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疾風勁草(六)(2 / 2)

大明望族 雁九 3184 字 2020-06-26

再往登萊去,就算是回了自己主場了,萊州知府李楘與他算是忘年交,也為他升遷高興。

老人家已是年近六旬,在萊州府任上十二年,本都有心告老還鄉的,這次知沈瑞高升要經營東三府,他便也不提致仕了,打算留下來再幫襯沈瑞幾年。

於他本心,亦是希望登萊重現昔年輝煌的。

而登州,前同知現知府的丁煥志是做夢也沒想到能有這么大塊餡餅砸自家腦袋上,歡喜得都要瘋了。

親自跑去招遠縣登萊邊界迎沈瑞,真是把沈瑞當恩公一般待,現在張口閉口都以沈瑞門人自居了。

這,算是,沈瑞官場中第一個門人,直讓沈瑞哭笑不得。

走馬上任同知的林富也是能吏,林家是福建大族,在泉州亦又產業,林富對海事更為熱衷,海貿、海島開發、海產養殖他格外關心,實地走上一圈,就有不少好建議提出。

海參鮑魚的養殖周期約是三年,今年登州最早一批圈海養殖珍貴水產可以捕撈了,韓大老爺就受了林富不少指點。

雖然這些海珍都嬌貴,不是輕易就能養得活養得好的,但仍是存活下來一批,也不乏上品。

想想這些海貨的價格,就讓人覺得大有希望了。

於是,等登州海參、鮑魚干制出來,用上等匣子包裝起來發往京城的時候,青、萊兩州的沿海已有數十處海域下了深網開始大批量圈海養殖了。

*

京中那擇太廟司香之人從年中熱議到年尾,還沒個結論。

皇帝不點頭也不搖頭,眾人都說皇上不搖頭便是許了的,畢竟,沒有子嗣,難道皇上不急?

