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紅衣使者(二)(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989 字 2020-06-26

眼見過了飯時,周媽媽還沒有從上房出來,長壽就尋了張貴道:「張大叔,二少爺出來時急,還沒用晚飯……」

張貴搓手道:「長壽小哥兒,我家婆子帶了媳婦早就在廚房熱菜了……今曰吃食倒是現成,只恐二少爺與貴人嫌棄……」

廚房就在正房耳房,現下正有肉香菜香飄出來。

長壽略一思戀,就知曉緣故,道:「這些給其他人用,二少爺那里,現下多半也顧不得用飯,尋個於凈的鍋,熬一鍋粥候著……」

「那位沈老爺與沈相公?」張貴遲疑道。

那兩位可是與自己二公子朋友論交,方才也同二公子在一塊,要是怠慢了,丟的可是沈家的臉。撤下的祭桌雖有不少大葷菜,可到底是剩飯,沈家下仆這邊對付一口還罷,招待外客未免不恭。

長壽也想到此處,便道:「那就多熬著粥,預備兩個簡便小菜。」

張貴應了。

長壽又道:「出來匆忙,公子行李都沒帶過來,還請張大叔幫忙張羅。」

張貴忙道:「長壽小哥放心,家里正好與幾床新被褥,可不敢怠慢二少爺

張家女兒如今雖尚未出閣,不過已經說了人家,婚期就定在臘月,如今嫁妝已經預備齊備。就是長壽不開口,張貴也不敢拿自己的舊被褥給沈瑞用,早就打算先用女兒的嫁妝。

長壽道:「就勞煩張大叔費心,太太最疼二少爺,不會讓張大叔白出力…

張貴忙擺手道:「都是小老兒應該的。我們尋常離二少爺遠,想要孝敬也孝敬不上。」

沈家祭庄共有三處,這邊的最小,負擔的差事又繁瑣。沈滄、徐氏就沒有安排旁人,只是尋了敦厚的張貴來負責。張貴確實不辜負沈滄與徐氏器重,不僅看看顧墓地用心,在祭庄收成上也從不動手腳,是難得的老實人。

徐氏投桃報李,不僅多有賞銀,而且還安排了沈貴家次子到鋪子上學徒,三子在三老爺身邊做書童,少不得以後也要當用。

張貴家得了重用賞賜也不招搖,依舊尋常百姓似的過活,實際上要比一般人富庶。

在沈家下仆中,張貴算是數得上的管事,長壽卻只是少爺身邊的長隨,自沒有他賞張貴的道理,不過在徐氏跟前回話時為張貴說幾句好話還是能的。

張貴自然也知曉此處,對長壽才分外客氣。

夜色越發濃了。

沈家隨從都飢腸轆轆,少爺沒發話,也沒有人敢討吃的,長壽便進正房尋沈瑞。

沈瑞坐在堂屋,這與大夫說起二太太的病。

「卒中」就是中風,既有中風之兆,那肯定是不好挪動,可是這里又不是的好地方。

大夫道:「要是想要挪動,也要等到二太太醒後,看著差不多方可;否則還是不挪動為好。」

沈瑞點點頭,見長壽進來,就吩咐長壽帶大夫下去安置。

長壽轉回後說了晚飯的事,沈瑞聽他安排的還算妥當,便道:「陳大夫那里也上粥,代我告聲罪……」

長壽應聲,下去安排不提。

北房總共三間,沈瑞在堂屋說話,東西兩屋都是聽到動靜的。

東屋周媽媽想著二太太是「卒中」之兆,生不出幸災樂禍之心,只跟著犯愁。喬氏之過,送到庄子上「靜養」並不無辜;可她要是「卒中」,就不宜在外頭養病,否則倒顯得大老爺夫婦刻薄。

西屋沈則是皺眉,喬氏做了那么多壞事,不是正應該「惡有惡報」?如今沒等人追究她責任,自己就倒下了,難道就這樣逃過一劫?

沈琰則是松了一口氣。

這個喬氏,之前就瘋瘋癲癲,深思異常,現下又有卒中之兆,應該是蹦躂不起來。如此也好,要是尚書府算後賬,沈二老爺真的休妻,那不僅是影響到喬氏,還有小喬氏。

小喬氏即便是喬家女,可如今進了沈家門,成為自己的妻子,沈琰也願意相護……

紫禁城,乾清宮。

東暖閣傳來一陣陣咳聲,門口侍立的幾個內官不約而同地帶了幾分憂慮。

皇城里的內官有萬人,最風光得意的就是御前這些人。即便只是門外服侍的內侍,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有體面。

這體面,都是皇爺給的。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爺雖正值盛年,可這兩年身體漸虛,要不是如此,過去對僧道之流深惡痛絕的皇帝,也不會借口太皇太後與太後敬道,將道士之流傳召到皇宮。

佛家修的是來世,對於渴盼長壽的皇帝來說都是虛妄;道家求的卻是現世長生,正是合了皇爺的心思。

東暖閣里,皇爺吃了一枚葯丸,嗓子里的咳意終於輕了不少。

「壽哥規矩雖學的好,骨子里卻是最厭惡規矩的,如今卻能路祭都做了,倒是長大了……」皇帝止了咳,道。

旁邊站著一紅衣內侍,道:「殿下打小就聰明,又有皇爺言傳身教,待人自是周全。」

這天上當父母的沒有不愛聽兒女好話的,皇上神色越發溫和,道:「朕去年沒有禁壽哥出宮,就是想著外頭那幾個都是讀書的孩子,壽哥『近朱者赤,說不得能向學些,本也見了些成效,要不是壽寧侯太急躁,傷了壽哥的面子,也不會讓壽哥又撿起武事來……如今他倒是親近東宮諸衛,這樣下去倒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