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擴軍問題(1 / 2)

隋末我為王 吳老狼 2695 字 2020-06-27

膽小懦弱的譙郡太守徐敏廉當然不敢在給東都的六百里加急捷報中說什么假話,碼頭伏擊戰輕松取勝後,僅休息了一天時間,陳應良馬上組織起永城地方軍隊向芒碭山巢穴發起反功,以報國軍為先鋒,用俘虜到的匪幫士兵為向導,沒花多少力氣就殺到了位居山林深處的田匪山寨門前。而在此之前,陳應良又要求徐敏廉急調譙縣駐軍東進嵇山,同樣以俘虜為向導,攻打張遷匪幫的嵇山山寨,半點喘息的時間都沒有留給敵人。

與其說是攻打山寨,倒不如說是反搶土匪,因為陳應良拉著徐敏廉當眾許諾攻破田匪山寨後,就把一半的戰利品分給參戰隊伍,結果永城那些全靠軍功賞賜吃飯的府兵鄉兵馬上就象打了雞血一樣的嗷傲亂叫,攻山時個個爭先恐後,受傷不退,而田匪隊伍才剛剛遭到重創,連田黑社都在永城碼頭陣亡,田白社又受了重傷無法控制隊伍,自然也就擋不住隋軍強攻猛打,守了不到半天就被迫棄寨逃命,陳應良揮師猛進,徹底搗毀田匪隊伍其實並不算太過堅固的山寨,繳獲田匪隊伍此前搶劫來的大批贓物,俘敵五百余人,田白社則在混戰中帶著幾個親信不知所蹤。

拿下了田匪山寨,得知方匡率領的譙縣兵馬仍然還沒有拿下地勢險峻的張遷山寨後,陳應良先是一把火把田匪山寨燒成灰燼,接著又馬上掉頭南下,率領已經嘗到甜頭的永城駐軍去增援嵇山戰場,並鑒於地勢不利沒有盲目強攻,采納馬三寶的建議,讓馬三寶救下的那個小匪兵何二帶路,截斷了流入張匪山寨的兩條小溪,使得敵人無水可用,被迫棄寨逃命,然後也就輕而易舉的攻破張匪山寨,陣斬負隅頑抗的匪首王五與張萬成,同樣徹底鏟除了張遷匪幫。

至此,為害通濟渠運河近兩年的譙郡兩大匪幫徹底覆滅,田黑社與張遷兩大賊頭雙雙伏法,只有田白社不知所蹤,卻也注定再無力量威脅通濟渠運河的安全,一度因為通濟渠賊亂猖獗而苦不堪言的百姓客商喜笑顏開,陳應良在譙郡的聲威大振,百姓行商交口稱贊,盜賊亂匪卻畏之如虎。

對於野心勃勃的陳應良個人而言,收獲還遠遠不只是在名望與官職這些,最重要的是,徹底鏟除了田家兄弟和張遷這兩股大匪幫後,譙郡境內的通濟渠運河肯定能夠獲得一段時間的太平安寧,必須確保通濟渠漕運暢通的陳應良就可以騰出手來,專心打造自己的立身之本嫡系軍隊,同時先後抓到的一千六百余名匪幫士兵,也為陳應良提供了足夠的兵源可以挑選建軍。

知道歷史知道隋煬帝已經蹦達不了幾天了,陳應良自然不肯浪費半點時間,早在圍攻易守難攻的張遷匪幫山寨的同時,陳應良就已經開始了甄別和挑選俘虜編制成軍,甄別條件則是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壯年俘虜可以留下從軍,然後讓這些俘虜互相指認罪行,有殺害無辜百姓****女的俘虜一律處死,指認揭發者則獲得錢糧與伙食獎勵,結果很快的,到了攻破張遷山寨之後,陳應良就獲得了大約一千一百余名案底比較干凈的俘虜為兵,還有一百余名主動揭發同伴罪行的可靠士兵,讓他們擔任基層軍官,至於其他的老弱病殘匪兵,陳應良則全部扔給徐敏廉去頭疼如何處理,不再過問他們的死活——這也就是有一個軟弱上司的好處了。

甄別俘虜編制成軍的同時,在譙郡耽擱了不少時間的報國軍也告別了陳應良繼續東下江都,陳應良心中雖然不忍,但上面不松口陳應良也沒辦法把報國軍隊伍留下,只能是一干故人再次依依惜別。此外,收到了消息的裴仁基也終於派來了家兵家將迎接女兒返回洛陽,被這小辣椒糾纏得焦頭爛額的陳應良雖然為此歡呼雀躍,卻多少也有一些失落惆悵,還算有些良心的到了碼頭送別裴翠雲,感謝裴翠雲這些天來給自己的諸多幫助。

可惜,當代陳世美陳應良難得良心發現一次,到碼頭送別裴翠雲,裴翠雲卻半點好臉色都不肯給陳應良,不理不睬徑直登船離去,連看都不肯看陳應良一眼。至於原因嘛,則是因為裴翠雲要求陳應良兌現諾言、並且要求陳應良立即解除與長孫小籮莉的婚約時,陳應良抵賴說裴翠雲只拿到田黑社的腦袋讓田白社跑了,是裴翠雲沒有完成約定,所以自己不必兌現諾言答應裴翠雲的任何條件,結果裴翠雲當然是勃然大怒,與小陳世美割席斷義了。

