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895 字 2020-06-26

這邊她正要打發讓往沈宅報喜,就見沈宅報喜的人過來。

聽聞沈瑞得了院試「案首」,小徐氏倒是並不意外,反覺得本該如此。

想起丈夫說過兒子文章還欠火候的話,小徐氏心中對沈瑞滿是感激。這兩個月,幼子可是將「瑞表哥」掛在嘴上,對上沈瑞在應試上的指點,也同父母兄長提過。

那些應試的技巧,並非是沈瑞獨創,有些是沈家的傳承。

書香門第,都有差不多的傳承。

何家出仕才兩代,祖上貧寒,差的就是傳承。

沈瑞能不藏私,教導給何泰之,足以令小徐氏感激不已。

就是何學士也曾跟妻子贊過:「有大毅力者多有大志向,沈家後繼有人矣若有次女,當搶來做女婿,可嘆可惜了」

小徐氏都能看到沈瑞對何泰之的幫助,更何況何泰之本人。

「若是沒有瑞表哥這兩月指點,兒子肯定過不了,這回瑞表哥又是三元,,娘可要准備份厚禮賀喜答謝」何泰之穿著小號版的儒服,湊到小徐氏跟前道。

小徐氏笑道:「還用你交代,我早就准備好了。改日老爺休沐,咱們請你姨母一家過來吃酒。」

何泰之扶了扶自己的儒巾,帶了幾分迫不及待,道:「不知瑞表哥穿儒服裝什么樣,兒子先過去瞧瞧,也問問簪花宴的事」

看著他滿臉雀躍的模樣,小徐氏不願掃兒子的興,便道:「去吧,順便問問你姨母哪一日擺酒。兩家里錯開來,省的碰上。」

何泰之忙不迭點頭應了,喚了兩個小廝去了沈家。

看著何泰之穿著儒衫來了,徐氏只覺得喜上加喜,三老爺、三太太則是不免在心里將他與沈瑞比了一比。

三太太娘家家規始然,即便是耕讀傳家,可子弟下場都比較晚,只覺得十四歲中秀才難得,像何泰之這樣十二歲的可稱為「小才子」。何泰之當年九歲就過了縣試,如今名次雖比不得沈瑞,可年紀又小了兩歲,倒是不能分高低,到底是學士之子。

三老爺卻是不以為然,這兩個月他多指點沈瑞與何泰之的功課,對於兩人的點滴進步都記在心上。

要是沒有沈瑞分享筆記給何泰之,還有每日兩篇時文的強訓丨何泰之想要過院試怕是還差火候。

如今何泰之名次雖是靠後,可到底過了院試,一個秀才功名到手。

至於歲科考試,何泰之年紀在這里,倒是無需著急,過幾年參加鄉試也不晚。

何泰之著急忙慌地趕過來,其實就是想要問一問沈瑞考試後的安排。

以沈瑞的名字,既排在院試「案首」,過些日子的歲試是不怕的,肯定是一二等,順天府府學的廩生。至於何泰之這里,則是心里沒底,不管是入府學還是入縣學,估計是要是附生。想要更進一步,一兩年之內沒希望。

與其在府學與縣學做個掛名的附生,還不若繼續在春山書院讀書。不少春山書院的學生,就是這樣做的。不僅是附生如此,就是廩生也多半如此。

同縣學、府學的教授、教諭相比,春山書院乙班的夫子可都是致仕翰林。

「瑞表哥,你也別去府學,還是回春山書院吧?書院里丙、丁、戊班都是散養的,到了乙班老師教導的才多些。要是去了外頭,倒是怪可惜的。」何泰之帶了幾分期盼道。

沈瑞不否認春山書院的先生教導水平高,可是也發現了一個弊端。那就是春山書院的學生太過於排外,翰林院子弟自己成一家。

如今雖沒有形成「春山書院」黨,可等春山書院里的學子入了官場,十幾二十年後,說不得就是隱形的黨派。

大明朝文官治國,翰林院的這些人又是文官中的頂尖人群,這些人的子弟在科舉仕途上,就比尋常士子要高的多。

現下或許沒有人留心,可等到被人注意時,就是春山書院閉院之時。

沈瑞對於仕途有自己的規劃,無心結黨或是打上某黨的印記。

「有個三元,的名頭在,歲時之時肯定被人盯著,要是真的考砸了,保不齊外頭又有什么話?若是過了一等、二等,不去官學的話,又未免顯得狂妄,多半還是要去那邊。」沈瑞想了想,道。

何泰之聞言,眉頭擠成一團:「那以後怎么辦?要不我也想法子去順天府官學?我不想離了瑞表哥……」

「同窗」、「同年」、「同鄉」是官場必不可少的人脈之一。同順天府官學相比,薈萃翰林院子弟的春山書院同窗質量更高。如此看來,留在那里,也是有利有弊。

沈瑞便不肯替何泰之拿主意,只道:「這不是小事,且聽聽姨父怎么說

何泰之雖有了功名,可與沈瑞又不同。

沈瑞性子就老成持重,大老爺與徐氏會將沈瑞看成是大人,凡事也能尊重他的決定。何泰之是幼子,上面有父兄庇護,又得小徐氏溺愛,即便穿著儒服,也未必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何泰之也想到這一點,嘆了一口氣道:「要是我早點使勁讀書就好了,要是名次也在前頭,自然就跟瑞表哥在一處,也就不用這樣難定奪……」

皇城,清寧宮正殿。

壽哥看著手中的紙卷,自言自語道:「沒想到沈瑞真的得了院試『案首,,沒白讓孤在父皇面前贊了一回,何泰之也是榜上有名,這倒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