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田月桑時(四)(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7429 字 2020-06-26

秦老太爺不是沒聽過清丈田畝的風聲,寧可割一大塊肉下來,卻仍咬死了不提土地,還希望沈瑞只是要收拾魏家,其他人家只要乖乖的,或能躲過此劫。

可惜了,知府大人豈會放過一個人。

他滿嘴黃連似的苦,又能說什么?知府大人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人家皇親國戚的庄田都過篩了,邊鎮軍備屯田都查了,你秦家多啥?!憑啥不查你?

何況又說皇上親口定的國策,扣下來恁大個忠君愛國的帽子,別說不執行,就是不先沖上去,都可能被說是無視皇命抗旨不遵啥的吧?!

秦老太爺真想翻個白眼昏死過去,先拖過這一時回去商量商量再說。

又暗恨昨兒拜訪陸家時,陸家讓他做足姿態來求知府,知府寬仁大度必會饒了秦家,只誅首惡魏家。這他要是今兒不來,不是啥事兒都沒有了嗎?他不依舊能裝傻了嗎?!

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葯。

而且,陳師爺那邊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又開始說些大明律,秦老太爺雖然是埋怨陸家,可也心明鏡兒似的,他若是不來,秦三固然沒好下場,秦家也一樣要被扒層皮下去。

可都說「破家知府,滅門知縣」吶。

到底是多少年的當家人了,秦老太爺思量一番,咬咬牙,道:「多謝知府大人抬舉秦家,秦家……願效犬馬之勞。」

沈瑞臉上的笑容越發溫和,「老人家言重了,老人家德高望重,日後登州府還有許多事要請老人家牽頭呢。」

秦老太爺勉強擠出個笑來,笑得比哭還難看。

告辭從府衙出來後,秦老太爺便閉門不出,再也不見外客,甚至原本牢牢抓在手里的秦家總賬也撒了手。

至此秦家的掌舵人徹底變成了庶子秦二。

秦二倒是乖覺,秦家的幾個糧鋪一解封,便全部開業,糧價只比尋常年景提高二成——在荒年里這算是比較低的糧價了。

只不過,這次的低價糧並沒有引發搶購潮。

一則百姓的購物心理就是這樣,越漲價越買,降價了反倒要再看看,生怕買得虧了。尤其官府那邊餉倉放糧還在持續,小民們心里有底,便越發不著急了。

再者,昨日的事已在街面上傳得沸沸揚揚,官府抓了那許多潑皮走,誰也不是瞎子、傻子,當時想不明白,回去一琢磨,再聽左鄰右舍的聰明人一念叨,便都曉得自家是被人利用了去。

煽動百姓造反吶?做慣了順民的登州府城人民的態度大都是:「呸!想作死自己去,莫要連累了俺們!」

街上也都傳官老爺們是要收拾魏家秦家的,沒見昨兒魏員外、秦員外都被從府衙攆出來了么!

今兒一早秦老太爺也進了府衙,肯定是伏低做小去了,不然怎么會解了封?不然怎么會糧價這么低,還不限量!

昨兒可還都掛的沒糧的牌子呢,今兒就有了?!

就是欠收拾!

百姓們朴素的情感,他家黑心缺德,那就不買他家糧!

大家俱都罵秦家,都說衙門收拾這群黑心的商家收拾的好。現在啊,就盼著青天大老爺主持公道,把秦家先前高價賣糧的銀子退給大家。

這邊百姓心聲不論,秦二接掌了秦家後頭一樁事便將糧冊、田畝魚鱗冊等悉數交到府衙來。

他有一副好口齒,話說得格外漂亮:「先前家中子弟不肖,只怕還匿下了私產,大人清丈田畝,是為了登州百姓好,同樣也是為俺們家掃出了家鼠,讓俺們家產得以保全,俺們秦家上下永不忘大人大恩。」

沈瑞摸摸鼻子,他原覺得自己這些年接觸過的人多了,各種人話鬼話聽得多了,早免疫了,如今見了秦二伏低做小到這份兒上,還真是嘆為觀止,這「大恩」一詞兒,他還真不好意思厚著臉皮受啊……