看著裴翠雲昂著俏臉登船離去,陳應良搖頭苦笑之余,也難免多少有些愧疚,不顧自己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就在旁邊,嘆息道:「有緣無分啊,不然的話,這丫頭或許還真是我的好賢內助。可惜,有緣無分。」

聽到未來妹夫這話,長孫無忌難得的沒有替妹妹抱打不平,還說道:「兄長,只可惜裴姑娘出身於名門世家,裴大夫絕不可能答應讓她做你的妾室,不然的話,我就敢替妹妹做主,同意你納她為妾,她是一個好姑娘,很難得的好姑娘。」

「說這些干什么?事情都已經過去,過去就讓他過去吧。」陳應良苦笑著搖搖頭,抬頭去看灰蒙蒙的天空,嘆道:「報國軍走了,裴翠雲也走了,好幫手都走了,接下來就看我們自己的了。路很難走,無忌,你是我的大舅子,陪我走這條艱難道路,可要做好吃受罪的心理准備。」

小小年紀就已經嘗盡人間冷暖的長孫無忌默默點頭,也知道陳應良接下來的道路絕對沒有那么好走,郎舅倆感懷神傷,卻全都沒有注意到,裴翠雲正在船艙中悄悄掀起窗簾一角,偷看陳應良的身影模樣,還輕輕說了一句,「保重,負心漢,別忘了我。」

陳應良接下來的路確實不好走,一千一百多名匪幫俘虜雖然已經重新整編成軍,但士氣斗志都十分低落,忠誠度也需要考驗,這些對於擅長政委戰術的陳應良而言問題還不大,最麻煩的還是錢糧問題,新軍要吃喝拉撒,要武器盔甲,要衣服旗幟,要糧草戰馬,這些東西都要錢買糧食換,不要說陳應良還不知道自己這會已經被升任為譙郡通守,就算是知道,這些錢糧陳應良也必須伸手向太守徐敏廉討要。

還好,因為剿滅兩大匪幫的善後事宜還沒有全部處理完,譙郡太守徐敏廉仍然還滯留在永縣城內,陳應良倒也用不著爬山涉水去譙縣拜見徐敏廉求撥錢糧,可是找到了徐敏廉商量錢糧問題後,讓陳應良氣歪了鼻子的是,徐敏廉不僅不肯老實出錢出糧,還反過來勸說陳應良不要組建那么多的郡兵,建議陳應良象在東都洛陽一樣,以譙郡的舊有官兵為骨干擴編至四個團即可,犯不著養那么多的丘八大爺,增加百姓負擔,還容易引起猜疑。

至於原因么,也很簡單,徐敏廉覺得黑白二賊和張遷已經解決了,譙郡境內已經只剩下一些小股賊寇,就憑譙郡官軍現在的實力,收拾這些小賊寇已經是易如反掌,所以自然用不著組建那么多的郡兵了。

聽到徐敏廉的理由,性格還算和善的陳應良難得發了一次颮,站在了徐敏廉的面前大吼大叫,「黑白二賊和張遷被剿滅了,我們譙郡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徐太守,你該不會是在做夢吧?現在的世道這么亂,譙郡境內有多少飢寒交迫快要餓死的流民百姓,有多少不想交糧納稅的刁民無賴,徐太守你數得清么?這些人都是隱藏著的亂賊,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馬上就是一呼百應,到時候我們再去擴軍備戰,來得及不?」

「就算我們郡的錢糧情況比較好,造反的亂賊比較少,可是周邊的郡呢?」陳應良又拿出了譙郡的地圖,指著周邊的郡縣咆哮道:「我們北面的梁郡,孟海公的上萬亂賊正在周橋一帶占山為王,越鬧越大,韓相國的殘部好幾千人也是屢剿不滅,至今還在梁郡諸縣流竄!東面,東海賊寇彭孝才已經流竄進了彭城郡內,彭城留守董純董留守出兵征討,卻因為琅琊山高林密,地廣人稀,根本找不到彭賊主力,彭孝才也是每次搶了就跑,一直和董純捉迷藏,還有下邳的苗海潮,正向南面流竄的杜伏威,這些亂賊隨時都有可能流竄進我們比較富裕的譙郡,到時候我們再整兵備戰,來得及么?」

「這些亂賊可不比我們剛剛才剿滅的黑白二賊和張遷,黑白二賊和張遷總共才有四五千人,只能算是小股土匪,可是這些大逆賊,卻動不動就有幾萬甚至上十萬人,就憑我們手里這點兵力,他們如果突然殺來,我們怎么可能抵擋得住?徐太守,你也是讀書人,匹夫無罪,懷壁其罪這個道理難道你不懂?我們譙郡比較太平,比較有錢糧,那些餓急了眼的亂賊怎么可能放過我們?!」