後宮嬪妃們的肚子始終沒有動靜。

而消息漸漸擴散開來,不少宗藩都有了動作。

比如,距離年節尚遠呢,寧王就進了新樣四時燈數百,窮極奇巧,聽說皇上龍顏大悅。

興王榮王都為湖廣剿匪捐了餉,也為災民捐了糧,皇上直稱賢王。

就藩青州府的衡王,甚至開始配合起清丈田畝,該退的田地一點兒也不含糊。

又學興王,把身邊侍醫派出來,為青州府濟世堂講學,還捐出田畝百傾,供給濟世堂不時義診散葯之用。

這濟世堂是沈瑞繼推廣工匠學堂之後推廣的醫學院性質的學堂,各地都有設立。

一方面招收學徒,另一方面也讓各中小醫館坐堂大夫來進修。

凡濟世堂畢業生出去開葯店醫館的,政府都有貼補。

衡王如此舉動,徐文都忍不住寫信問沈瑞,是否要上折誇上兩句。

沈瑞則回信笑稱,大書特書,好讓衡王再多多造福百姓。

這一年山東往遼東收購畜禽直翻了一番,不僅東三府各社倉需耕牛、普遍養氣家禽,更有一批是運往湖廣的。

湖廣的匪寇始終沒能被徹底剿滅,農業漁業倒是在沈理的強力推動下有了極大進展,秋日里雖然不能恢復對外輸出米糧,但已無需朝廷撥付多少賑濟糧了。

九月入冬前,延綏的馬市開了。

很快就開始有大批商人趕來山東,大量收購棉布、繭綢。

東三府的山地也變得熱門起來,大片大片的山地被承包出去,養山蠶,也養果樹。

養山蠶為了繭綢這個不消說,養果樹卻不全是為了賣鮮果。

雖登州新研發了深洞窖藏山果,可以很好的保存鮮果,反季鮮果這行當比較賺錢。

但相比起釀酒來,利潤還是差多了。

一些作坊收山果釀酒,這果子酒雖沒有糧食酒勁道足,卻別有一番味道,尤其在糧食匱乏的如今,官府是不許糧食釀酒的。果子酒就是成本更為低廉的替代品。

顏神鎮的琉璃作坊出產了各種五彩琉璃壇、琉璃瓶,那上等的果子酒拿琉璃器這么一裝,是好看又顯得金貴。

如此賣到京中貴人府邸,一小壇就是幾兩十幾兩銀子的利。

若賣出海外,那更是上百兩都有的。

便是下等酒,皮囊一裝,也能賣到西北或是遼東去——韃子嗜酒,是不挑什么的。

自然也不乏有人看中了這果子酒的商機,延綏馬市那邊開始推行「代理商」制度,棉布代理不好拿下,果子酒的代理總能搶上一份的。

有市場需求,這邊山東自然就有更多人樂意包山種果樹。

沈瑞又同林富「商量」出挖池取鹵曬鹽法,改良了從前的「溜井」取鹵法。

大曬鹽池一次可曬鹽一二千斤,小鹽池一次亦可得五六百斤,日頭足時,一二日可得。

比之煎鹽法成本低、省工時,且產量高得多,也就迅速在山東各鹽場推廣開來。

便是布引、酒引再多,也不及鹽引吸引力大。

當產鹽量逐步走高時,越來越多的商賈匯聚延綏,大量買田置地,雇人耕種,重啟商屯,以圖獲就近用糧食得鹽引。

朝廷並沒有松口許諾鹽引,但邊關的糧餉已是不用發愁了。

延綏邊關徹底的熱鬧起來,延綏馬市入冬前最後一次交易量已遠超遼東馬市。

於是年底時,重提「開中法」並坐鎮延綏馬市的楊一清得了皇上褒獎和重賞。

張永也被皇上調去延綏暫領鎮守太監一職。

這個年節,因著皇上高興,京中上下都是歡歡喜喜的。

不料,正月十五上元燈節,宮中突然失火。

卻是寧王所進花燈奇巧,附著柱璧,輝煌如晝,遂布置於乾清宮,是夜不知是否小內侍失手,引燃了宮室。

好在救火及時,只燒毀了皇上日常所在乾清宮東側小殿弘德殿。

沈瑞收著信報之時,沈家上下正自歡喜——楊恬終於被查出喜脈。

楊恬是喜極而泣,這幾年來多少的惶恐多少委屈都化成淚珠兒滾滾而下。

徐氏也是紅了眼眶,攬著楊恬輕聲安慰,心中不住念佛,口中吩咐著闔府上下都賞三個月的月錢,更是讓悄悄的往各處年節時設立的粥棚舍米,為孩兒積福。

沈瑞也覺驚喜來得太突然些,這嘴咧開了就怎樣也合不攏,原是想著立馬書信一封送進京給楊廷和報喜

這到了書房,卻接著八仙遞來的這么個消息。

得,喜報也別大張旗鼓的送了,這種情況下楊家就是再歡喜自家女兒有妊也不敢表現出來。

就是沈家,也得更低調一點了。

這是燒了乾清宮啊!

沈瑞又是詫異又是頭痛,早在聽說寧王進新奇花燈時,他就寫信給劉忠了,希望他多加小心,怎么到頭來,這燈還是掛在了乾清宮這么緊要的地方!

前世歷史上乾清宮是整個被燒了的,現下只燒了弘德殿,應該是有所准備的吧,不然都是木質結構不會救火這樣及時。

但哪怕不是全部,哪怕只是個偏殿,那也叫乾清宮!

其政治意義在那里擺著!

何況那弘德殿也不是無名小殿,是孝廟和當今兩代帝王接見臣工的地方!

好在壽哥已是長住豹房,許久不回宮了,倒是沒受傷。

但很快就有流言說,當日皇上在豹房,「省視回顧光焰燭天,戲謂左右曰是,好一棚大煙火」……

沈瑞恨得牙根癢癢,這話,還真是壽哥能說出來的話,但是傳這句話出來的人絕對居心叵測!

而這場火災,到底是不是有人故意為之?!

隔日,皇上服淺淡色服,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降敕諭群臣,言「敬天事神之禮有未能盡,祖宗列聖之法有未能守用……」

提及或刑賞未公,或者征稅工役傷民,或撫剿失宜盜賊未息,又提及「讒諛」「賄賂」「奸貪弄法」等等方致此災。

又言讓文武「細心改過、痛加修省,及時政關失軍民利病,宜直言無隱,以答上天仁愛譴告之意」。

得,很快就有耿直御史跳出來上折子批皇上:舍乾清宮而就豹房,忽儲貳、疏儒臣、棄文德、忽朝政,信童豎而日事游,君臣暌隔、紀綱廢弛,是以天心赫怒顯示譴告。

——您也別說讓文武群臣改過的話,您先痛改前非吧!

之後折子就雪片一樣飛來,都是大同小異,不是說皇上諸多錯處,便是告狀各地鎮守太監貪婪魚肉百姓,又或者憂心重修殿宇將耗費太過……

然後那「青宮尚虛,擇太廟司香之人引聖子」的言論也再度大熱。

朝上也出現了為某些藩王歌功頌德的聲音。

就在朝堂內外都在探討哪位宗藩更賢時,西北安化王發出一篇檄文——

歷數當今皇帝種種糊塗之舉,控訴對宗室不仁對百姓不慈,羅列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條條罪狀,言「順天命,舉義兵,清君側」。

安化王,起兵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