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容割裂(1 / 2)

官場之風流人生 更俗 2243 字 2020-06-26

嵛溪濕地規劃要將嵛口海灣周邊近二十平方公里的區域都包括進來,但相關工作年後才開始籌建,需要有兩三年的時間才會有一個模樣。而早前作為省級保護區規劃的濕地也有近兩平方公里,有多種國家級珍惜鳥類在這邊繁衍,近兩年投入不少配套的建設資金,設施相對齊全,算是一個相對不錯的景點。

而在嵛口海灣的東南角,在嵛溪濕地跟石化園區之間,早年是座漁村,兼之嵛口海灣以及往北到淮海艦隊駐舶港,都是養殖及漁業保護區。新浦工業園區擴建,將南邊的漁港、捕撈企業都遷並到這邊來,投資擴建了這邊的漁港,又在漁港外建了東華最大的漁市,外圍也有大大小小好幾十家海鮮餐館……

沈淮他們坐船到嵛口的游船碼頭才下午三點多鍾,太陽微斜海面上波光粼粼,大片的漁排沿岸鋪陳,仿佛海上漁田;此時已經有大小漁船歸港。

郭成澤、陳偉立將意思傳達到,自然不會再留下來陪同崔向東等人在霞浦游山玩水,船到嵛溪濕地游船碼頭,他們就坐提前趕過來等候的轎車離開;沈淮則先陪著崔向東、吳海峰進嵛溪濕地保護區走一圈。

嵛溪濕地游人也是不少,沈淮他們走過來,趕巧有一群梅花鹿經過,誘得游人里的大人小孩大呼小叫。

這群梅花鹿遠遠的就給嚇走,親近不得;遠際碧色天空有點點白鷗滑翔。

往濕地深處走,看到有一塊風電示范基地建設的告示牌豎在路邊,吳海峰問沈淮:「怎么,霞浦這是要上風力發電?」

沈淮笑著介紹道:「淮工大跟挪威方面有個風電能源方向的研究項目,進行了好些年,也出了一些成果,但科技部及省科技廳下撥的經費有限,這個研究項目有些難以維系下去,想落地孵化發展成產業更是遙遙無期。縣里跟淮工大搞聯合辦學,去年就把這個研究項目轉移到渚江科技大學。建風電示范基地,是嘗試將一些研究成果落地孵化。示范基地建成後,每發一度電縣里要補貼三毛多錢,所以規模很小,最大的好處就是建示范基地的資金可以從世行免息貸取……」

吳海峰看告示牌,這個小型示范基地差不多也要耗資兩三千萬,抵得上一座小型火力發電廠的投資。當前風力發電的成本很高,國家財政也沒有寬裕到大規模鼓勵風電發展的階段,當前部委跟地方政府主要還是拿一些財政資金支持建示范基地。

吳海峰到省政協任協,視野要比在東華任市委書記時開闊得多,知道各地在建的一些風電示范基地,規模都很小,上千萬的都沒幾個。

霞浦這邊不用省市以上的政策及資金支持,獨自搞兩三千萬的風力發電項目,已經算得上大手筆了。

吳海峰清楚沈淮實際還是嫌示范基地的規模太小,畢竟可以通從世行貸取免息的建設資金,同時又能促進風電項目的研究成果在霞浦落地產業化,有著多方面的好處——很顯然,世行在支持新能源發展的低息及免息貸款上,也是有額度的,霞浦縣不用省市部門的協助,獨力辦成此事,也說明霞浦的視野開闊、手段過硬,遠非普通的區縣能及。

雖然示范基地建成後,沒有國家統一的補貼,後續就要縣里獨立承擔發電補貼。這不是一筆小數字,但地方上完全可以在相關產業規模擴大後,用相關的稅費收入進行折沖。

而從另一方面說,沈淮最終為梅鋼系制定產業發展方向時,能源領域是極重要的一個方向。以前將這方面的重任寄托在淮能集團身上,關系惡化以來,梅鋼直接參與東江電力的組建,後續也會伸出更多的觸手進入相關領域。

對這些,以及在游船上郭成澤、陳偉立所談的「發展千億優勢產業」概念,吳海峰都不是最關心。

作為梅鋼系的關鍵人物之一,吳海峰也清楚沈淮此時也萌生離開東華的念頭。

宋炳生在淮生公開省委書記鍾立岷找他的談話,對事態的影響比較大,對沈淮個人的心態影響也比較大。

一旦徐沛、趙秋華等人在省里有所動作,沈淮很可能不會再有激烈的抗爭,甚至可能以離開東華為條件,為梅溪、新浦及梅鋼的發展,換取一些有利條件,他個人則不會再強求留在東華。

這並不是吳海峰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沈淮調離東華之後,梅鋼系後續怎么更有效的去維持及加強,才是當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吳海峰與周炎斌、褚宜良等人最關心的核心問題。

沈淮在霞浦任縣委書記,新浦鋼鐵等梅鋼系的重大項目,都有霞浦縣屬國資成分在內,故而沈淮得以直接在新浦鋼鐵兼任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也能直接參與梅鋼系在其他地方展開的企業投資行為。

沈淮一直不在霞浦任職,調離東華,與梅鋼系的直接關系就會被割裂。

雖然沈淮在離開東華之後,在幕後還能通過宋鴻軍、孫亞琳以及周家,間接的對梅鋼系龐大的產業集群施加他的影響力跟權威,但眼下絕不是他退到幕後的良機,梅鋼系要保持當前迅猛的發展勢頭,還迫切需要他的直接領導,需要沈淮帶著大家沖鋒陷陣。

雖然梅鋼系也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但要是沒有沈淮這個靈魂人物存在,離開沈淮敏銳如野獸一般的直覺、在發展區域經濟上的過硬能力跟大局觀,以及跟斬荊劈棘、開山破海的氣魄,梅鋼系雖然後續還會有不錯的發展,但水准不會比淮能、省鋼、融信等集團高出多少。

沈淮要是從霞浦調離,到省里任職,他與梅鋼系的直接聯系就會被割斷,至少再無借口直接參與梅鋼系在淮海灣展開的投資活動中去,直接的影響力跟權威也就受到限制。

這就是有些人迫不及待想將沈淮調離東華所打的如意算盤。

陳偉立此時提出發展千億優勢產業概念,不過是有些人想籍此契機對沈淮收緊束縛而已。

對沈淮後續在梅鋼系內部直接領導權的問題,吳海峰這幾天跟相關人也談了很多。

沈淮與梅鋼系之間,無法被人切割的直接聯系就是以他母親名義成立的沈桂秀基金會——沈桂秀基金會雖然是公益性質,但沈山夫婦作為基金會的主要捐贈人,沈淮又作為沈山夫婦唯一的繼承人,對基金會的控制權不可能被誰輕易剝奪。

沈桂秀基金會後續的公益捐獻方向,主要就是支持渚江科技大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