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星河明淡(十)(1 / 2)

大明望族 雁九 8256 字 2020-06-26

自從西苑起了一座天梁觀,便是香火鼎盛,連帶著觀主天梁子也成了眾人口中神仙一般的人物,他的丸葯也都成了神仙秘方。

舉凡仙方,大抵是千金難求,偏這位觀主大慈悲,最喜給人散葯,無論是公侯豪門,還是貧苦百姓,只消他瞧得順眼,便就號脈贈葯,還分文不取。

天梁子雖是觀主,卻是個甩手掌櫃,只守著他的丹爐做葯,什么俗務都不管的,遂觀里另配了倆打理俗務的道人。

這兩人初時還擔心這般散葯會將道觀虧個底兒掉——畢竟當初宮里大人可是交代了這道觀是要賺銀子的。

但天梁子到底是觀主,又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常常被接進宮里講道的,兩人也只能干看著,任由他作為。

因著分文不取,也就沒人會不要,通常也不會有人對白來的東西說三道四,不靈驗那是正常——白來的嘛,相反若是靈驗了,那就是神仙保佑,掉過頭來加倍捐香油銀子供奉延壽星君。

雖然不靈驗的時候多,但好歹也沒有吃壞了人。而靈驗的時候,觀中是既得了實惠又揚了名,最終竟是漸漸名氣大漲,是兩人再想不到的,此後也就事事由著觀主大人了。

天梁子的葯也不單單是散給香客吃,他自己也吃,還同樣做給家人吃。尤其是親閨女親外孫,他常會做些健脾開胃的、潤肺止咳的、清熱解毒的等等各色丸葯。

凡到換季時節,小道童總會多跑幾趟陸家送葯。

這一日,如從前許多次一樣,常來送葯的小道童到了陸家,張青柏接了葯問了父親安好,給了賞錢便就打發了小葯童去。

少一時,她就往廚下親手做了兩道點心,裝了食盒提到沈家。

往常,張青柏也會這般做些吃食孝敬徐氏,只是今日,見了徐氏,她的臉色格外凝重,悄聲請徐氏單獨一敘。

徐氏心下詫異,屏退了左右,張青柏才從食盒里拿出個小木匣來。

清漆的匣子,其上雕著竹紋,有簽子寫著「清心丸」三字,內里則是兩排蠟封的葯丸子,又有一張符篆,黃紙朱砂鬼畫符一般不知畫的什么。

卻難為張青柏看得懂,當著徐氏的面,依照那符籙指示,熟練的挑出三顆丸葯來,一一剝開,取出其中三張紙箋。

這次便是正常文字了。

徐氏看著她的動作,面上也逐漸凝重起來,待末了看到紙上的內容,她一時臉色大變。

張青柏剛要解釋,徐氏卻抬手止了。

她深吸了口氣,才握住張青柏的手,壓低聲音道:「真人大恩,沈家銘記。只如此太過凶險。若有機會,還轉告真人,千萬多多保重,莫再……」

張青柏也是一直緊張著,平素她口舌靈巧,這時竟也說不出客氣話來,半晌才吶吶道:「俺爹……俺爹想也是著急了。若沒大事,也是斷斷不敢的……」卻又說不下去了。

徐氏緊緊攥著張青柏的手,道:「還是小心為上。今日之事……」

張青柏像是找回了自己的舌頭,忙道:「俺就是過來接俺大妞妞下學,順道帶了些家常點心孝敬大娘。」

兩人俱都是松了口氣般,相視一笑,只是這笑容里不免泛著苦澀。

張青柏也不多留,說了兩句閑話,便起身告辭,可巧這會兒外頭又有仆婦急報,慶雲侯周壽歿了。

張青柏忙順勢大聲道:「大娘您先忙著,俺晚些再來接大妞妞罷。」轉過頭又鄭重低聲道:「大娘這邊凡有用得上俺們的地方,千萬喊俺一聲。」

徐氏含笑點頭,又攥了攥她的手,方叫陪房周媽媽送了她出去。轉回頭來吩咐仆婦們下去打點奠儀,又遣人去知會九如居的楊恬更衣,同自己一道去吊唁。

