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途經燕京(2 / 2)

官場之風流人生 更俗 1818 字 2020-06-26

春節過後,除了推進新項目建設正式進行之外,沈淮就著手調整梅鋼及相關企業的資產關系及融投資平台的建設。

沈淮分拆鎮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梅溪工業投資集團,代表梅溪鎮對梅鋼、紫蘿家紡等制造業企業進行持股,負責梅溪鎮制造業發生及梅溪港工業園區建設相關的投融資及管理工作,以郭全擔任總經理。

同時又成立梅溪新城鎮建設投資集團,將鎮置業公司、梅溪老鎮開發公司以及供銷社、物資大廈等可出租的鎮屬物業資產,置入新城投集團名下,負責新鎮區建設相關的投融資及管理工作,由本身就負責城建工作的常務副鎮長黃新良兼總經理。

就梅鋼二廠的股權構成,按照沈淮劃分四大融投資平台的設想,周家與褚宜良、楊海鵬、朱立等地方企業,於二月上旬合股成立渚江投資集團,通過鵬悅集團及渚江建設等地方企業對其分攤持股,同時又從豐立等平江市的企業吸引了一部分的投資——截止到二月底,渚江投資對梅鋼二廠的注資達到三千萬人民幣。

宋鴻軍同時也在香港成立鴻基投資有限公司。

因為沈淮跟成怡相親一事,看上去有些積極的信號跟眉目,沈淮在某種程度上也炙手可熱起來。

宋鴻軍積極參與梅鋼新項目建設的事宜,就再沒有受到額外的「勸告」。

在宋鴻軍的積極奔走之下,到二月底,除了宋鴻軍自身對新項目的投資增加到一千五百萬港元外,還從香港為新項目拉攏到一千萬港元的投資,一並歸入鴻基投資名下,對梅鋼新項目公司集中持股;現在只要有機會,還賣力的從香港拉投資商到梅溪鎮考察。

拿宋鴻軍的說法,他現在上了賊船,就成了唐閘區招商局的編外人員。

這恰恰也說明沈淮的思路是正確的,投融資平台陸續成立後,新廠建設資金的籌措,很大一塊就分攤到投融資平台上去;有投資商要過來考察項目,梅鋼這邊派人陪同一下,而不用花費多少精力專程去盯,對保障現有煉鋼線的運營跟新廠的建設,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用沈淮的話來說,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干,才能事半功倍。

倒是孫亞琳那里籌集四百萬美元的資金之後,就一直沒有大的進展。

就算如此,截止到二月中旬,包括梅鋼自身的注資,新廠自籌資本也達到一億四千萬元人民幣。

除了業信銀行放出來一億元人民幣貸款之外,東華的建行、中行等金融機構,也給新廠項目湊出總額高達五千萬的貸款。

新廠建設目前已經聚集兩億九千萬的資本,雖然整個融資任務才完成一半,但已經要好過預期,也保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金融資本也是逐利的。

市鋼廠為了合資項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多次協調後,從東華本地的幾家銀行獲得的貸款總額度也不過四千萬。相比較之下,至少在東華市,金融機構還是更看好梅鋼新廠的項目以及梅鋼的信用,這點尤叫市里有些人的臉色難看。

雖然跟富士制鐵的合資項目不好比,但梅鋼新項目目前為止所融外資額度也高達七八百萬美元,而整個建設投資額度跟富士制鐵的合資項目相當,是東華近年來罕有的招商引資大項目。

即使有些人心里不高興,還只能把梅鋼新項目列入省市重點工程項目一起去推動。

「你在梅溪鎮做得這么出色,要不我們索性都搬過去,跟你混得了?」胡雛軍說道。

他們還沒有機會去梅溪鎮親自走一趟,但這段時間來,他們跟陳兵走得親近,了解了梅溪鎮一兩年間發展的很多情況。

石河子變壓器廠整個的都盤下來,也就三百多萬,是家小得不起眼的小企業,真要拉到宋鴻軍上千萬規模的投資,還真不如到梅溪鎮另起爐灶、建一座全新的設備廠。

沈淮搖頭而笑,說道:「鴻基電氣,現在還只是培育階段,就算我把我的信用都砸上,現在也只能幫你們拉來千萬規模的投資——但你們要能把現有的資源都利用好,把團隊建設起來,向投資方證明你們要運營大企業的能力,到這一步,你們自己的信用才能算真正的建立起來。到這一步,上億甚至更龐大的產業資本,都不難拉過來,到這一步,對你們個人來說,才會有海闊天空、魚躍鳥飛的境界。現在,你們一定要跟鑽到梅溪鎮那個小泥塘里去,干什么?」

「真是的,明明叫你拒絕了,怎么聽上去也很振奮人心啊?」程月在一旁開玩笑的問道,「是不是這些年不見,你就光練嘴皮子去了?」

「你覺得呢?」沈淮笑道。

程月跟顧子強都領了證,就不適合跟顧子強一起到新廠子里去,跟胡玫還在那家西餐廳工作,沒心沒肺的倒是開心;沈淮難得路過燕京,她拉著胡玫也一起過來吃飯。

{飄天文學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