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廬山真面(一)(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1682 字 2020-06-26

這欽差悄悄來了,不入住官驛、不入住知府衙門,而是入住鴻運客棧,這說明了什么?

大家擠眉弄眼,眼神中都帶了幸災樂禍。

閆舉人雖是趙顯忠心腹幕僚,卻沒有品級,只跟在隊伍後邊。他看到人群里的動作,耳邊也聽了幾句,多是向著沈家說話的,心中亦是郁悶不已。

沒有來松江之前,雖知曉沈家出了兩個狀元,可閆舉人也只當他們是運氣。

等到了松江,開始詳細調查起沈家各個房間嫡支與旁系子弟時,知道這其中進士、舉人、秀才數時,閆舉人都懷疑是沈家祖上風水好,想要叫人去挖沈家祖墳了。別人家舉家培養,也未必能出一個舉人,沈家卻是舉人不要錢似的大批發。就是被除名的子孫,也一個一個成才,中舉的中舉、中秀才的中秀才,功名唾手可得。

要知道閆家從閆舉人祖父輩開始發家,叔伯一代、加上他們這一代,也不過出了兩個秀才,一個舉人。

作為家族唯一的舉人,閆舉人二十五歲中舉,名次二十幾名,看著也是體面;興致勃勃到了京城,一場春閨下來,閆舉人就曉得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是他並不認為是自己學識不足,反而找到一個規律,那就是仕宦子弟更容易中榜,真正的寒門子弟屈指可數。榜單上即便不是仕宦子弟,也是地方的耕讀人家,父祖輩有功名的,子孫更容易進學。

閆舉人家資富饒,出手闊綽,銀子一把一把灑出去,做了幾次大東,終於從一個酒醉三甲進士口中得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仕宦人家、耕讀人家,因長輩有科舉經驗,多有些技巧傳給子孫,或是請人押題或是其他竅門。

閆舉人如夢初醒,才知曉自己的短處是什么。閆家再豪富,也是商戶人家,到了他這輩才出了舉人,就是他自己,叔伯出了一個秀才、還有個堂兄從十幾歲開始考到四十歲,也得了個秀才功名。要是他已經做官,那銀子砸下去,能砸個靠山出來;可他春閨過不去,何談其他?

等回到揚州,閆舉人便不再閉門苦讀,而是四下結交讀書人,也結交了兩戶耕讀人家。可是做酒肉朋友還罷,說起科舉竅門,那些人都含糊起來。

閆舉人無奈,只好重金請了中人,拜訪進士出身致仕官員,想要求對方「押題」。對方七旬老者,胡子一大把,搖頭說要是自己有那本事,孫兒就不會只是秀才。可是他卻不提兒子,他兒子可也是進士出身,如今在外做知縣。

既是致仕官員,又是現任官員父母,閆舉人再不滿,也只能客客氣氣。

用了三年時間,閆舉人依舊沒有找到「應試竅門」,只能毫無底氣地再次進京應試,結果毫不意外,自然是名落孫山。

看著新狀元騎馬游街,閆舉人的眼淚都要下來了。

家中怕閆舉人受挫太過,要給他買缺,閆舉人卻是不肯。他十二歲就是童生,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五歲中舉,一直是家族的驕傲,實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春闈。

就在閆舉人求助無門、性子變得怨憤時,轉機來了。

沈源來到揚州,出任知府衙門下屬的官學的教授。一個府學教授,不入流的學官,實不放在揚州首富眼中。可是讓閆家人驚訝的是,沈源竟然成了知府大人的座上賓。

松江沈家的大名,隨著沈源傳到揚州。

一個家族,有狀元郎,有戶部尚書,還有翰林、還有進士若干、舉人若干。這不單單是現在的靠山有了,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的靠山也有了。

閆家要坐穩揚州首富位置,自然是將每一任知府都喂得飽飽,知府衙門里的眼線也最多。因此還沒待揚州其他人家反應過來,閆家的家主已經親自拜訪沈源,吃吃喝喝,有了交情。

閆舉人的眼睛亮了。

沈氏一族,仕宦之族,耕讀人家,子弟舉業絡繹不絕。

閆舉人放下才子的高傲,主動隨著家族長輩應酬起這位「沈世叔」。

不用說,沈源的相貌談吐還是挺能蒙人的,相貌儒雅、談吐不俗,身上亦有舉人功名。待旁敲側擊,打聽去沈源家的情況,更是讓閆家人側目。

沈源發妻,是京城尚書夫人的表妹,親事由尚書府老大人做主定下;沈源繼妻賀氏,松江大族賀氏之女。

沈源這個沈氏四房嫡支大老爺,終於在揚州得到了真正的尊重。

要不是有賀氏在,閆舉人都想要勸長輩對沈源「妻之以女」;可惜閆舉人已經續弦,閆家千金沒有做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