陸十六郎卻不以為然,待秦二走後,笑向沈瑞道:「您不用跟秦二客氣,您就是他再生父母一樣,他若在那個家里呆著,跟驢馬一樣被使喚,便是不累死,早晚得被秦三治死。哪里會有如今的風光?」

他聲音略低了些,又道:「秦三是廢了,但下頭還有個剛成丁的嫡子秦五呢,秦家嫡支也不止他們這一脈。秦二最是聰明,他知道憑他自己在秦氏族人里是立不住的,只有緊緊巴結住府衙這邊,有諸位大人給他撐腰,他才能順利接下秦家家主的位置。」

沈瑞搖了搖頭,道:「他在族中能走到哪一步,是他自己的本事,與咱們無干,咱們也不會插手。他既是人才,於糧米之事上也極熟,我只盼日後咱們推廣新的耕種手段時,盡心竭力做事,便不枉用他一場了。」

陸十六郎應了一聲,又道:「秦家田多,秦家庶子不比嫡子,是打十五六起就被送到庄上開始管事的,直到弄懂了庄稼,認全了好米孬米,才讓回城里管鋪子的。秦二又是個伶俐人,大人只管放心。」

他頓了頓,又笑道:「他也至多是個跑腿兒的,聽說漣四叔要來山東了?那哪里還用得上秦二了。」

想起沈漣要北上來幫他,沈瑞不自覺露出笑容來。

如今松江諸事平順。沈瑛、沈瑾都起復了,沈瑞雖是外放,卻是升官奇快,莫說松江府各家,就是整個南直隸都高看沈家一眼。

松江知府董齊河於賑災一事得了沈家大助力,年終考績上上,又得了皇上嘉獎,原是升遷也能謀一謀的。

他卻是想得極明白,他機緣巧合才得了這個知府,朝中沒有根基,也謀不到太好地方,便是給個從三品卻丟在西北西南,還不若留在松江這富庶之地的好。

況且巴結好了沈家,便是搭上了閣老,他日不愁沒有好前程。遂便下足力氣謀了個連任。

有董齊河這個知府關照沈家,沈家再沒什么不平順的。

沈琦為族長秉公處事,族人都心悅誠服,且因有諸多產業,族人日子也越發安定。無論耕種還是織廠,又或者船廠、各類學堂,都是四平八穩發展起來。

沈漣這才能抽身,北上來幫沈瑞打開局面。

松江種種產業創立都由沈漣經手,他來幫忙,登州這邊再建廠建學堂必然事半功倍。

而這次來,沈漣是帶著家小一起上來的,毫無後顧之憂,這是准備就跟著沈瑞干了,沈瑞若為三年知府他也必然干滿三年。

沈瑞笑向陸十六郎道:「我只怕累著漣四叔,故此還得十六哥你多留心,如果有秦二這樣的人才,也多引薦幾位。」

陸十六郎連連應是。

沈瑞又笑道:「等四叔到了,也可以請雷員外過來一敘。還有,萊州李知府曾與我說過萊州也產紅花和藍,我看雷家種的染料不多,到時候可以商量商量,染料從萊州府買,萊州也可多賣些糧與我們。」

*

沈知府回到府衙後的第二天,蓬萊縣就轟轟烈烈開展了清丈田畝行動。

韓家、陸家也在其列,百姓是紛紛道知府大人大公無私,富戶豪紳之家便不乏有人嘲笑這兩家白當了狗腿子卻也沒落著好。

不過無論是贊是諷是何種態度,各家也都知道了府衙清丈田畝的決心。

而有了秦家這一出,當日參與囤積的幾家,原就有搖擺不定的,便隨了秦家倒戈,麻利的送上糧米來,重開糧鋪,也積極配合了清丈田畝工作。

倒戈這件事嘛,也有從眾心理——見有人投誠了,便生怕自己投晚了,莫說撈不到好處,再被認為不誠心可是糟糕至極。因此一時各家爭先恐後奔向府衙這邊。

便也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人家越多。

當然,死扛的,也不是沒有。

這不,還有高個兒的魏家紋絲不動嗎?

