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貪心不足的下場(1 / 2)

隋末我為王 吳老狼 2849 字 2020-06-27

各種各樣的軍情探報雪片一般的飛來,飛進東都城中與楊玄感叛軍大營中,右武侯將軍屈圖通的援軍背後,還有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的左翊衛主力,雖說暫時不能確定宇文述大軍的抵達時間,但又一點確實是東都決策層和叛軍決策層一致肯定的,根本用不著宇文述出手,光憑屈突通的右武侯主力就足以擊敗楊玄感麾下這群烏合之眾——畢竟,屈突通和宇文述率領的都是主力戰兵,戰斗力絕非右武衛二線隊伍的東都守軍可比。

除此之外,還有隋軍名將虎賁郎將陳棱,也帶著一萬精兵打到了楊玄感的起兵地黎陽城下,留守黎陽的叛軍元務本率軍迎戰,剛一接戰,馬上就被陳棱一巴掌抽得滿地找牙,狼狽退回黎陽城中閉城死守,陳棱揮師急進,兵圍黎陽城。

與此同時,來不及請旨就從東萊回軍的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也領著右驍衛主力回援到了汲郡境內,也沒理會困守黎陽的元務本——也根本用不著理會已經被陳棱抽得滿臉開花的元務本,直接就在白馬渡渡過了黃河,從黃河南岸進兵急進,直接出現在了楊玄感叛軍的背後,正在攻打滎陽的叛軍大將韓世諤收到消息,二話不說馬上撒腿逃命,率領的三千叛軍一路潰逃,逃回虎牢關時已然不足百人,叛軍虎牢關守將顧覺也沒膽子招惹出了名凶悍的來護兒,老老實實的閉關堅守,並向叛軍主力求援。

還有南線方面,洛陽南面的幾個郡雖因實力不足的緣故,無法出兵增援洛陽戰場,卻也紛紛深溝高壘堅守險要,牢牢堵住了楊玄感叛軍的南下道路,沒有任何一個郡縣起兵響應楊玄感叛軍,讓起兵前認定自己必將是一呼百應的楊玄感大失所望。而千里之外的余杭郡中倒是有一個叫劉元進的變民首領聚眾起兵,響應楊玄感叛亂,並且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了數萬烏合之眾,可惜卻是山高水遠,無法為楊玄感提供那怕一兵一卒的增援,還給了一個叫王世充的大隋忠臣刷經驗攢裝備的大好機會。

局勢演變至此,東都決策層那怕是用腳指頭分析,也能斷定楊玄感如果想要垂死掙扎,已經就只剩下進兵關中這一條路了,而讓東都決策層大驚失色的是,偏在此時,東都守軍派去叛軍隊伍中卧底的內線帶來重要消息,說是楊玄感當眾宣布,說大隋弘化留守元弘嗣已經起兵反隋,與楊玄感叛軍結成了同盟,准備與楊玄感叛軍聯手夾擊關中大興,所以楊玄感決定在近日移軍西進,打進關中去與元弘嗣會師。

弘化郡位於大興以西,隴西一帶的軍隊又都歸元弘嗣掌握,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么目前正處空虛狀態的關中大興絕對就是死定了,還是死得不能再死那種死!盡管關中和大興是否失守已經基本不關東都鳥事,但做為暴君隋煬帝的鐵桿走狗,死心塌地給楊廣助紂為虐的樊子蓋和皇甫無逸等人卻不能不為之憂心忡忡,也更加祈禱大興留守衛玄能夠聽得進勸,扼險而守堵住楊玄感叛軍的西進道路了。

原因嘛,弘化距離大興頗遠,隋軍主力在崤函道消滅了楊玄感叛軍後,還有足夠時間繼續西進去收拾元弘嗣。但如果讓楊玄感殺進了關中,扼住了潼關天險,又與元弘嗣會師聯手,那可就是一切都完了。

越怕越有鬼,當天中午,千盼萬盼的衛玄回信終於送到了東都城中,結果回信的內容也頓時讓樊子蓋把鼻子給氣歪了,多年好友衛玄這次已經不是在書信里說賭氣話了,而是直接在發飆了,語氣嚴厲的責問樊子蓋要求自軍退守潼關是什么意思?大興軍隊退守到了潼關,潼關以東的弘農、澠池和陝縣等城怎么辦?隋煬帝的弘農行宮怎么辦?屯積了上千萬石軍糧的常平倉怎么辦?是否全部拱手送給楊玄感?

最後,衛玄還半點不留情面的直接告訴樊子蓋,說樊子蓋是洛陽留守,自己也是大興留守,不受樊子蓋節制,要求樊子蓋少管自己的閑事,大興軍隊怎么打有自己決定,用不著樊子蓋指揮!勝敗存亡,生死榮辱,也由衛玄自己承擔,與樊子蓋毫無關系!

