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定計(1 / 2)

隋末我為王 吳老狼 2756 字 2020-06-27

陳應良當然不是一個沒狂得沒邊的人,敢放出狂言說四五千亂賊根本不在話下,那是有足夠的把握才敢說這樣的話,報國軍最精銳的兩個校團,擊破只有區區四五千人的烏合之眾,簡直就是一件比吃飯喝水還要簡單容易的事。對陳應良而言,這場戰事的僅有的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引誘田家兄弟和張遷的主力到永城戰場送死,二就是擒賊先擒王,如何干掉田家兄弟和張遷這三個土匪頭子。

陳應良自己有這個信心,徐敏廉和董由等新同僚可沒這個信心,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後,徐敏廉苦笑著向陳應良說道:「陳贊治精忠報國,心憂國事,本官欽佩之至,但是……,但是本官覺得陳贊治恐怕還不太清楚譙郡的情況,三天之內剿滅黑白二賊與張遷亂賊,恐怕絕無可能。」

「是啊,陳贊治你太不清楚譙郡的情況了。」永城宮監謝維平大概是覺得陳應良嘴上沒毛,年輕氣盛胡言亂語,便接過話頭說道:「譙郡是二等郡,境內只有一個中等鷹揚伏,麾下僅有五個團的府兵,且都不滿編,僅僅只是拱衛六個縣城與通濟渠的安全,兵力就已經捉襟見肘,如何可能在三天之內剿滅三大亂賊?」

陳應良不答,只是轉向了董由問道:「董縣令,敢問永城一帶有多少府兵?多少輔兵?多少差役?」

「府兵名譽上有兩個團,實際上只有三百來人。」董由如實答道:「輔兵有六百來人,差役一百多人,但輔兵和差役的裝備都很差,基本上都是一人一口橫刀,盔甲和弓箭都很少。還有,府兵裝備也不夠齊全,有戰馬的還不到五十人。」

盡管心里有所准備,早就料到譙郡這邊的軍隊情況肯定不怎么好,但到了得知實情後,陳應良還是為之一楞,驚訝問道:「兩個團的府兵,怎么才有三百來人?差不多缺員四分之一?」

「逃兵太多。」董由垂頭喪氣的答道:「大業初時洪災嚴重,譙郡六縣除了永城縣外,全都遭了重創,府兵領到的均田差不多顆粒無收,不是餓死淹死,就是置辦不起武器盔甲和戰馬,被迫當了逃兵。後來聖上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從譙郡抽調北上參戰的府兵幾乎沒有一個人回來,兵員大減,今年的年初二次征討高句麗,府兵害怕又被派到高句麗參戰,當逃兵的就更多了,還有一些干脆直接就投了亂賊,所以本地鷹揚將方匡方將軍不管再怎么的征調,都無論如何都湊不齊兵員了。」

陳應良默然,這才相信隋書上那句『掃地為兵』不是吹牛,照這么下去,是得把掃地的女人抽調入軍擔任府兵不可。那邊徐敏廉則安慰陳應良道:「陳贊治不必憂慮,鑒於均田拋荒嚴重,本官已經上書朝廷請求重分譙郡均田,重募府兵,朝廷也同意了,等過上一段時間,譙郡的府兵應該就能補齊了。」

陳應良當然不會輕信徐敏廉這個遠在天邊的承諾,好在陳應良也從沒指望過譙郡本地的官兵,所以陳應良也不著急,只是讓徐敏廉等人屏退左右,這才把報國軍兩天後抵達永城的消息低聲告訴給徐敏廉等人,同時囑咐徐敏廉等人千萬保密,絕不能走漏了風聲,以免嚇跑了田家兄弟和張遷。

原本陳應良還以為徐敏廉和董由等人得知報國軍即將抵達後,一定會欣喜若狂並且信心大增,誰知徐敏廉得知報國軍僅有兩個團的兵力後,不喜反驚,還顫抖著問道:「陳贊治,你不是在開玩笑吧?兩個團的報國軍,你就想干掉張遷和黑白二賊的四五千亂賊了?報國軍再是能打,也沒這么厲害吧?」