那和氣生財的趙員外家,也同樣死扛著沒動——反正,目前還沒清丈到他們家就是了。

趙員外這會兒可沒有一點兒和氣生財的樣子。

這幾日吃不香睡不甜,從前那胖臉面皮溜光水滑的泛著油光,這會兒再看,肉也耷拉了下來,眼下青痕明顯,整個人憔悴了不少,咬牙切齒間帶出幾分猙獰。

「都是秦家那老豬狗!」他咒罵著,「要不是他臨陣倒戈,俺們這幾家擰成一股繩,占了蓬萊縣一半兒,不信那人不掂量掂量?!功虧一簣啊!千刀萬剮的老豬狗!」

趙家兩個兄弟垂頭聽著,也不敢接茬。

等趙員外罵夠了,停下來喝了半碗人參燉雞湯潤潤喉,兩個兄弟互相使了半天眼色,終於趙二郎往前湊了湊,訕訕的問了一句:「大哥,家里,現下……可怎辦?」

趙員外一瞪眼,「俺們家愁什么?且看魏家的呢!老三,你多盯著魏家!」

趙三郎與他大哥正好相反,精瘦精瘦,周身上下除了骨頭就是皮,沒有二兩肉,尖嘴猴腮,倒是一臉精明相。

他應了一聲,小聲嘀咕道:「魏家……除了天天快馬出城,也沒旁的動靜啊。也不知道濟南府幾時能有個回信。」他頓了頓,往前湊了湊,聲音放大了些,「大哥,量地的人都到他家地頭了。」

趙員外冷哼了一聲,道:「你只盯著就是。魏家,是怎么著也要頂上去的。魏家的田可不單單是他自家田。」

兩個弟弟又相視一眼,不再言語了。

魏家當然要頂上去,怎樣都不能認慫。

不是魏員外抹不下臉來認慫,而是他不敢也不能認慫,他那地里有多少是布政使張吉張大人的啊!

魏員外是咬碎了牙也得硬挺著。

趙員外是沒什么京中親戚,也不懂京中大佬們的那些復雜的關系,不過眼前這件事兒是明擺著的——打狗還要看主人呢,魏家擺明車馬直言是布政使的人,沈瑞還敢這么拿魏家開刀,那必然是布政使的仇家啊!

布政使大人會對個磨刀霍霍的仇家不理不睬嗎?!會由著登州這樣肆無忌憚清丈他的田畝,抓他的把柄嗎?

濟南府,總會有動靜的。

「等魏家。」趙員外從牙縫里擠出這仨個字來。

趙三郎看大哥又像來了火氣的樣子,便不想在這兒擎等著聽他罵人了,等魏家,那就……等吧。他應了一聲,便腳底抹油溜了。

趙二郎欲言又止,接過長兄遞過來的湯碗,也起身要走。

趙員外忽然喊住他,又打發了滿屋子的人出去,弄得趙二郎無端緊張起來,忽聽得趙員外道:「老三這小子,心思活了吧。沒秦二那兩下子手段,到有秦二那么大的心。」

趙二郎面皮抽了抽,勉強笑道:「大哥,多心了。」

趙員外瞪了他一眼,「他娘的當誰是傻子?」轉而又罵了秦家八輩祖宗。

這件事確實是秦家開了個壞頭兒,本身商賈之家庶子出頭不易,秦二這一番作為,讓不少人家的庶子以及嫡出幼子看到了希望。

比如趙三郎,他就是嫡幼子,比一母同胞的兩個哥哥小了不少,但再小也過了而立之年了,再小,也知道銀子是好的,誰手里有銀子誰說的算。

趙家上頭老爺子老太太其實是都不在了,只不過趙員外比兩個弟弟年長了許多,當初答應了爹娘要照顧好兩個弟弟,這才一直不曾分家。

但在年紀漸長的趙三郎眼里,大哥分明就是不想分薄家產,才一直不肯讓他們兩兄弟分出去的。

要是按照當初爹娘臨終所說,他那會兒還沒成親,家產里是要把給他娶媳婦的錢另算出來的,他應該拿家里的大頭兒。

可現在別說小頭兒,就是想花點兒銀子,都要從大哥手里討,他如何甘心!

