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9 戰爭動員(2 / 2)

這里要說明的是「戰爭動員」這個概念,對於不同國家來說,戰爭動員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比如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沙皇下達動員令之後,俄羅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

而對於德國這樣蓄謀已久,國內基礎設施比較先進,後備兵役制比較完善的國家來說,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可能只需要一個星期,所以1913年的當下,戰爭動員是個很恐怖的信號,一旦某個國家發布動員令,那么有利益相關的國家就必須有所反應。

「帝國的尊嚴不容侵犯,奧匈帝國如果不做出適當的反應,那奧匈帝國的形象將會一落千丈。」亨利想破腦袋也想不通奧匈帝國為什么到現在連個象征性的通牒都沒有,除了防備俄羅斯的軍隊之外,奧匈帝國現在有36萬軍隊可供攻擊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則在前兩次巴爾干戰爭中損失慘重,正處於恢復實力的關鍵階段,現在只有兩萬常備兵力。

「奧匈帝國本來就沒有國家形象可言,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糟透了。」小斯不喜歡奧匈帝國,這個國家太奇葩,全世界唯一的兩元制國家,費迪南大公還想把國家搞成三元制,大概是他覺得三角形比較穩定。

都不用說三元制,兩元制下的奧匈帝國已經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就像是兩個離過婚的人帶著各自的孩子組合到一起湊活過日子,本來應該齊心合力,重建一個美好大家庭,偏偏雙方都是貌合神離,私心太重。

雖然很多人正在極力避免戰爭的爆發,但是戰爭依然不可避免,二十三號,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終於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在48小時內接受奧匈帝國提出的十點要求,其中的一條是奧匈帝國要求直接介入貝爾格萊德對費迪南大公夫婦遇刺事件的調查。

塞爾維亞王國同意了大部分條件,但是沒有同意奧匈帝國介入調查的要求,這個要求違反了塞爾維亞王國的自主權,不過塞爾維亞王國願意和奧匈帝國分享對費迪南大公夫婦遇刺調查的進展。

這樣的結果明顯無法讓奧匈帝國滿意,從六月二十八號到七月二十三號,奧匈帝國已經做好了發動戰爭的准備,最後通牒的目的本來就是制造進一步發動戰爭的借口,所以在最後通牒的時間一到,奧匈帝國駐塞爾維亞王國的大使吉賽男爵馬上宣布和塞爾維亞王國斷絕關系,他的行李早就已經打包,半個小時之後,吉賽男爵就登上火車,又過了十分鍾,吉賽男爵已經回到奧匈帝國境內。

從這個時間上就能看出奧匈帝國和塞爾威亞王國有多近。

在答復最後通牒之前,塞爾維亞王國也已經做好了戰爭准備,在答復最後通牒的幾個小時之前,塞爾維亞王國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總動員狀態,並且將首都從貝爾格萊德遷往遠離奧匈帝國的邊境。

也是在二十五號這一天,俄羅斯宣布國家進入一個奇怪的「戰爭准備期」,在尼古拉二世心中,這個所謂的「戰爭准備期」大概是一個介乎於和平和戰爭之間的一個階段,不過沙皇被他手下的將軍們蒙蔽了,在德皇威廉二世看來,這就是戰爭總動員。

這個時候德國除了威廉二世之外還有冷靜的人,所以德國並沒有第一時間下達動員令。

二十八號,奧匈帝國宣布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

三十號,俄羅斯和奧匈帝國同時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總動員狀態。

三十一號,德國向俄羅斯和法國發出了著名的「雙重最後通牒」。

法國並沒有理會德國的威脅,早就想洗刷普法戰爭屈辱的法國人迫不及待的在八月一號下達動員令。

隨後,德國進行戰爭動員,宣布和俄羅斯進入戰爭狀態。

在費迪南大公夫婦遇刺的一個月後,世界大戰終於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