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9 德國人的奇跡(2 / 2)

戴高樂找羅克要黃金,其中一部分目的就在於國際貨幣基金。

讓戴高樂遺憾的是,羅克一直沒有松口,至少在短時間內,戴高樂是無法將黃金帶回法國了。

「情況很糟糕,入冬以來,北部普降大雪,南部受戰爭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區也受災嚴重,共產國際從俄羅斯弄來了大量支援,分配給災區災民,趁機收買人心,我們的總理先生聯合一部分激進團體,重建左翼聯盟——皮杜爾先生人在華盛頓,正在試圖爭取美國人的支持——」曾擔任法國駐國際聯盟代表團顧問,現任民族委員會司法和公共教育專員的勒內·卡森,是戴高樂的堅定支持者。

「南部非洲和英國人、美國人正在約翰內斯堡召開會議,為什么我們沒有受到邀請?」戴高樂的私人助理蘭迪·菲爾頓很不滿,這明顯是對法國的羞辱。

戴高樂緩緩搖頭,表情略冷漠。

法國現在的情況是自身難保,所以也沒什么好不滿的,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有值得尊重的實力。

就剛剛勒內·卡森說得那些事,別說南部非洲人,戴高樂自己都深惡痛絕。

法國人正在寒冷的冬夜掙扎,法國的政客們卻忙著爭權奪利,戴高樂自己其實也沒資格指責別人,他不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才從法國跑到南部非洲嘛。

「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加大對北非的稅收力度,以滿足本土的物資需求。」勒克萊爾扒東牆補西牆,為了保證本土的穩定,哪怕犧牲北非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殖民國家的傳統。

雖然法國名義上將北非視為法國領土,實際上海外殖民地和核心領土還是有區別的,以前每一次當法國本土遭遇重大危機的時候,法國海外殖民地就會成為犧牲的對象。

加大稅收力度其實就是加大搜刮力度,征集北非所有物資以滿足本土需求。….這樣一來法國本土的危機固然會有所緩和,北非的反抗力度卻會增大,搞不好殖民統治都會徹底坍塌。

「我們絕對不能這樣做,否則我們就將失去北非的支持。」勒內·卡森被嚇一跳,北非可是自由法國的大本營。

戴高樂的大部分支持都來自北非。

如果戴高樂真的這樣做,那么戴高樂的支持力度瞬間會消失一大半。

關鍵是即便犧牲北非,力保本土,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法國本土的支持。

其他人先不說,共產國際為了給菲利克斯·古安刷聲望,可是不惜代價從俄羅斯運來大量物資。

這也很神奇。

俄羅斯的確是個讓人很難琢磨的國家,現在俄羅斯還在接受來自美國的支援呢,卻還有能力對法國進行輸出,大胡子真是狠人。

「可如果不這樣,我們還能怎么辦呢?」勒克萊爾打仗是好手,搞政治真的不行。

戴高樂想了整整一夜,天亮之後還是去找羅克。

羅克也無奈。

戴高樂想要的支持,羅克給不了。

可是拋棄盟友這種事,羅克又做不出來。

至少做的不夠徹底。

黃金雖然不能給,其他生活物資還是有的,而且還很多。

「第一批商船已經從鯨灣出發,一個星期後抵達馬賽——」羅克慷慨,當然這也不是免費的。

戰爭背景下,不囤貨居奇就不錯了,羅克沒有趁機漲價,就已經是很給戴高樂面子了。

「謝謝,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的感,南部非洲給了法蘭西太多幫助,法蘭西永遠是南部非洲最堅定地朋友。」戴高樂還是很感激的,這只是第一批,接下來每個星期都會有一隊商船開往法國。

「謝謝,我也希望你能理解,我能做的其實也不多——」羅克說不出抱歉之類的話,法國其實也給了南部非洲很多幫助的。

只能說是各取所需,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煩惱,感情都被利益綁架了。

戴高樂離開羅克辦公室的時候,在門口和南部非洲防長馬丁巧遇。

馬丁是來向羅克匯報戰爭進展的。

並不是好消息。

東線盟軍對布達佩斯的進攻已經進入第三個月,在第一階段的倉促行動後,俄羅斯人痛定思痛,進行了更充分的准備,調集第二、第三方面軍,總兵力超過150萬人,配合南部非洲軍隊,對布達佩斯發起強攻。

效果並不如人意。

面對俄羅斯軍隊,德軍的抵抗意志異常頑強,很多德軍部隊戰斗到最後一刻,寧死不退,天氣也終於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困擾,在布達佩斯的冰天雪地里,俄羅斯機械化部隊損失慘重,庫爾斯克會戰中得到的經驗,在布達佩斯完全沒有發揮作用。

關鍵是環境不一樣。

庫爾斯克是平原地區,一馬平川,非常有利於機械化部隊作戰。

布達佩斯則是環境復雜,河道成為德軍天然的反坦克戰壕,第二階段行動開始後,俄羅斯軍隊損失的坦克已經超過1500輛,這個損失讓羅克都瞠目結舌。

現在已經是1944年,不是1940年。

俄羅斯軍隊里的坦克也不再是老舊的輕型坦克,而是最先進的重型坦克。

德國人打到現在已經油盡燈枯,情報表明德軍一線部隊的武器彈葯已經開始短缺。

就這,德軍還能打掉1500輛俄羅斯坦克——

這個戰報應該沒有水分。

.

鯰魚頭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