這已是周家第二場喪事了。

臘月里,一直病了許久的長寧伯周彧到底沒能熬到過年。

而慶雲侯周壽原就比周彧年長不少,又在弟弟的葬禮上哀損過度,歸來後便卧床不起,堪堪熬過正月,人也跟著去了。

與沈家有仇的是重慶駙馬府周家,雖慶雲侯、長寧伯是重慶大長公主舅父,但到底是兩家人,沈家婆媳去吊唁也算是盡了禮數。沈瑞下了衙也匆匆回府換了素服,往慶雲侯府上了柱香。

待沈瑞回了家,便被徐氏叫去,母子倆進了密室細談。

天梁子在葯丸中所藏,便是丘聚在御前告密的大致內容,也不知他從何得知。

沈瑞並不懷疑此事真偽,天梁子也是常在御前講道的,想必也有自己的渠道。

只是他下意識去想劉忠,轉而又不免自嘲一笑,此事干系重大,劉忠怕也是不敢傳話給自己的。

皇上深知劉忠與他的關系,他這邊若得到點兒什么風聲有了動作,皇上頭一個就會懷疑劉忠。此時尚不知帝心,劉忠又豈敢妄動。

沈瑞仔細看了那番說辭,簡直要被氣樂了,虧這閹豎想得出來這樣的故事,「丘聚這分明是穿鑿附會!這謊話都沒編圓!簡直漏洞百出,拙劣之極!」

徐氏卻闔了闔眼,低嘆道:「賊咬一口,入骨三分吶。你是不知,當初那場動盪……」她似乎陷入久遠的回憶中,聲音漸漸低沉下去,幾不可聞。

沈瑞身子一僵,丘聚生編硬造強行碰瓷的那場奪門之變中,徐氏的父親徐有貞才是其間風雲人物。

而這「賊咬一口入骨三分」,也充分體現在了徐有貞身上。

明代名臣、後被明史贊為「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後世譽為民族英雄的於謙,就死在徐有貞一句「不殺於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之下。

而沒過多少時日,徐有貞自己,又被石亨、曹吉祥虛言構陷,不過「怨望」二字,便連遭貶徙,終其一生再也沒能回到朝堂。

賊咬一口入骨三分,「言」也能殺人。

只看,聽「言」之人,是什么態度。

沈瑞忽覺背後發寒,他自詡處處為壽哥考量,為大明謀利,做了多少實事。想來壽哥也知道他的功勞、看重的他的能力,這不,壽哥也在不斷的給他機會,給他好處。

然,他這些功績,在天家面前,比之徐有貞那解救英宗出囚禁之境、一舉將英宗重新推上皇位的擁立之功,可是要差出十萬八千里去了。

可那有著天底下頭一份的擁立之功又如何?

在帝王的猜忌面前,天大的功勞也是無用的。

孫太爺不會是什么內官,積累財富蓄意謀反更是無稽之談,丘聚的故事編得亂七八糟漏洞百出,但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皇上怎么想,皇上怎么認為。

一如當初的徐有貞。

而壽哥也不是頭一次對孫太爺生疑了,早在當初賀家的官司里,壽哥還曾親自問過沈瑞孫太爺是否做過海商生意的事。想來,當初賀家必定是往海匪方向吹過風。

「丘聚,當是賀家投靠他那時候查的孫太爺的事情。」思及當初,沈瑞下意識道。

他也是那時派了長壽回去松江查的孫太爺與二房二太爺的關系,只是因時日太久,已是找不出什么痕跡了。

徐氏微微皺眉:「會是那時?這也有幾年了,丘聚那時查了,卻一直捂著這許多年?這,不合常理。或是又有什么人要對付……」

若釘死了孫太爺是中官在外攢錢屯兵,就差沒舉旗造反了,這謀逆大罪,可是株連九族的。

對付一個沈家,下這樣重的手?

