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 愛來不來(1 / 2)

這個時代的德軍防線,和兩年後那種動不動就是三四條組成的縱深防線不一樣,還沒有完善到那種程度。

世界大戰兩年後的防線,第一條是前衛部隊組成的警戒線,防御比較薄弱,主要是起到示警作用,第二道才是主力部隊所在的真正防線,之後還有預備隊組成的第三道防線和支援部隊組成的第四道防線。

這個時代的防線,除了南部非洲遠征軍的防線之外,英法聯軍和德軍都是只有一道,因為所有的防御都是在為進攻做准備,所以英法聯軍和德軍還不習慣進行土木作業。

在面對101師和102師的進攻時,一道防線根本什么作用都起不到。

和英法聯軍以及德軍的炮兵部隊一樣,南部非洲的大口徑火炮射程超過十公里,所以炮兵第一師的火炮陣地是在前線的六千米之外,都特么已經退到伊普爾後面了,這樣才能對德軍陣地實施有效打擊,而且還不用擔心德軍的火力反制。

偵查方式也不一樣,傳統炮兵需要使用氣球或者飛機校正彈著點,保證炮兵部隊的攻擊效率。

這兩種方式都有問題,使用氣球觀察范圍比較小,而且容易遭到敵人攻擊,效率不高。

不過校正氣球上有電話可以和地面聯絡,比較方便快捷。

使用飛機校正彈著點的話,雖然飛得高速度快觀察的更清楚,但是飛機上沒電話,飛行員只能把信息寫在紙條上裝在鮮艷顏色的筒子里扔下去,才能和地面部隊取得聯系,效果其實也不好。

炮兵第一師不采用傳統方式校正彈著點,大口徑火炮被當做戰略炮兵使用,對德軍的陣地實施遠程打擊,精確射擊是由配屬前線部隊的迫擊炮負責,為了提高作戰效率,佛倫齊派了一個師配合101師和102師作戰。

結果預備隊並沒有發揮作用,甚至102師都沒有離開出發陣地,101師給佛倫齊和霞飛完美的表演了一次散兵線狀態下的步炮協同。

這個就太先進了,這個時代的野戰部隊,還沒有步炮協同這回事兒呢,打仗的時候是炮兵部隊離得遠遠地開始咣咣咣,步兵部隊排成整齊的隊形在打扮的花枝招展的軍官的率領下,就跟參加宴會一樣向敵人的陣地發起進攻。

用句很有未來感的話來說,這個時代的部隊進攻是很有儀式感的。

到了南部非洲遠征軍這兒,所有的儀式感都被拋之腦後。

為了盡可能縮短沖鋒部隊暴露在敵人密集火力面前的危險時間,101師在進攻發起的前一天夜里就開始坑道作業,一直把坑道挖到德軍陣地前不到500米。

這是為了防止炮兵部隊的誤傷,所以才把坑道挖到德軍陣地的五百米以前,要不然101師真的會學習日俄戰爭時期的日本人,把坑道直接挖到德軍陣地50米以內。

其實500米也已經很近了。

所以在遠程炮兵對德軍陣地發起攻擊的時候,101師派出的進攻部隊已經安全的潛伏在距離德軍陣地只有五百米的出發陣地內,配屬到連一級的各種60、80毫米口徑迫擊炮,也開始對德軍的防御陣地開始攻擊。

機槍陣地是重點攻擊目標。

遠程大口徑火炮配合移動方便射速快的迫擊炮,不厭其煩的把德軍陣地用密集的火力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羅克的要求是把視線范圍內所有的人工建築全部摧毀,不管是民居,還是德軍修建的陣地,統統全部摧毀,炮彈問題不用擔心,尼亞薩蘭軍工集團在鯨灣成立了十一個炮彈工廠,專門生產各種炮彈供應法國戰場。

有意思的是,炮彈工廠里的工人都是西南非洲的德國人,他們也知道工廠里生產的炮彈是用來和德軍作戰的,但是他們無可奈何,連搞破壞都做不到。

這一時期的炮彈還是比較復雜的,比如戰場上最常用的榴霰彈,構造和高爆彈完全不同,炮彈在目標上方幾十米位置爆炸,依靠彈頭內的鋼珠制造殺傷力,一枚炮彈攜帶數千個鋼珠,覆蓋范圍可以達到直徑200米以內的區域,所有的炮彈在出廠和運輸的時候都是沒有引信的,要到配發前線部隊使用的時候才會安裝引信。

尼亞薩蘭軍工集團的管理很嚴格,德國人所在的工廠只生產各個部位的零部件,總裝是由南部非洲人所在的工廠完成,如果工人磨洋工的話,非洲監工手里的鞭子和木棍可不會客氣。

德國統治西南非洲時期,對境內非洲人的統治方式非常殘酷,動不動就是各種屠殺,現在西南非洲的德國人很倒霉,以前德國統治西南非洲時期,西南非洲境內的非洲人有多慘,現在西南非洲的德國人就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