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 美國人總算來了(1 / 2)

和信心滿滿的尼維勒不同,魯登道夫命令德軍躲在堅固安全的興登堡防線內,正等著英法聯軍主動進攻。

羅克不想看到索姆河的悲劇在蘭斯重演,但是迫於巴黎和倫敦壓力,英國遠征軍被迫向德軍發起進攻。

溫斯頓忽略了一個問題,俄羅斯帝國確實是需要信心,但是如果迎接英法聯軍的是一場慘敗呢?

那恐怕引發的後果會更嚴重,說不定會讓俄羅斯帝國直接退出戰爭。

到那時候,東線釋放出來的上百萬德奧聯軍將涌入西線,那個畫面太美,羅克不敢想象。

羅克和尼維勒商定的攻擊時間是3月25號,之所以要拖到這個時間,是為了等待前線的積雪融化,道路變得干燥,更便於英法聯軍的坦克部隊進攻。

雖然俄羅斯帝國有隱患,但與此同時好消息也不少,英國遠征軍在持續增兵,到三月中旬,英國遠征軍在西線已經有180萬人,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尼維勒等不及法國自己生產的坦克和飛機,法國政府不得不從南部非洲訂購,尼亞薩蘭的兵工廠24小時運轉,全力滿足歐洲戰場的需要。

三月十五日,第一批美軍部隊在加萊登陸,他們沒有空著手,裝備了大量機槍和火炮,第一批抵達加萊的美軍一共三萬人,人數雖然有點少,但是會快速增加。

在美國東海岸的12個新兵訓練營里,有超過一百萬美軍正在接受訓練,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半年內陸續抵達法國參戰。

和另一個時空隔岸觀火大發戰爭財的美國不同,這個時空的美國真正做到了「孤立主義」,沒能從協約國得到軍備訂單,眼看再繼續下去,美國將一無所獲,所以美國才匆忙參戰。

恐怕美國人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他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美國不缺土地,不缺資金,也不缺少工業實力,美國想要的是市場,但是全球市場控制在英國和法國手里,美國人無法染指,美國還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是地處美洲,被排除在「世界中心」之外,所以這個時空的美國地位很尷尬。

率領這支美國部隊的指揮官是約翰·約瑟夫·潘興將軍,他還有一個綽號叫「恐怖的傑克」,之所以有這個綽號,是因為潘興對軍容風紀的要求非常嚴格,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潘興在抵達加萊的第一時間就來拜訪羅克,明確無誤的向羅克表示,希望美軍部隊和之前的南部非洲遠征軍一樣,在西線擁有獨立的指揮權。

這個要求羅克無法滿足,名義上在西線英國遠征軍也要以法軍部隊為主,雖然英國遠征軍的戰績更出色,但是法軍部隊的人數更多,西線又是法國的主場,確定戰場主導權的標准就是這么扯淡。

羅克和潘興一起去巴黎,到尼維勒那個豪華的不像話的城堡里去開會。

這一次潘興剛開口,就被尼維勒直接否決。

「只有三萬人的部隊,你想要什么樣的自主權?就算分給你一段防線,你這點部隊能頂住德軍的瘋狂進攻嗎?恐怕用不了三個小時,你的部隊就會崩潰。」尼維勒對羅克很客氣,那是羅克靠出色的戰績贏得的尊重,對潘興,尼維勒就又是盛氣凌人的法國人,美國這一時期就是「暴發戶」的代名詞,別指望尼維勒能給潘興多少尊重。

「我們在訓練營里還有一百萬部隊,下個月開始,每個月有12萬部隊抵達法國,所以我要求獨立的指揮權並不過分。」潘興據理力爭,世界大戰爆發後協約國將軍的表現證明,如果把美軍部隊交給法國的將軍們指揮,那么美軍部隊就會成為西線的炮灰。

在美國參戰之前,美國國內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部分美國人堅持認為,應該堅持美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孤立主義」和「自由貿易」,這樣才最有利於美國的利益。

認為美國應該參戰的人認為,世界大戰可能是全世界最後一次劃分勢力范圍的機會,如果美國錯過這個機會,就將被永遠封鎖在美洲,失去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最終還是堅持參戰的人占據了上風,不過美國並沒有做好准備,美國本土的訓練營還是按照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方式在訓練部隊,根本不知道西線的戰斗已經達到多么殘酷的程度,更對步炮協同、步坦協同這些新戰術沒有任何了解,美軍部隊甚至還沒有接受過毒氣彈的洗禮。

「你的部隊還不能適應西線的環境,根本無法獨當一面,我建議你再等一段時間,如果到時候你還認為美軍可以獨立作戰,那么我就給你一個機會。」尼維勒也知道美軍的情況,在這一點上,尼維勒並不是故意給潘興制造困難,想想連意大利王國那種貨色參戰,都讓協約國歡欣鼓舞,所以美國參戰,英國法國都是很歡迎的。

別的不說,美國現在有一億人口,這是個無與倫比的優勢,英國都已經開始義務兵役制招募軍隊,美國動員後迅速招募了一百萬軍隊,全部都是志願參軍。

潘興同意了尼維勒的建議,回到加萊之後,向羅克提出,希望能觀摩英國遠征軍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