沈瑞雖然官兒升得快了些,人又年輕,看起來前程可期,確實是礙了一些人的眼,但畢竟也不過是五品罷了。

京中五品官車載斗量,又算得什么。

這樣狠的出手,要說是想借由沈家來打擊沈家背後的兩位閣老,倒是可能性更大些。

徐氏又喃喃道:「當初你魏表哥……」

當初徐氏的親外甥魏校科舉時,便是有人拿著他外祖是徐有貞說事,明明二甲第九的成績,卻生生落榜庶吉士。虧得他本人豁達,且並不想留京,只想往南去近便孝敬父母,沈家便為他謀了個南京六部的差事。

徐氏也不無疑心這件事既要往奪門之變上引,怕也少不得要拿徐有貞說事的。

沈瑞心下也是五味陳雜,他這親外祖,被指是廢帝內宦欲謀反,他這嗣外祖,又是奪門之變里讒害忠良自己也沒落好下場的權奸。

這真是奔著他身後兩個閣老來的嗎?

還是奔著他來的吧……

沈瑞沉思了片刻,細細想了他所知道的丘聚此人種種,想了丘聚與張永、與劉瑾的爭斗。

想到劉瑾,他心念一動,向徐氏道:「母親不知,近日來,翰林院那邊又開始傳起劉瑾要強招戴大賓為侄女婿那樁事,話里話外還影射了龐天青,更有人影影綽綽說起李經在北鎮撫司獄中死的不明不白。言道李經雖不是什么好人,但到底也是新科進士,如何敢就這樣讓一個進士枉死獄中……」

徐氏眉頭皺得更緊,攀扯龐天青怕是心胸狹隘的小人因妒惡意中傷了,戴大賓則更是無辜。

那劉瑾的侄女去歲年底嫁的陝西解元公,劉瑾是廣撒帖子,朝中文武少有不去捧場的,便是沈家,也不得不送了份禮去。雖說場面奢華,是年下談資,但當時可沒人說戴大賓什么,怎的過了一個月反倒扯上了戴大賓了?

李經的事兒更是久遠了,而且,當初劉瑾勢大,便是有人說閑話,也一樣以迅雷之勢給李經定了罪抹平了案子。

現在翻出這些,擺明了是要給劉瑾找事兒了。

「你是說,丘聚也在這中間攪合了?」徐氏問道,丘聚與劉瑾不和,她也是深知的。

但丘聚要對付劉瑾,和對付沈家,也沒甚關系。

沈瑞抿了抿嘴,「丘聚這邊空口白牙誣陷沈家,那邊又攪合輿論對付劉瑾,這種種行徑,分明故意混淆視聽。王岳如今在揚州查得正緊,他丘聚欲脫身可沒那么容易。現下弄些駭人聽聞的謠言,拉一些人下水,把這京城的水攪渾,沒准能有他一線生機。」

沈瑞在前世,卻是慣見此等手段,想要抹平一個新聞不容易,那么,就找一個更大更轟動的新聞出來。

只消公眾視線被轉移,先前的新聞立時沒人關注,抹平不抹平都無關緊要了。

而在小皇帝那邊,他咬沈瑞,咬劉瑾,都是小皇帝信重的身邊人,說一個有謀逆之嫌,一個敢妄殺進士,相比之下,他那點子罪也算不得什么了。

沈瑞心中冷笑,若丘聚打的這個主意,哼哼,這轉移視線的把戲,難道他沈瑞不會玩?他還有一份「大禮」要送給丘聚呢。

「他想聲東擊西四下攪合,我們便直取中心。只要丘聚垮了,他所說的謊言也就沒人信了。」沈瑞忍不住握了握拳頭。

這種時候,既不能讓壽哥知道他已曉得此事,便就什么都不能做了。越是表現出自家能干不可或缺,越是讓人生疑。

而真什么都不做,等著丘聚把謊編圓了,甚至再炮制些所謂證物出來,那就同等死一樣。

現下主動出擊,先扳倒丘聚。一旦樹立丘聚殺人奪產的品行卑劣形象,人都能殺,謊話自然能說,那他說的即便是真的也沒人會信了。

徐氏闔了闔眼,丘聚的姨娘落在張會、沈瑞手中的事,沈瑞並沒有瞞徐氏。想了想,她低嘆道:「若要用那娘子,還是要做得再妥當些。她既是能為丘聚打理產業的,只怕不好相與。」

