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之所在(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818 字 2020-06-26

下邊,左側是二房大太爺、二太爺的墓,這兄弟兩人當年出事時一個十六歲,一個十四歲,一個為上殤,一個為中殤。

右側則是三房老太爺與三房老太爺的墓,夫妻兩個也是各自墳頭。這倒是怪了,當年二房老太爺與二房老太太沒有合葬在一處還有情可緣,畢竟老太爺對邵氏在留手以及在聽聞邵氏有子後心生反復,已是傷了夫妻父子情分;這三太爺與三老太太沒有合葬,不知這其中有什么原委。

三太爺墳頭一次,還有一個小墳頭,里面埋的是三太爺的長女,八歲時病夭,算是下殤;聽說另外一個次女,年紀在二老爺與三老爺之間,不到八歲就夭了,連下殤也算不上,就沒有治墓。

再往下空著幾處,才又有一墳頭,不用說正是沈珞之墓。

沈珞雖是十八歲去世,不足十九歲,可因民間習俗男子已定親、女子已許嫁不為殤,因此,這墳頭規制與兩個伯祖父還不同。

站在二房墓地,沈瑞不由驚悚。

這子孫繁衍,多是一代比一代多,二房這里卻是正好相反。

要是沒有松江本家在,二房連嗣子都沒處尋去,可真是後繼無人。

沈琴、沈寶等人,看著這一個個墳頭,想起年前傳的沸沸揚揚的二房往事秘辛,心頭也變得沉重。

沈寶還罷,想到自家,若不是老爹能生,嫡子庶子一堆,八房嫡支的情況也比二房強不到哪里去。不管老爹能不能順利考中進士,只血脈繁衍這里,算是對不起列祖列宗了。

沈琴則是面上有些發燒,莫名生出幾分羞愧。

要是當年大太爺、二太爺沒有出意外,早已娶妻生子,兒孫滿堂,二房血脈怎么能這般單薄?

歸根結底,還是邵氏當年心腸太壞,害了大太爺、二太爺,又傷了三太爺的身子。

三太爺礙於曾經母子名分,除了揭露邵氏害人之事,並未另行報復,已是不容易。

可笑自己聽了這段過往,也還覺得往事已矣,需看顧眼前人,還覺得沈琰、沈兄弟一脈也是二房子孫,回歸沈家並無不可。他們想要求父祖骨灰入沈家祖墳,也不是什么過分之事,畢竟死者為大。

只看了眼前這二房墓地,那一個個殤者的大小墳頭,誰還能再說出死者為大的話?

要是有一日沈琰、沈兄弟的父祖真的要入沈家祖墳,那三太爺不得氣的從墳里爬出來?

氣氛變得有些沉重,不是正經祭日,沈瑞等人就在三太爺墓前簡單拜了拜,就下山了。

下山途中,還是沈琴忍不住開口道:「要是大太爺、二太爺在世,二房人丁定是不亞於宗房……」

宗房族長太爺兄弟四人,子侄十數人,到了沈珏這一輩堂兄弟、從堂兄弟加起來更是幾十個。

二房這里,要是邵氏當年沒有陰害兩個繼子,二房老太爺有前面的三個兒子,外加上沈琰、沈之祖,總共四小房,繁衍到今,自是不弱宗房,哪里會人丁凋零至此。

若是二房沒有人丁凋零,即便沈珞出意外,也不會發生從別的房頭過繼嗣子之事。

「害人害己,可謂如是」沈珏冷哼道。

盡管族中不少人同情沈琰、沈,覺得二房不應該與他們計較,應該讓他們歸宗,沈珏卻不這樣看。萬事皆有因果,就像孫氏積德行善,福報應到沈瑞身上一樣;沈琰、沈兄弟有族歸不得,如無根浮萍,也是祖上長輩行惡的果報。

難道邵氏害了兩條人命,就白害了?只臨死掉兩滴眼淚,就能將之前的罪惡都消了?

想到這里,想著沈瑞曾私下贊過沈琰,沈珏看著他道:「瑞哥,要是以後沈琰舉業後想要歸宗,你會不會幫他說話?」

沈瑞搖頭道:「我沒資格也沒立場幫他說話就是大伯父,有生之年,也不會點這個頭」

「娶妻娶賢,就是這個道理了一婦不賢,禍害了幾代人」沈珏憤憤道

沈琴、沈寶都出聲附和,沈瑞則想起二房張老安人。

即便沈瑾讀書較同齡人出色,可有那樣的祖母,還有沈舉人這個虛偽敗德之父,四房還真是難以撐起來。

徐氏與二房的出現,對自己來說,也是一條解脫。可是該問的話,自己還是得要問出口……

松江,沈舉人宅。

沈舉人陪著賀五娘「回門」去了,家里只有張老安人與沈瑾在。

沈瑾便過來,與張老安人提了想要月底啟程去南京之事。

張老安人詫異道:「鄉試在八月,六月出發也不遲,這時候去是不是太早了?」

沈瑾搖頭道:「不早,前些日子科試過了,同窗中已經有人啟程……南京書院多,名儒亦多,孫兒正好可以去尋師求教……」

張老安人還是不放心:「這一去就要大半年……」說到這里,皺眉道:「可是賀氏或賀家的陪房怠慢了你?你才想要早早去南京?」

沈瑾忙擺手道:「沒有……孫兒早就想要與祖母開口,可前幾日家里忙著喜事,孫兒才延到今兒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