「我帶著四個團不滿編的報國軍,正面硬撼過超過五萬的亂賊!」陳應良來了火氣了,道:「我還忘了告訴你,我和報國軍這次東進,還在路上斬下了濟北大寇呂明星的首級,擊潰瓦崗大賊頭徐世勣的瓦崗賊軍!」

膽小的徐敏廉又驚叫了,陳應良這才把自己東來譙郡在路上發生的事大概介紹了一遍,還很不要臉的把陣斬呂明星首級的功勞安在了自己身上,又說明自己離開報國軍隊伍先來永城,就是為了布置戰術收拾田家兄弟和張遷,好說歹說,勉強才讓徐敏廉等人相信了兩個團的報國軍有把握擊敗田家兄弟和張遷。

盡管勉強相信,徐敏廉還是萬分擔心,又問道:「陳贊治,報國軍確實聲名遠播,可他們這次只是路過譙郡,沒辦法長期在譙郡長期駐扎剿匪,張遷和黑白二賊又是躲在深山老林里,還喜歡見情況不妙就跑,想把他們剿滅還是很難啊?」

「這也正是我提前來永城的原因。」陳應良笑笑,然後問道:「徐太守,董縣令,謝宮監,你們久在譙郡,想必對黑白二賊和張遷的情況有所了解,黑白二賊和張遷最大的性格特點是什么?你們知道不?」

徐敏廉、董由和謝維平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異口同聲答道:「貪財好色,三個賊頭都是這德行。」

「尤其是黑白二賊。」董由補充道:「亂賊張遷打劫完了,最起碼還給被搶的客商留一身衣服,黑白二賊打劫完了,連死屍上的衣服都不放過,甚至連女人的衣服都不放過。所以下官麾下的差役都有了經驗,看到屍體有衣服的,就知道是張遷的賊伙干的,屍體上沒衣服的,就一定是黑白二賊干的。」

「連屍體衣服都不放過,看來還真是不只一般的貪啊。」陳應良笑了,又盤算了片刻,陳應良再次問道:「董縣令,剛才我們說到過通濟渠最近很不太平,不太平的罪魁禍首當然是黑白二賊和張遷這三個賊頭,那他們之前有沒有襲擊過永城碼頭?就是有沒有直接搶劫過永城碼頭?」

「這倒沒有。」董由如實答道:「不管是張遷還是黑白二賊,此前都沒敢對永城碼頭下過手,通濟渠碼頭可以說是永城的命根子,兩個團的府兵都是駐扎在碼頭旁邊,輔兵隊伍看守很嚴密,所以以前黑白亂賊和張遷一直都沒敢對碼頭下過手。不過……。」

說到這,董由趕緊把嘴閉上,還膽怯的看了一眼旁邊的徐敏廉,陳應良察言觀色,忙說道:「不過什么?董縣令,有話請直言無諱,你放心,我知道譙郡賊亂越鬧越大不是你的錯,不會和你計較,你只管放心說話。」

說罷,陳應良還細心的轉向了徐敏廉,拱手說道:「徐太守,請你也高抬貴手,董縣令如果說了什么不對的話,多多包涵。」

「那是當然。」徐敏廉點頭,也向董由說道:「說吧,沒事,我是什么人你還不清楚?彈劾傅建德是因為他喝花酒誤事,漕糧被劫這么大的事,你是永城縣令,我還不是沒牽連到你?」

「那下官就直說了。」董由有了底氣,便咬牙說道:「不過現在黑白二賊和張遷就未必不敢劫掠永城碼頭了,下官聽到風聲,黑白二賊已經放出狂言,說永城的官兵也不過如此,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他們准備再干一筆大買賣。下官懷疑,他們說的這筆大買賣,恐怕就是指永城碼頭。」

「這些風聲,你是從那里聽來的?」陳應良趕緊追問道:「還有,黑白二賊為什么說永城的官兵不過如此,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都已經說了聽到的風聲,董由當然也不會再有什么隱諱,直接說道:「不瞞諸位上官,是下官安插到黑白二賊隊伍里的內線探來的消息,黑白二賊盤踞芒碭山和魚山一帶,麾下賊眾有很多就是永城本地人,上次漕糧被劫後,下官怕又出大事掉了腦袋,就安排了一個靠得住人混進了黑白二賊的隊伍,替我打聽他們的消息掌握他們的動向,這些消息就是我安排那個內線探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