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未雨綢繆(五)(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784 字 2020-06-26

大家吃吃喝喝,年歲又相仿,在書院里趕上大講時便也湊到一處,彼此倒是越來越熟稔。

沈瑞是有心交好,楊慎因是少年才子,博覽群書,難得碰的一個對脾氣的,倒是感情真摯,兩人相交倒是有「後來居上」之意,超過了楊慎與毛遲之間的交情。

毛遲雖在背後與沈瑞抱怨了兩句,可到底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不會計較這些。只是讀書越發勤奮,沈瑞讀書的勤勉,都在他眼中,可想而知,等到明年童子試,沈瑞定會一路縣試、府試、院試地考下去。

楊慎有才,沈瑞也不俗,要是自己落後太多,只會被好友落下。

這邊沈瑞與楊慎相交,那邊大老爺已經是不動神色地留心著楊廷和其人。

隨著李東陽收楊慎為學生,使得大老爺拿下了主意,請何學士為媒人,打算為沈瑞聘楊廷和嫡長女楊恬為妻。

在此之前,徐氏在出門交際時,已經見過楊恬。

蜀地出美女,楊恬雖只有九歲,可已經是個小美人坯子,不亞於江南閨秀

別說徐氏受大老爺所托,對楊家長女多有留心;就是小徐氏,也頗喜歡楊恬。只是因楊恬已經失了生母,怕其少了教導,何泰之年紀有小,才沒有想到親事上。

聽到姐姐為沈瑞挑中了楊恬,小徐氏心中也有些泛酸。

大老爺之所以這么快就有了決斷,除了沈瑞之前的話之外,還因李東陽。

在三位閣老中,李東陽行事最圓滑,連他都不動神色地拉攏楊廷和,可見沈瑞的目光沒錯。另外,樣李東陽才收了楊慎做學生,這個時候與楊家結親,在外人眼中,也算是有親近李派的意思,淡化謝派痕跡,一舉雙得。

楊廷和對於沈家的提親,頗為意外與不解。

京中官宦人家並不流行娃娃親,小兒難養,禮法森嚴,要是對方有了閃失,豈不是耽擱兒女?

而像沈家這樣子嗣艱難,選了嗣子承祧香火的,多半會早婚。沈瑞與楊恬差了四歲,等到楊恬及笄時,沈瑞已經十九歲。

何學士道:「內大兄最關心的不過是瑞哥的學業,瑞哥雖拜在伯安名下,可伯安身體不好,明年開春就要回鄉……瑞哥不好另拜他人,內大兄只能為他尋一個岳父以作教導,到底是慈父心腸……」

楊廷和並不曾見過沈瑞,不過卻曉得沈家是沈度學士之後,沈大老爺與已故太爺都是九卿,論起門第來,比楊家高了幾頭去,能使人向楊家提親,有些受寵若驚。

要知道,楊廷和的祖上是贅婿,高祖父、曾祖父都是白身,祖父是貢士,家族才成了讀書人家。他自己先與其父中了進士,而後其父中進士,父子出仕,才晉身仕宦人家。

不過即便受寵若驚,楊廷和也沒有一口答應。

不管沈大老爺官聲清正,徐氏如何有賢名,沈瑞到底是嗣子,不是兩人親生子。對於沈瑞的人品,楊廷和還想要「眼見為實」。

兩家做親,這「相看」也是應有之意。

何學士傳話回沈家,大老爺與徐氏自然無異議。

等到沈瑞下學回來,被叫到正房,就得了這個消息。

沈瑞對於沈楊兩家結親並不意外,官場之上最後的結盟手段,就是聯姻。只是沒想到自己身上,原本以為會是玉姐對楊慎的庶弟。

畢竟他是承嗣子,多半要早婚,而他的年紀與楊家嫡女的年紀相差又大了

聽說過兩日就要隨大太太往楊家赴宴,沈瑞心里直抽抽。

他是想要借楊家的光,讓沈家在正德年間不翻船,可沒有打算徹底上楊家的船。

楊廷和固然做了兩朝首輔,可下場並不好,晚景凄涼。

可是這門親事,既已經托人傳了話,到了「相看」的時候,就輪不到沈瑞再說什么……

南京,喬宅。

沈洲一行到了南京,因喬三老爺在南京任上多年,姊弟之年數年未見,少不得也暫留幾日,骨肉團聚。

喬三老爺因惦記庶長女親事,就對姐夫提了沈琰之事。

沈洲這里,因有宗房大老爺曾經說了好話,對於沈琰並無惡感:「祖上的事情都過去數十年了,倒是無人會與之計較。不過因祖父早年有遺命在,不許這一支歸宗,我們身為晚輩也不好忤逆……小舅子要是不挑家世,只看人品,定就定下吧……」

喬三老爺自己品級不高,長女又是庶出,不管是在江南,還是在京城,庶女都不好尋人家。猶豫了一下,到底看重沈琰人品,加上沈洲話中並無反對之意,還是決定定下這門親事。

喬三太太看了便宜外甥沈珏,覺得他性子爽朗,相貌也好,比沈珞當年還強一些,就私下與喬三老爺商量,想要親上加親。

喬三老爺道:「還是莫要自取其辱,當年老太太開口,都被姐姐拒了,何必討這沒意思……」

喬三太太想想大姑子的脾氣秉性,嘆了嘆氣,就也死了這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