他又不是當初的小孩子了,他現在有老婆有兒女,他也想頂門立戶啊。

大哥卻讓他干啥?啥都不教他,只讓他跑腿打雜,還好意思說因著是一家子親骨肉,信不過旁人,只信得過他。分明就是想把他養成廢物,一輩子只能靠著大哥,一輩子也別想把家產拿回來嘛。

秦二做的多漂亮!看著秦三犯錯,然後他去投奔大人物,怎么樣,一翻身,整個秦家都落他手里了!

現在,他大哥也犯錯了啊……

他是不是也能……啊?是不是?

趙三郎如何不心里癢癢的。

但趙三郎還是有點兒自知之明的,他自己做生意管事本事平平,又沒有二哥踏實肯干,所以他是打算拉二哥一塊兒反了大哥的。

趙二郎是因著做的事兒比趙三郎多,才更了解大哥的手段,以及,趙家的情況。這家啊,真不是誰都能當得好的。

他既不想得罪大哥,也不想告發三弟。

因此這會兒大哥問起來,他也只能含混糊弄過去。

趙員外冷冷道:「老三那點心思都寫在臉上了,但他有幾斤幾兩,自己也是清楚的,要不,早在聽說秦二投向那邊兒時候他就跑了,沒准兒現在都殺回來結果了俺呢。他來找了你?」

趙二郎立時表忠心:「哪能呢。大哥,俺……和老三都聽你的。」

趙員外看了他一眼,「別跟老三瞎摻和。」

趙二郎連忙應是,心下松了口氣。

屋里一時陷入沉默,好半晌,趙員外才開口,「老二,你跑一趟文登縣。」

趙二郎摸不著頭腦道:「文登?」

趙員外望著承塵,眼神有些空洞,道:「如今府城上下只怕都盯著魏家和俺們家,俺是動彈不得的,只有你去跑一趟。別怕,俺同你說,你去文登尋……」

*

魏家現在確實沒什么動靜。

因為魏家凡喘氣兒的馬基本上都被騎出去送信了。

登州離著濟南府且遠著呢,魯東又多山地,便是日夜疾馳,也要三四日。這一個來回……

魏員外又不能拉起伙人來硬扛官府——且莫說那就是造反了,便是布政使也保不下他,就是不說造反那茬,滿登州城的潑皮都被拉到海邊兒挖沙子修海港去了,他是人兒都湊不齊的。

為今之計,能用的,唯有「拖」字訣。

裝病,一干人等都裝病。從庄頭到庄客,消極抵抗,各種胡說八道,各種不配合清丈。

當然,這個效果極其有限。來清丈田畝的衙役根本不在乎他們是不是配合的。

魏員外覺得自己怕是要真病了,鎮日躺在榻上掐著手指頭算日子。

他那天從府衙出來就立刻寫了信叫人送走了,三天,三天半了,該送到了吧?

那送信的是魏家家生子,幾代的忠仆,極為靠譜,帶著兩匹馬出來,日夜兼程,一路疾馳到濟南府,大腿根都磨破了皮也強忍著。

布政使司衙門雖也有官宅,但因地方有限,每家宅子都不大——比起五進的大宅子而言,三進是小了點。因此基本上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左右參議都在外頭另有私宅。