「母親放心,兒子理會得。」沈瑞道,「一直不曾讓那人知道到底是誰救了她,也不曾指使她做什么。她告發丘聚原就是自己想報仇。」

本來他想著等那個自稱閆氏旁支女的姨娘養得能走路了,便丟她出來讓她自己往通政司來告狀。

通政司本身就有受理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的權限,一如沈瑞前世的信訪局,且如今又在沈瑞所轄。只要那閆姨娘告到通政司來,沈瑞自有法子上達天聽。

而現在,形勢緊迫,已等不得那女人養好到能自行走著去了。

沈瑞謀算著,還是要與張會和杜老八一處聊聊,怎樣能不著痕跡的讓此女出現在通政司衙門口。

*

不知道是不是京城百姓這個年節過得太無趣了些,恁多的話題都沒見他們八卦,偏偏將個早已過去許久的「劉瑾強招戴大賓為婿」的舊聞扒了出來,又熱熱鬧鬧的傳起閑話來。

坊間傳聞著實讓劉瑾惱火不已。

尤其是在他侄女侄女婿並不和美的情況下。

其實也不能說是不和美,和,但不美,就是和氣得太過,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只不過,把案舉過眉的是邵晉夫。

劉瑾的侄女談金娘,因女生肖父,更有幾分像了劉瑾,而極得劉瑾歡心。她少時生長在鄉間,進京不過二三年時光,雖被劉瑾千嬌百寵著,卻並沒有養成頤指氣使的大小姐性子,尤其相比其妹,她算得是好脾氣。

她脾氣好,邵晉夫比她脾氣更好,簡直就是,沒脾氣。

讓他往東他便往東,讓往西便往西,讓他撫琴讓他作詩他都一聲不吭就執行,就是同桌吃飯,她說一句「魚好,夫君多用些」,邵晉夫就能旁的菜一筷子不動,整頓飯只吃魚。

而只要同他談天,他就變成悶葫蘆一個,而問他什么,他能說一個字的絕不說倆,偏偏態度好的出奇,能全程微笑著聽談金娘唧唧喳喳,末了說一句「娘子說的是。」

真真相敬如賓,待談金娘就如上賓,處處有禮,卻殊無親近之意,恁是突出一個「敬」字。不像對娘子,倒像對後娘。

去歲新科進士西苑跨馬游街時,談金娘在臨街酒樓雅間中看熱鬧,一眼就相中了姿容絕美的探花郎。

雖然後來又生波折,到底沒能如願嫁給探花郎,但是許婚邵晉夫之前,她也是隔著花廊瞧見過這位解元公的,見他生得也頗俊美,父母又說有叔父在三年之後他必是狀元公的,她便沒有什么不滿意的。

卻沒想到邵晉夫是這樣個死氣沉沉的人。

一來二去,談金娘又不免回想起那日瞧見的,錦袍白馬帽簪金花的探花郎來,那樣意氣風發,那樣瀟灑鮮活,若是當初嫁他,是不是日子也會過得灑脫快活?

兩個月的光景,小兩口就迅速從相敬如賓變成了相敬如「冰」。

邵家上下大半是劉瑾的人,小兩口的情況劉瑾又怎會不知,叫了邵晉夫來罵,邵晉夫就好態度的聽著,說什么應什么,你要說他心存不滿,可一樁樁一件件事做得……讓人抓不到一點錯處!

