫賣掉農場的「窮白人」出現,白人在非洲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

大多數布爾人選擇賣掉農場之後前往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另起爐灶,不過依他們的性格,即便是再次移民,結果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現在因為各國的移民政策,這些流浪的窮白人還有空子可鑽,等到各國意識到這個問題,逐步取消移民政策,這些白人就將徹底淪為窮白人,誰都救不了他們。

其實這也很正常,歐洲現在就有很多窮白人,非洲的這些白人在來到非洲之前,絕大多數都是窮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