這送信人不是頭次來濟南府了,自然知道這點,一路到了張府,從西角門下了馬。因腿上有傷,他幾乎是滾下來的,強忍著劇痛挪到門前。

塞了不少銀子給來應門的門房,他壓低聲音急聲道:「登州的急信,真個是要命的大事兒,煩勞快快通報張大人。」

那門房熟練的收了銀子,聽說是登州,不由頓了下。

這不是登州第一次送信過來了,每次都說十萬火急的,但……府里始終沒什么動靜。可見他們的十萬火急,未必是大人的十萬火急。

布政使大人還未下衙。門房便只報給里頭管事知道,登州又送信來。果然里頭根本不重視,也不曾吩咐去請大人。

拖拖拉拉好半晌才有一位師爺出面接待了這送信人。

這師爺漫不經心問了兩句,卻沒想到真聽到了天大的事兒,登時一蹦多高,都顧不得與送信人說一聲,便匆忙就跑去尋了張吉身邊的首席幕僚齊師爺。

登州之前送的信,說的都是民亂未成、鋪子被封的事。

對此,張吉自然很是不快,在書房里連罵蠢貨。

齊師爺深以為然,魏家確實蠢了些,不過鄉野之人嘛,能有多高明呢?事兒已經出了,就看他們怎么利用這事兒了。

「東翁還是寫封信給閣老。再,透消息與胡御史?」齊師爺建議道。

御史胡節還在山東呢,又是劉瑾的人,這事兒於公於私都合該胡節這巡按御史出面彈劾沈瑞。

而且御史風聞奏事,雖是沒實質性民亂,但是百姓因買糧聚眾滋事,總是地方官安撫不利。

沈瑞又無端給所有百姓發糧——是百姓,不是災民,這可有浪費國帑之嫌了,此外再參一本邀買民心也是可以的。

張吉這邊應下,那邊透氣給胡節。胡節辦事利落,很快就有折子上京了。張吉也就丟開手,後續登州不斷過來求助,他是理也不理的。

沒想到,沈瑞這小子還能玩出清丈田畝這手來!

張吉也是氣得跳腳,但,他還真就阻不了。

到了他這樣封疆大吏的位置,就得不住關注京中動態,揣度皇上心意了。

皇上之前查了宗室、外戚、勛貴的田畝,又派了人四處清查軍屯,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沈瑞此舉,那他娘的是迎合上意,他如何阻?!

「小覷了這小兔崽子。」張吉咬牙切齒道。

齊師爺也是好生郁悶,半晌才道:「田畝之事……已不可為。倒是……可在別的上做做文章。胡御史的折子到了京里,總能攪上一二。」

張吉氣惱道:「便是攪起風雨來,這邊沈瑞清丈田畝的事兒傳進京里,必然討得皇上歡喜,便是諸大人都恨不得生啖了他,皇上肯護著,便也扳不倒他。皇上……唉……」

這小皇帝,就這么個不管不顧的脾氣,做臣子的也沒奈何。

沈瑞這奸佞之輩,只知逢迎皇上!

如今這事兒,幫魏家是不可能,登州的田畝丟了便丟了吧,左不過魏家不可能蠢到白紙黑字把他張吉的名字寫在契上。

只有口供,沈瑞便是彈劾他,他也可說魏家冒認官親、招搖撞騙,一推二五六。

想到那些田畝所代表的銀子,想到魏家三節兩壽的孝敬,張吉也不由一陣肉疼,尤其是胡節這廝以劉瑾的名義剛剛刮了他一筆銀子走。

「讓魏姨娘的娘家給登州寫信。」張吉黑著臉道。

魏家既已廢了,那就索性把能榨出來的銀子都榨出來。

讓魏姨娘的娘家出面去討銀子,魏家這會兒就這一根救命稻草,必然無有不應。

銀子在魏姨娘的娘家走一圈,便跟他沒半分干系了,皆是「妾室娘家親戚之間的家務事」。治家不嚴、內帷不修這等也彈劾不到他頭上。

齊師爺點頭應是,事到如今盡快把能拿的銀子拿到手才是正經。

張吉負手在書房走了兩圈,思量半晌,忽冷笑一聲,道:「小兔崽子不是有個慈航普度的心嗎?好啊,便讓眾生皆去尋他超度。」

沈知府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那各地災民自然會聞風而動,雲聚登州。

登州能有多少存糧?還建什么朱子社倉呢!

清了田畝又怎樣?這個時節剛播種沒多久,秧苗才寸許高呢,清了田也變不出糧食來!

當登州滿坑滿谷都是災民,成千上萬等吃飯的嘴大張著,看沈瑞這小兔崽子還有閑功夫清丈田畝沒!

齊師爺笑贊道:「東翁高明!這一個『賑災不利』是跑不掉的。且百姓若先前不曾糧領還則罷了,這人心總是不足,先前領了,災民來了,就沒了他們的份兒了,只怕……還是要鬧將起來。」

他眼神閃動,「這次若生『民亂』,不知道還能否順利壓下去。」

張吉嘴角一抹冷笑,道:「那就看他的手段了。他舊日在京中也以善賑災揚名。到了山東越發進益了,剿匪也在行了。那便,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