如果多年好友衛玄此刻就在面前,那么脾氣暴躁的樊子蓋鐵定是當場就和衛玄割袍斷義了,可惜衛玄此刻遠在澠池,樊子蓋也只能是怒不可遏的把書信砸在地上了,不顧越王楊侗和眾多東都文武就在面前,放聲大吼道:「老匹夫!聽不進好話的老匹夫!如果不是為了朝廷,你以為老夫會管你的死活!隨便你折騰吧,反正老夫只是東都留守,楊逆叛賊殺進關中,拿下大興,都與老夫毫無關系!你是被楊逆叛賊千刀萬剮,還是被皇上滿門抄斬,都和老夫沒有半點干系了!」

「衛尚書是輸紅眼了。」皇甫無逸嘆道:「他帶著四萬步騎大軍來救洛陽,一場仗都沒贏過,每戰必敗,最後差點被楊逆叛賊生擒活捉,被他救援的我們洛陽軍隊卻越打越強,斬獲越來越多,逐漸反敗為勝,對比如此巨大,衛尚書面子上掛不住,急於想打幾個勝仗挽回顏面,也是人之常情。」

「他想找回顏面,也別拿關中三輔之地來陪葬啊!」樊子蓋更加怒不可遏,咆哮道:「關中的兵力都已經見底了,現在唯一能攔住楊逆叛賊的,就只有他衛玄老東西最後一支軍隊了!如果他再戰敗,讓楊逆叛賊乘機打進潼關,關中怎么辦?大興國都怎么辦?」

同樣擔心關中和大興安全的皇甫無逸搖頭嘆氣,親哥哥在大興的越王楊侗也是小聲埋怨衛玄的沖動行事,在場的其他東都文武卻大部分神色如常——畢竟,東都洛陽到目前為止已經打得很漂亮了,平叛大戰的前期固然是傷亡慘重,損失巨大,但是到了中後期,洛陽軍隊卻連戰連捷,殲敵數萬,已經足以彌補前期的損失和過錯,隋煬帝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追究東都官員的責任,關中大興是否失守,也和東都官員是毫無關系了,這些東都官員沒有因此幸災樂禍,都已經算得上是對得起隋煬帝和大興軍隊了。

「樊留守,下官認為此事不能坐視不理。」陳應良的遠房叔父裴弘策乘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衛尚書雖然不聽良言,固執己見,但關中畢竟是大隋的關中,大興也是我們大隋的西都,我等身為大隋臣子,絕不能坐視關中和大興淪陷而不聞不問,我們必須做些什么,幫助關中化解這場危機。」

「說得對。」樊子蓋強壓下怒火,點頭說道:「衛文升的死活老夫可以不管,但是老夫身為大隋臣子,關中和大興的存亡老夫不能坐視不理。如何化解這場危機,裴國公可有什么高見?」

「下官提議,派遣河南贊治府記室陳應良,率領我們東都軍隊的功勛之師報****,馳援弘農城,協助蔡王楊智積殿下守衛弘農,阻攔楊逆叛賊主力西進。」裴弘策建議道。

「派你侄子率軍去救弘農?」樊子蓋一楞,疑惑道:「給崤函道派援軍是個辦法,但為什么不是直接增援衛文升,要去增援蔡王殿下?弘農位於衛文升澠池以西,暫時沒什么危險啊?」

「弘農是暫時沒什么危險,但很快就會有危險了。」裴弘策沉聲說道:「如果衛尚書堅持不肯扼守險要,堅持要與楊逆叛賊正面決戰,以留守大人與諸位大人之見,衛尚書是否有把握攔住楊逆賊軍,弘農是否會即將面臨危險?」

已經大興援軍失望透頂的東都眾文武紛紛點頭,都覺得如果衛玄不采取只守不戰的戰術,必然又將面臨一場慘敗,位於澠池以西的弘農城也必然會面臨威脅。右武衛將軍皇甫無逸也點了點頭,然後問道:「裴國公,那為什么不讓報****直接增援衛尚書?讓報國軍幫助衛尚書直接攔住了楊逆叛賊,效果不是更好?」

「皇甫將軍,你覺得衛尚書能夠用好報****嗎?」裴弘策苦笑,很漂亮的說道:「報國軍之所以屢建奇功,固然是因為將士用命和指揮得力,但更重要的,還是越王殿下、樊留守和皇甫將軍你們能夠用好報****,相信報國軍的忠誠勇敢,把好鋼用到了刀口上,調度有方,這才讓報國軍隊伍得展所長。可是,報國軍到了衛尚書的手里,還能打出這樣的輝煌戰績,立下一個接一個的沙場奇功嗎?」

老官僚裴弘策拍馬屁的功夫自然不俗,盡管樊子蓋和皇甫無逸都不太喜歡油滑吹捧之詞,可是聽了裴弘策這番拐彎抹角的吹捧之後,還是一頭,認同裴弘策的判斷,老頑固樊子蓋還干脆說道:「言之有理,把報國軍交給衛文升那個老東西指揮,鐵定是不到一場大戰就得被他敗光!打仗要用腦袋,那個老東西,頑固得腦袋就象一塊石頭!還是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頑固得象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你樊子蓋老不死好象沒資格說別人吧?」裴弘策和在場的東都文武官員一起,都在肚子里嘀咕了這么一句。

嘀咕完了,裴弘策趕緊點頭,又說道:「樊留守所言極是,所以下官才建議將報國軍派去增援弘農,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報國軍協助蔡王殿下固守弘農崤函道,又可以接應衛尚書的隊伍,必要時,報****還可以退守潼關,幫助潼關守軍抵擋楊逆叛賊。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下官那不孝侄子的守城本領,樊留守和在場諸位大人都是親眼見過的,他到了潼關能夠發揮什么作用,想必就不用下官多話了。」

「還罵他是不孝侄子,這樣的不孝侄子,老夫多希望有一個啊。」樊子蓋笑了,笑道:「不過,你這叔父也還算稱職,很會給晚輩爭功勞,你那不孝侄子如果再協助蔡王殿下擋住了楊逆叛軍,配合大隋主力把楊逆叛賊滅在了崤函道里,封官賜爵也就是鐵板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