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9 一地雞毛(1 / 2)

麥克阿瑟還是比較理智的,他的計劃建立在俄羅斯人繼續越境報復的前提下,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俄羅斯人不再越境,麥克阿瑟就可以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

這個處理方式很美國,在面對體量相當的對手時,美國總是超乎尋常的冷靜和理智。

俄羅斯人也是粗中有細,沒有直接找美國人報復,而是拿半島人撒氣,四十多個換一個,既沒有讓麥克阿瑟失去理智,又維護了俄羅斯的尊嚴,這處理方式同樣很俄羅斯。

為了維護半島的和平,安琪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美軍和俄羅斯人之間離得太近了,只隔了一道由鐵絲網組成的封鎖線,這既不利於和平共處,也不利於緩解矛盾,還是讓他們離得遠點好。

「以現在的分界線為界,雙方各退五百米,不直接發生接觸,可以避免大部分矛盾。」安琪不希望矛盾升級,麥克阿瑟和華西列夫斯基有理智,

麥克阿瑟和華西列夫斯基身居高位,考慮問題比較全面,他們也不去一線,不用時刻面對對方的挑釁,感受和一線執勤的官兵不一樣。

一線都已經到了越境報復的程度,嚴重程度可想而知,用人人自危來形容也不為過。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各退一步,雙方都不出現在對方的視野內,扯著嗓門喊對面都聽不見,就算有挑釁效果也大打折扣。

「物理隔絕意義不大,我們需要的是彼此對對方的理解,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矛盾升級。」麥克阿瑟不同意安琪的提議,理由並不充分。

指望美國人和俄羅斯人互相理解對方,除非時光倒流,回到1867年。

那一年,俄羅斯將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

然後兩國關系就一路急轉直下。

既然不能相互理解,那就不可能和平共處。

麥克阿瑟不是傻瓜,他不同意物理隔絕,肯定有他的用意。

如果羅克在場,安琪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

和美國相比,南部非洲對待利益的態度還是比較友善的,至少有底線,不會為了利益不惜挑起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對美國還有幻想,第二次世界大戰讓英國徹底認清了美國的真面目,以喬治六世為首的英國統治階層,對美國徹底死心。

愛德禮雖然人在華盛頓,和喬治六世每天都會電報聯系,杜魯門提出的要求,愛德禮也第一時間向喬治六世匯報。

喬治六世並不擅長外交事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希望能從羅克這里得到有價值的建議。

「美國人想利用我們對抗俄羅斯,我們也可以利用美國人解決現在的困境,對俄羅斯的問題上,我們只需要一個態度而已。」溫斯頓現在總算得到教訓,不再選擇直接對抗。

跟美國人合作是沒有好下場的,看看德國和日本,就知道跟美國人合作的下場。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德國和日本的野心,也不至於膨脹的這么快。

羅克不急於表態,喬治六世的目的也很明確,如果不能從南部非洲這里得到想要的幫助,那么英國就會選擇和美國人合作。

美國想拿英國當槍使,總要給英國一些甜頭的。

至於英國會不會按照美國人設計的那樣沖鋒陷陣,那是另一個問題。

溫斯頓是想先把好處拿了再說,可美國人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美國人想挑起和俄羅斯的沖突,以解決美國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為此不惜綁架全世界,我們應該揭穿美國人的陰謀,讓所有人都看到美國人的真面目。」喬治六世態度更激烈,他是個愛憎分明的人,不善於掩飾自己的情緒。

「事到如今,還有誰不清楚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呢?」羅克不得不表態,英國在南部非洲的計劃中還是很重要的。

美國都知道利用俄羅斯的威脅綁架歐洲,增加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南部非洲自然也不會忽視。

現在的情況很復雜,歐洲國家直接面對俄羅斯的威脅,要么已經加入俄羅斯陣營,要么傾向共產國際的勢力在國內大選中占據優勢,自顧不暇。

英國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惟一立場堅定的,可英國的「立場堅定」也是有條件的,從愛德禮之前的冒險不難看出,英國和俄羅斯的矛盾並非不可調和,如果無法從南部非洲或者美國的到更多好處,那么英國遲早會因為內憂外患,選擇更和平的外交政策。

英國現在還沒有徹底躺平,所以矛盾才會愈發棘手。

如果英國真的按照愛德禮計劃的那樣徹底裁軍,由大陸均衡主義向福利國家轉型,那么南部非洲就將失去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杜魯門野心勃勃,俄羅斯是他連任總統唯一的機會,即便俄羅斯沒有威脅,杜魯門也會制造威脅。」羅克突然很好奇,如果羅斯福還活著,那么他會如何應對?

多半會選擇拉攏俄羅斯,而不是對抗。

炒作俄羅斯威脅,也得有民意基礎啊。

歐洲已經被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打垮,和平是主題,從傾向共產國際的勢力在歐洲大選中全面占優不難發現,歐洲人其實不太在乎到底姓社還是姓資,如果俄羅斯模式能給歐洲帶來和平,那么歐洲人會毫不猶豫擁抱俄羅斯。

這種情況下只能因勢利導,刻意渲染俄羅斯威脅,只會讓歐洲人愈發逆反。

「等著瞧吧,接下來美國肯定在某個地區挑起和俄羅斯的沖突,我們是否要重啟軍工生產?」小斯才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反正無論美國人如何挑撥,都跟南部非洲沒關系。

在南部非洲周邊,南部非洲聯邦政府有著絕對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