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張簾子一字請(1 / 2)

操作這一幅熠熠生輝的壯觀場景,注定會在江湖上長久流傳。

王生放下簾子,坐近了些,低聲說道:「師父,好些都是鼎鼎大名的大俠和魔頭,連我也聽說過。」

徐鳳年點了點頭,笑道:「那我就說些你沒聽過的。」

徐鳳年望向一處,平靜道:「甲子以前西北第一劍客,何白泉佩劍榆莢。」

視線微微偏移,繼續說道:「東越劍池宋念卿第四劍陌上草。」

望向第三處「南詔第一人韋淼曾持古槍龍繞梁,轉戰江湖三千里。」

「姜白石佩刀剝啄。」

「百年內被十余刀客經手的大霜長刀。」

「劍冢兩代劍冠負劍走江湖死江湖,先放心,後認真。」

徐鳳年沙場點兵一般,不急不緩道出十幾柄兵器的名稱來歷,每報出一個,就有一把兵器或者從車廂中掠出懸停,或者從地面中拔地而起浮空。

徐鳳年環視一周,微笑不再言語。

初生牛犢的王生今天可謂大開眼界,已經不去想為何師父能做出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真要問理由的話,很簡單,是她的師父嘛。王生看著那些江湖高手一線潮似的奔掠而至,趕緊出聲提醒師父「就十來丈距離了!」

徐鳳年輕聲笑道:「我現在就是個紙糊的huā架子,不過問題在於,他們能近身拆掉嗎?」

徐鳳年抬手,輕輕拍掌。

掌聲之後,不光是榆莢陌生草大霜長刀這些被點名的名兵利器,又有二十余件沉寂多年的兵器瞬間加入隊伍。

每一柄兵器都如通玄靈物,或低空長掠,或繞弧而墜,或規矩游曳,自尋了一名敵手飛撞而去,第一撥十余人一個都沒被落下,其余兵器也絕不攙和,只是躍過那些高手頭頂,去尋找後邊第二批江湖人。

徐鳳年不再理會戰場勝負,轉頭看了眼徒弟那張流光溢彩的微黑臉龐,將世間習武的根祗深入簡出娓娓道來:「佛門拴心猿,道門斬三屍,儒家養浩氣,這都是在說鍛造自身體魄,簡單說來,人的本身,就是一處戰場,如常人染上風寒,體質好些的,喝些熱水就能熬過去,自行痊愈。身體孱弱的,就得需要葯物這些外來之物,以作援兵,趕赴戰場,否則身體就要兵敗如山倒。至於如何淬煉體魄,方法無數,但歸根結底,還是走皮肉筋骨氣神的六字路數,皮肉筋骨你好理解,除了有人天生具備神力,一般習武之人,相差並不懸殊,差就差在一個氣字。練武有個三歲看胚的說法,就是說習武要早,那時候孩子身上污垢浸染不多,易於培育經脈和溫養竅穴,這經脈就像是人之『生氣』的道路,循環不息,極少數高手就可一氣剎那流轉六七百里。而竅穴本就是人自身的洞天福地,呂祖曾有一句口訣流傳於世,『上山訪仙一甲子,方才寶山在自身。』平時說一個人天資如何,就是在說這兩者。」

王生聽得迷迷糊糊,不過關於經脈是道路的比喻,不難理解,小聲問道:「師父,我這幾年也走過好些地方,一般官道都彎彎曲曲,走得不暢快,更別說那些小徑了,都比不得只供兵馬驅馳的驛路省力。是不是高手們的那個氣什么的,就相當走了驛路?」

徐鳳年欣慰道:「正是如此。郊外道路按律分為路道塗畛徑五級,驛路無疑傳遞消息最快。不過等你在武道上真正登堂入室,就知道此事無定理,江湖上許多旁門左道,就是在氣機流轉一事上投機取巧,走了條終南捷徑。一品四境界,取自佛家不敗金身的金剛境,指玄境則是道教真人的叩指問長生,在我看來,就境界而言,兩者並無高下之分,只不過三教外的江湖中人,習慣先有雄渾體魄才能『生氣」再以廝殺定勝負,後者更占優些。」

操作師徒二人閑談之間,第一撥江湖好漢大多見機不妙,已經識趣後撤,其中那個千手觀音方百谷深藏暗器無數,甚為托大,不曾想才出袖了一枚暗器,就被剝啄一刀刺穿脖子,這名南疆壯漢雙手抱著脖子踉踉蹌蹌走出十幾步,才倒地身亡。一個身穿白衣的中年劍客運氣更差,遇上了那柄天下十大名刀前列的大霜長刀,轉身就跑,仍是被這柄數十年不曾在江湖現世的神兵,洞穿了後背,把整顆心臟都給攪爛,撲倒在地,當場死絕。倒是那個墨漬劍周穆,是僅剩一個能與飛劍榆莢抗衡的用劍好手,不過僅是均勢而已。

王生納悶道:「師父,怎的高手如此不值錢了?一個個就跟徒弟用幾兩銀子買來的那本偽劣秘笈差不多。是師父你太厲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