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 死性不改(2 / 2)

驕兵必敗這個道理現在誰都懂。

羅克不參與,手指輕輕敲敲桌面,安東和德里克·多德馬上就偃旗息鼓。

「安東,如果是你率領奧斯曼帝國軍隊,你要怎么戰勝巴爾干同盟?」羅克給安東出難題,這才是討論的意義,而不是毫無價值的口水戰。

「要是換成我,我才不跟巴爾干同盟硬拼,巴爾干同盟之所以能成立,主要憑借的血氣之勇,巴爾干同盟內部的矛盾很多,基本上也是無法調和,只要戰局陷入僵持狀態,巴爾干同盟的內部矛盾就會爆發,到時候再尋找機會各個擊破。」安東也確實是很有想法,巴爾干戰爭爆發後,國防部和軍事學院經常性舉行軍旗推演,安東也多次參加,對這個命題不陌生。

「哼哼,想得美,你不主動進攻的話,巴爾干同盟更不會主動進攻,平定叛亂最關鍵的就是時間,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敵人,穩定地區局勢,如果戰場進入相持狀態,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奧斯曼帝國會越來越不利,現在奧斯曼帝國的政變就是證明。」德里克·多德馬上就找出安東的漏洞,本質上說奧斯曼帝國和巴爾干同盟就是菜雞互啄,不過這才是戰爭的常態,戰爭從來不會在准備好的時候爆發,總是會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讓人措手不及,這才是對國家軍隊體系的最大考驗。

「沒關系,我會逼著巴爾干同盟進攻,比如攻其必救,圍點打援,動動腦子總是會有辦法的。」安東不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推演,軍隊中這種形式的推演更多,安東以前擔任羅德西亞北部師師長時,甚至每個月都會舉行這樣的推演,當時的假想敵就是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

當然了,因為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的德軍實力太弱,所以羅德西亞北部師在進行推演的時候,會適當對羅德西亞北部師進行一些限制,比如說一個團對抗兩個師之類,又比如後勤保障嚴重不足,再或者是深入敵後陷入重重包圍,總之是怎么難怎么來,不能讓羅德西亞北部師這邊贏得太輕松,要不然除了養出一群驕兵悍將,這樣的推演也沒什么意義。

「讓羅德西亞北部師准備一下,我們要進行一次這方面的演習。」羅克不怕演習花錢,南部非洲沒有發動對外戰爭的權力,只能用軍演這種方式檢驗部隊的戰斗力。

不能發動對外戰爭,並不代表軍隊就沒有接受戰爭洗禮的機會,之前坦葛尼喀和東印度的叛亂,保護傘公司的雇佣兵里都有南部非洲軍官的身影,現在半島的雇佣兵中有更多南部非洲的退役軍人,這些軍人其實都是職業軍人,退役之後其實也是預備役,還可以隨時回到現役的。

「騎兵第一師要不要也參加?」德里克·多德想檢驗更多部隊,其實更應該檢驗的是那幾個剛剛成立沒多久的非洲師,那些軍隊才是真的需要作戰經驗。

羅克成立非洲師就是為了派往歐洲參戰,這一點整個國防部都知道,所以騎兵第一師和羅德西亞北部師就算是再出色,也沒有出現在歐洲的機會,除非南部非洲本土面臨戰爭,騎兵第一師和羅德西亞北部師才會參戰。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那幾個非洲師注定只是炮灰,但是為了發揮更大的作用,炮灰也要擁有更強的戰斗力才行,除了薪水之外,國防部給非洲師士兵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平時的衣食住行都是按照義務兵的標准配備,和騎兵第一師、羅德西亞北部師雖然有差距,但是和現在的歐洲軍隊相比也基本上在一個檔次。

至少比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強。

「可以,要有對抗才有進步。」羅克不心疼,但是德里克·多德心疼。

「我覺得我們應該調整演習強度,現在的演習強度太高,每一次演習還有傷亡指標,這些損耗都是沒必要的。」德里克·多德認為羅克對於騎兵第一師和羅德西亞北部師的要求太嚴格。

這一時期的歐洲軍隊,幾乎就沒有軍事演習這一說。

一方面是因為戰爭太多,隔不久就要打一次,躲還躲不及呢,沒那個國家沒事干就把軍隊拉出來溜溜。

另一個方面是軍隊都不夠職業,訓練的時候都會經常發生意外,更不用說軍事演習這種對抗性的模式。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演習肯定是要成本的,就算只是演習,士兵總是要開幾槍,炮手也要打幾炮,汽車裝甲車什么的也要投入使用,這些統統都要錢。

而民主國家的軍隊,如果要出動是要國會批准的,要不然就只能在軍營里走走隊列,練練隊形什么的,連實彈射擊都少得很。

子彈也是要錢的啊。

也就南部非洲這種情況,國防部可以隨意決定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舉行軍演,只要羅克把訓練計劃報上去,阿德肯定回批准,不設任何障礙。

當然了,軍事演習需要的經費肯定是國防部自籌,聯邦政府每年給國防部的經費就是那么多,國防部就算一天花完也不會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