劉瑾只覺得一拳打在棉花上,便更惱火了些。

當初是看中了邵晉夫的才華才許下侄女,還准備三年後扶他為狀元,把他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成為自己朝中助力。

可看邵晉夫現在這死樣子,便是幕僚們紛紛勸慰說到底少年人不太懂事,劉瑾依舊覺得這廝是指望不上了。

現下外頭又把招戴大賓為婿的事兒翻出來嚼舌根,想著戴大賓如今出了詩集文集,譽滿天下,在士林中已頗有聲望,劉瑾就是一股子邪火。

又有人說邵談小兩口的閑話,不說邵晉夫軟骨頭,只說談氏女仗著權閹叔父囂張跋扈,連劉瑾當初改姓種種又被翻出來再嚼一遍。劉瑾簡直要七竅生煙。

而當牽扯上李經那樁事,那已不單單是說閑話了,是真要與他劉瑾作對了!

劉瑾立時警醒起來,這幫翰林,是要做什么?!

年下翰林院因著修實錄、修萬卷閣藏書得了皇上的褒獎,大約是抖起來了,覺得有和他劉祖宗作對的資本?

去年他已經借著京察處置了一批翰林,包括謝遷那個出繼的幼子謝丕在內,都被打發走了,他本還十分滿意的。如今看來,只怕劉健謝遷的余黨還是沒清理干凈,才有人借機生事。

沒關系,京察還沒完呢!

這次,他劉祖宗可不會那般手軟,看看誰還敢來挑釁!

*

壽寧侯府外書房

壽寧侯張鶴齡最近過得倒是頗為愜意。

因為,這個年前年後,他的宿敵周家兩兄弟相繼死了。

雖然周太皇太後薨了之後周家已是大不如前,但是周家兩個老匹夫仍是上躥下跳的不消停,沒少與張家作對。就在他們倆咽氣前,還坑了張家一把,讓張家吐出恁多庄田來!

想到這些張鶴齡就恨得牙根癢癢。

不過到底這倆人是咽了氣了,周家兒孫都不成器,一個周賢,也不過是因有一半兒皇家血脈,才能得陛下青眼吧,不足為懼。

尤其是,周賢也有三個月的孝,而那邊張會很快也就出孝了,這京衛武學只怕周賢還沒捂熱乎就會又飛回到張會手里。

而說到守孝,他的二女婿已是除服了,只是女兒嬌氣,不肯坐車趕路,想要等三月運河開凍再啟程北上。

今日張鶴齡就是與幕僚商量著,給起復的二女婿沈瑾安排個什么肥缺才好。

說人家周家子弟不成器,其實張家也是一樣,張鶴齡的兒子們多是混日子的脾性,掛個虛職也不好好當差,而張延齡自己就是個大紈絝,還能養出什么好兒子來。

張鶴齡的大女婿也沒好到哪兒去,大女兒……真是不提還罷了,提起來就是一肚子火氣。

張玉婧這次帶著保定伯府妯娌並幾個勛貴人家的奶奶做生意,什么生意不好,偏要做那松江棉布,還敢冒貢布的名頭。

這次宮里查下來,統統都栽了進去,還牽連了壽寧侯府、建昌侯府的布庄,折了壽寧侯夫人一筆銀子。

被這樣的子弟一反襯,這狀元公二女婿真是金光閃閃、熠熠生輝!

張鶴齡自然要把這寶貝金疙瘩女婿供起來。

而且這幾年二女婿也像是開竅了,當初為他謀進詹事府時,費了多少力氣,到頭來他倒百般不情願的樣子,銀子一錢未出不說,還和媳婦鬧別扭。

丁憂被閑置了這許久,想是也知道做官的好了,這次就在年節時,年禮之外,倒知道早早把起復活動官缺的銀子送來了。嗯,看來這丁憂回鄉,二女婿也沒少賺銀子。

正好去歲京察,朝里沒少擼人,不少缺兒都空出來了,能隨他挑肥揀瘦。。有銀子有缺,容易得緊。

周家倒了,二女婿再起來了,張鶴齡真是越想越美,滿臉笑容的喊來幕僚,就等著聽分析好缺兒的消息。

然而……

「可惜了狀元公的族兄沈瑛去歲入了詹事府為右春坊右庶子,只怕狀元公起復不大好進詹事府了。」幕僚丁舉人道。

「狀元公的族弟沈瑞如今在通政司為右參議,只怕,通政司的位置也不好謀。」幕僚姚舉人道。

張鶴齡的臉就沉了下來。

這兩個是離天子最近的衙門口,也是升遷最快的地方,在他心中原是首選。

「不過是族兄,又不是親兄弟。」張鶴齡不滿的開口道,剛說完就想起沈瑞來,還真是親兄弟。再想到沈瑞這樣快的升遷,便又是重重一哼。

「……翰林院最近倒是頗多位置……」丁舉人覷著張鶴齡的臉色,小心翼翼道:「雖則狀元公是從翰林院出來的,但到底翰林清貴,他日入閣,有這段翰林經歷也得美譽。現下剛好盧闊被劉瑾弄下去了,這侍講學士的位置可不正是為狀元公騰出來的么……」

張鶴齡冷冷道:「盧闊是李閣老看重的人,就這么被劉瑾弄下去,李閣老還火大呢,沒看連著上乞骸骨的折子嗎?這就是逼著皇上讓盧闊回去。這會兒咱們倒去搶這個位置,讓盧闊沒了回頭路,李閣老會不恨咱們入骨?懷瑾在翰林也會受他壓制。」

丁舉人心下腹誹,李閣老那分明就是因京察自陳奏疏,乞骸骨都是虛言,又哪里是什么逼迫皇上了。

明代京察,五品以下中低級官員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考察,而四品以上高級官員則通過自陳的方式來完成考察。

這自陳就相當於自查報告,只不過張口都是自家缺點,違心認罪,口口聲聲乞休。

能熬到京中四品的,誰不是辛苦爬上來,又怎會真寫自家短處等黜落呢,不過是找些無關痛癢的小毛病,或者干脆就是正話反說,明貶實褒,自我表揚。

這是極為務虛的一件事。

當然,要看遇到什么樣的皇上。

遇到先帝,那就是溫言寬慰,不允作辭。而遇到當今這種,就很可能因著看你不順眼,就著你的自陳奏疏直接大筆一揮准奏了——比如當初對馬文升等。

所以其實這件事還是有風險的,但因規矩如此,眾臣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寫了,因而別說李東陽上書「請辭」,內閣里所有閣老、京中所有四品以上人人皆寫的,亦包括焦芳、劉宇等輩。

「李閣老為首輔,兩度自陳請辭也依京察規矩而行。」丁舉人只好委婉的說。

「最近劉公公是弄下去不少人……李閣老的人居多,想來,閣老就是不滿,也不能讓所有人都官復原職吧。」姚舉人陪笑道。

倒是一個曲姓幕僚不以為然,道,「翰林是清貴,但孝廟實錄也修完了,萬卷閣也立起來了,已是沒了巧宗。」他道,「要謀不若吏部,也為侯府子弟日後打算。」

丁舉人姚舉人齊齊在心里罵了聲呸,侯府沾親帶故的子弟都是錦衣衛的差事,哪里用得上吏部!吏部現在穩穩攥在劉瑾焦芳手里,向往上走也不易,去做個五品員外郎又能有多少權柄。

「李閣老現在正在整頓四夷館,不也是個巧宗?」丁舉人聲音略低了些,「眼下這局勢,皇上,必是要開海的。到時候狀元公最懂其中事,豈會不受重用?」

張鶴齡不由看向他,似有心動,卻又擺擺手。

丁姚對視一眼,姚舉人剛問:「不知侯爺所慮為何……」

此時外頭就有心腹管家來回事。那人卻不說何事,而是走到張鶴齡身邊,附耳低聲幾句。

張鶴齡臉上露出厭煩神色,根本不在乎是不是機密,就直言道:「姓丘的自身難保,還腆著臉來說為本侯解憂?去告訴他,本侯無憂,不勞他費心!」

那管家看了一眼周圍幕僚,臉上頗為尷尬。

幕僚們聽了這話,都是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